如今的地球是氣溫較快上升的時代,從工業革命到現在的200年左右的時間內,地球的平均溫度上升了1.2℃左右,這導致陸地冰川的大量融化,水最終匯入海洋,而冰川的淡水資源是陸地上主要的淡水資源,人類可以利用的水資源實際上只佔全球水量的0.5%。
地球上的水尤其是淡水分佈很不均勻,受季風、大陸面積、海拔高度、緯度、森林覆蓋等因素的影響,海拔高、緯度高有助於形成大規模的冰川,夏季時冰川融化會給陸地補充一些水分,季風也使陸地陸地有足夠的水汽補充,雨林植物茂盛,蒸騰作用十分強悍,也有助於加強區域內的降水。可是地球這麼大,地理環境差異巨大,這就導致水資源的分佈不均勻。
像我國的南方整體上降水較多,一般是不缺水的,可是我國的華北、西北、廣大的西部地帶卻較為缺水。在全世界範圍內,由於水資源分佈不均勻導致的飢餓人口仍然存在,水是人類生產生活最重要的條件之一,有水才可能種植、放牧、進行大工業化的生產。可是全球的人口數量也很多,城鄉生活成本也存在差異,有些人就不得不滯留在缺水的地區。
據外媒報道,日前,來自世界氣象組織(WMO)的《2021年氣候服務狀況》報告顯示,2018年有36億人每年至少有一個月的用水量不足。到2050年,這一數字預計將上升到50億以上。由於全球變暖,洪水和乾旱的問題正在加劇,此前NASA的衛星影象顯示,在連續20年間,全球受洪澇影響的人口增加了1/4.與之相對的就是部分地區降水的驟然降低。
在現代的地區,水資源整天上夠用,可是在水資源的分佈很不均勻,在一些地區還是沒有足夠的水源可用,在非洲和拉美的很多地區依然靠自然的水體,難以建設起大型的採水、處理水的設施,在非洲更是有成千上萬的人只能靠地表滲出水或者雨水生存。馬達加斯加的南部地區受全球變暖的影響,已經連續4年缺少降水,114萬人面臨飢餓等問題困擾,數萬人因乾旱而返貧。
氣候變化導致面臨缺水壓力的人數預計將飆升,而人口增加和可用水量減少會使這種情況更加嚴重。2020年,36億人缺乏安全管理的環境衛生服務,23億人缺乏基本的衛生服務,超過20億人生活在水資源緊張的國家,無法獲得安全的飲用水。主要集中在非洲、南亞、拉美等工業欠發達的地區,缺少生產資料也導致那裡的人難以建設起採水、儲水和淨水設施,日常用水受到威脅。
報告指出,地球上只有0.5%的水是可使用的淡水,在過去的20年裡,陸地儲水量(陸地表面和地下所有水的總和,包括土壤水分、雪和冰)已經以每年1釐米的速度減少。地球氣流執行的紊亂也導致不同地區的氣候出現了變化,在我國今年較為明顯的是北方降水增加,而南方高溫長時間維持和降水的相對減少。這肯定也影響到地表徑流,進而影響到地表淡水資源的分佈。
一些著名的冰川,比如南極冰蓋、格陵蘭島都面臨巨大的威脅,南極不斷地有冰蓋脫離大陸飄向海洋最終融化,格陵蘭島的北部地區今年還罕見地下起了雨,雨水自然比冰的溫度高,造成今年格陵蘭島的冰川融化速度達到歷史最高點,一天大約數百萬噸冰川融化。與此同時,陸地冰川也加速融化,我國青海湖已經連續20年左右湖面不斷擴大,而青海湖主要靠雪山補充水。
海水溫度的異常也影響著降水,原本海洋暖流有助於水的蒸發,海洋寒流不利於蒸發,所以一些沙漠反而分佈在沿海地帶,海水溫度的異常將導致降水異常。在過去的20年裡,與水有關的危害發生頻率增加了,這裡主要說的是居住在水域附近的人類,人類離不開水,所以在海岸三角洲、河谷地帶興建城市是主流,我國規模最大的城市群都分佈在東南沿海的三角洲地帶。
自2000年以來,洪水導致的災害比前20年增加了134%,與之相對應的是部分地區乾旱的次數和持續的市場增加了29%,正所謂旱得旱死澇的澇死。這些情形導致現如今和水資源分佈相關的災難大幅增加,2018年有36億人至少有一個月用水不足,而據推測這個數字在2050年可能擴大到50億,也就是說到了2050年至少有50億人每年有一個月用水量不足。
該報告彙集了20多個國際組織、發展機構和科學機構提供的科學材料。並提醒世人,面對日益增長的與水有關的危害和壓力,需要進一步改進水的管理、監測和早期預警。全球變暖影響著全球水資源的分佈,而今年冰川融化速度、冰川厚度等多個氣候指標都已經是有記錄以來最快或者最低,地球氣候正處於較為激烈變化的時代。而這樣的情況只會加劇全球水資源的分佈不均勻。
整體上來看,地球只要海洋不幹涸,水資源就基本不可能真正地匱乏,但是人類最需要的是淡水資源,人類主要就分佈在淡水水源附近,淡水資源分佈的極大變化將導致很多人用水困難。人類雖然是動物,可以遷徙,但是具體到人類社會卻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興建新城市的投資成本就能勸退很多國家和地區,那麼久註定有很多人要面臨水資源不足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