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第13屆中國航展新聞釋出會上,空軍發言人申進科大校的一席話可以說讓整個軍迷圈都沸騰了:中國空軍已經跨入了“戰略空軍”的門檻。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們的人民空軍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終於從當初那支連國土防空都非常吃力的弱小空軍,變成了躋身世界頂級俱樂部的強大空軍。
這個“俱樂部”有多少國家呢?算上我們,總共就三個,另外兩個就是美國和俄羅斯,中美俄“三巨頭”在空軍力量排行榜上終於也“勝利會師”了!
這條訊息之所以會讓大家這麼興奮,甚至是亢奮,主要是我軍出了名的謹言慎行,任何研發專案如果沒取得一些階段性成就是不會往外說的。比如隱身戰機殲-20,全世界包括國內的大部分軍迷,直到2011年1月11日,它的第一架原型機首飛上天了才知道,原來中國也有這麼先進的軍機,這保密工作做的是槓槓滴。
但現在,申進科大校說我國空軍已經成為“戰略空軍”,那麼是不是說明我們朝思夜想的一些重大專案已經快要與我們見面了呢?想想就令人感到興奮!有不少網友就高呼:是不是我們的轟-20快要亮相了?
按照我軍慣例,這種具備極高戰略價值的大型裝備,在未真正形成戰鬥力之前是不會進行公開展示的。就像當年殲-20的首飛亮相一樣,我們是透過媒體和網路,有選擇性地公開了一些不涉密的資訊和畫面,而殲-20首次參加珠海航展進行公開的飛行表演,則是到了2016年的11月份,此時距離其首飛已經過去快6年了。
那麼,我軍為什麼要發展戰略轟炸機,甚至研發類似於B-2的“紅色幽靈”?主要原因就是,中國的大國地位決定了中國的海空軍需要具備禦敵於千里之外的能力。
海軍,不用說了,航空母艦、兩棲攻擊艦、大型驅逐艦、核潛艇、遠洋綜合補給艦,這些打造遠洋海軍所必須要有的裝備,我們都已經齊活了,剩下的問題就是怎麼擴充數量、提升效能了。毫無疑問,現在的中國海軍,已經成為了一支剛剛入門的遠洋海軍。
那麼我們的空軍呢?隱身戰機、大型運輸機也都有了,唯獨就缺一樣,那就是一款真正的戰略轟炸機!目前在我國空軍裝備序列裡面擔任戰略轟炸機這一角色的,依舊是“老當益壯”的“六爺”,轟-6系列。曾經有一名退休的蘇聯老飛行員訪問中國的時候,就問我們的空軍人員:你們現在已經不使用圖-16了吧?
一句話令人無比尷尬,雖說我們現在用的轟-6K和轟-6N本質上和老轟-6以及圖-16已經不是同一種飛機了,除了外形沒變,裡面的航電裝置全都換成了最先進的國產貨,並且還具備了發射遠端巡航導彈,甚至是空射彈道導彈的能力,這是轟-6K和轟-6N能夠勉強擔當“戰略轟炸機”角色的主要原因。而且隨著國產航空發動機的技術進步,未來這些“戰神”們也將換上國產航發。
但是,這些也確實都是以圖-16為基礎改進而來的,哪怕最後能飛出大氣層都擺脫不了圖-16的影子,這對於一個具有雄心壯志的大國來說是絕對不能長期忍受的,光是從這點考慮,我們都應該著手研發完全由自己設計建造的、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
而且轟-6系列始終都沒有擺脫一個問題,那就是體型太小了,這就導致它的載彈量小,大概是12噸左右,航程與美俄的轟炸機相比也確實差距比較大,後者動輒就是上萬公里的航程,轟-6K則大約在8800公里左右,直到最新的轟-6N才擁有了超過1萬公里的航程,而重新設計一款戰略轟炸機就可以同時最佳化這兩個問題。
這種機型的存在,能夠延伸我國空軍的火力投送範圍,因為它體型夠大,能夠攜帶多枚遠端巡航導彈對敵軍的重要目標發起防區外打擊。而它也能夠作為主要的空基核力量平臺,對敵人大後方的交通樞紐、政治經濟中心發動核打擊,從而與陸基洲際導彈以及戰略核潛艇共同對敵人構成“三位一體”核威懾。
如果我軍已經取得了戰場制空權,那即便是攜帶常規炸彈,像二戰那樣搞大機群轟炸,那麼大個傢伙成群結隊地撲過來,威懾力和破壞力也是相當可怕的,有可能會一舉擊潰殘餘敵軍的心理防線。
至於擁有隱身能力的戰略轟炸機,也就是B-2那樣,則是能夠單刀赴會,憑藉出色的隱身能力刺破敵軍的防空網,對重要目標實施斬首。而且這種戰略轟炸機的威懾意義似乎比B-52和圖-160更大一些,就是因為很難捕捉到它的蹤跡,一旦發現,那就是死神降臨了,這對於那些不具備反隱形能力的國家來說,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威脅。
最重要的是,一旦我國證實了“紅色幽靈”的存在,那麼就意味著中美在這一領域已經沒有了技術代差,將嚴重衝擊美國的軍事霸權,這就是轟-20目前最大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