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人說:“與朋友交,久而敬之,敬也就是保持距離,也就是防止過分親暱。” 就像樹與樹之間,必須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健康生長一樣,人與人交往,親密也要有間。把握好尺度,行有所止,言有所界,凡事有度,才是相處最舒服的狀態。
生活中,我們常常能看到各種各樣的人際越界,比如:“你每個月賺多少錢?你怎麼還不結婚?”“你在公司當領導,給我兒子安排個職位唄?”成年人的邊界感就像空氣,一旦消失就知道有多重要了。
有句話說得好:“再好的感情,也會盡於理所當然。”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最忌諱不知所止。花枯了還有重開之日,感情透支了就很難挽回。
2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群幾年沒見的大學同學在一起聚餐。阿池發現有一個同學身上的衣服,是大學時經常穿的,便對那位同學說:“我記得你大學時,就經常穿這件衣服,你是不是故意哭窮,所以今天特意穿出來啊?”
阿池一句話,讓原本熱鬧的氣氛瞬間變得尷尬。班長出來打圓場說:“這說明他身材保持得好,我去年買的衣服,今年就穿不上了,肚子越來越大,我正發愁呢。”在班長的解圍下,氛圍再次活躍起來,也化解了剛剛尷尬的氣氛。
聽過一句話說:“你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著你能抵達的高度。”有時,心直口快,可能讓人左右為難。語言雖然無形,但可以像春風般舒服,也可化作利刃直穿人心。
生活中,管好自己的嘴,守住自己的心,留好自己的分寸,是對他人最基本的尊重。
3
有句臺詞說:“做羹要講究火候。火候不到,眾口難調,火候過了,事情就焦。”火候,就是“度”。把握好“度”,才能維持好一段感情。很多時候,我們與人相處,不是不懂得親近,而是不懂“疏遠”。
君子之交淡如水,因為淡所以才能不膩,才能持久。所有令人舒服的相處,一定飽含合適的分寸感。
曾看到一位網友分享自己的經歷。發小有一次去他所在的城市看病,直到回去的那天下午,才打電話告訴他,自己準備回去了。他問發小為何不早點告訴自己,即便不能陪同,至少可以提供住宿。發小卻說:“知道你現在挺忙,父母孩子都需要你照顧,就沒打擾你。”
隨著年齡漸長,經歷的事情越多,漸漸覺得,長久的友誼都是親密有間的。親近地保持距離,或許才是最恰當的交際方式。
凡事有分寸,熟不逾矩,感情才能長久。行有所止,言有所界,凡事有度,才是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
來源:洞見(ID:DJ00123987) | 作者:All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