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是越南人最普遍的交通工具,越南人口不到一億,而摩托車保有量達到了4500萬輛,也就是說,差不多每兩個人就擁有一輛摩托車。
說明越南市場對摩托車的需求很大,所以越南也是世界各國摩托車廠家特別看重的市場。
在2000年之前,越南摩托車市場主要被日本品牌佔據,市場佔有率到90%以上。
從2000年開始,中國摩托車品牌開始大舉進入越南,開始的時候還是價低物美。當時有個說法,中國的摩托車比日本品牌的便宜1200到1500美元左右,按當時匯率算下來,差不多要便宜8000-1萬塊錢人民幣。這對於收入不高的普通越南家庭來說,還是很有誘惑力的,不少人就購買了中國品牌的摩托車。
另一邊,國內的摩托車企業都看準了這塊肥肉,於是紛紛進入,在短短的兩三年時間,中國品牌的摩托車就擠佔了越南市場,銷售佔比一度達到80%。
本以為形勢一片大好,但好景不長,最高光的時刻也就是2003年,之後便急轉直下,短短的幾年時間,就從80%的銷售佔比直線下滑,一直維持在5%的市場份額上苦苦掙扎。
為什麼會這樣呢?直接原因也不復雜,那就是陷入了自相殘殺的價格戰。
看到這種情景,你是不是覺得很熟悉?國內摩托車廠家為了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相互壓價,最低的時候,一輛摩托車只要170美元就能拿下。
這是什麼概念呢?按照當時匯率計算,人民幣也就1400塊錢左右。
這樣的價格,甚至比在中國本地買還要便宜,算上出口的海關、物流、人工、租賃等各項營銷費用,可以說用“賠本賺吆喝”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更為關鍵的是,為了降低成本,在質量上開始偷工減料,摩托車的使用壽命大幅減少,原來能用個10來年,現在只能用個兩三年。
越南人也不是傻子啊,用了之後,經過對比,覺得還是日本摩托車好,使用時間更長,油耗也更低,綜合算下來更划算。於是就選擇了用腳投票,可以說,從中國摩托車打價格戰開始,就埋下了被越南人拋棄的伏筆。
有人可能覺得,那中國摩托車廠家為啥不聯合起來,不要降價出售呢?否則出口不就是自相殘殺嗎?一方面,類似我們的行業協會這樣的組織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另一方面,主要還是你的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在特色上也不明顯,沒辦法跟別人差異化競爭。
那麼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很多越南人根深蒂固的想法,就是中國的許多品牌廉價、偷工減料、不經用,有一種內心的不信任。
所以我們做產品還是要用心,急功近利只會付出更高的成本和代價,一個市場機會再大,也不能偷工減料,因為那是在砸自己的牌子。
品牌這東西聽上去很虛,但能夠影響一代人甚至兩代人!教訓不可謂不深刻,也希望我們的中國企業能夠吸取教訓,做出真正能經受得起考驗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