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青年理想生活”露天“市集”成了北京新的一景。從“市集”入口掃碼測溫後進入場內,首當其衝映入眼簾的就是“簽到牆”,上面密密麻麻的簽名疊在了一起,牆上的字句也透視出如今的年輕人的內心世界:“拒絕油膩、能吃不胖、遇見更好的自己”。
中國社會科學院等機構一項對4000多名18至35歲年輕人的調研顯示,有超過40%的人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懼症。這也就不難理解“社牛症”成了今年來的一個熱詞。“社牛症”最典型的“臨床表現”,就是在社交時不畏旁人眼光,不怕別人嘲笑冷落,隨時隨地都能和各種人“social”起來。與其說當代年輕人愈發厭棄社交,不如說他們迫切需要能夠安放自我、放下戒備的自我表露機會,需要質量更高的社交。而“青年市集”為年輕人提供了一個這樣的場景。
在“市集”裡支起帳篷、點上油燈、擺放幾把躺椅,在夜幕降臨時彩燈的映照下,喝一杯特調玫瑰烏龍茶飲、看一場夜空下的電影、擼幾下狗的休閒場景令人徹底放鬆;也可以參加生活節中不定期舉辦的“人生一帳分享會”,面對面交流,零距離社交,由專業人士解答對露營生活的一切好奇。除了露天“市集”,還有音樂“市集”,“新樂府”開起派對,國潮民樂重回民間。而書店也辦起“漢字市集”,在這裡,有專人輔導體驗拓印漢字,能買到咖啡、茶葉,以及巨型蝴蝶、昆蟲、螃蟹的標本。
受疫情影響,不便遠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探索城市周邊新去處。有“社交白皮書”顯示,露營超過密室逃脫、劇本殺,成為95後最喜愛的社交活動,“露營社交”成為新時尚。
青年“市集”,不需要去太遠的地方,在城市中或郊區就可以讓年輕人住進有故事的時光裡,享受舒適且具有活力和社交屬性的居住空間,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這樣的創新,既讓年輕人從週末或假期的宅家中解放出來,也滿足了年輕人更高的社交質量需求,在旅遊市場存在同質化的背景下,這樣的青年“市集”,成為文旅創新的另一種開啟方式。(丁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