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一句“專打三八六旅”,讓陳賡大將擔任旅長的這支部隊成了抗日戰場上的“明星”部隊,它不但在抗日根據地內家喻戶曉,美國駐華武官卡爾遜在考察了中國戰場後更稱讚386旅是“中國最好的旅”。
得益於經典的電視劇《亮劍》,386旅的名聲更為響亮,也讓它的抗戰故事廣為流傳。
《亮劍》劇中有一集李雲龍對772團不太服氣,發牢騷說“772團是親孃養的”。看到772團久攻不下,他還得瑟起來要教772團的團長“程瞎子”如何打仗。經李雲龍這一嚷嚷,觀眾們還以為“程瞎子的772團”只是一支不入流的部隊。
其實,李雲龍完全是嫉妒,比起他那獨立團,772團才是386旅正經的嫡系、主力、王牌,是純粹的“老紅軍團”、“老八路團”。
在八路軍裡,772團還真就是“親孃養的”。
還是藉著《亮劍》的劇情跟真實歷史對照,談一下772團的實力情況。
772團什麼來頭?1937年八路軍改編之時,蔣介石只給了八路軍12個團的番號,772團就是其中之一。這個番號代表什麼?就是有正式編制,可以吃國民政府的軍餉(雖然國民黨早早就停發了),是寫進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賬冊裡的“正規軍”。
386旅的前身是紅四方面軍紅三十一軍,王樹聲大將是紅三十一軍的首任軍長,這是一支由紅四方面軍離開鄂豫皖西進川陝根據地後,以原紅73師為基礎組建的紅軍部隊。
772團前身是紅三十一軍的93師,它是以原紅219團為基礎和川陝地方武裝組成的紅軍師。
紅三十一軍沒有參加西路軍的征戰,也就儲存下來了開闢川陝、轉戰川康、北上長征的寶貴革命火種。1937年8月,紅三十一軍改編為八路軍第129師386旅,紅91師改為771團(團長徐深吉),紅93師改為772團(團長葉成煥)。
129師東渡黃河、誓師出征後,留下385旅旅部和770團保衛黨中央,師部僅帶著769團(團長陳錫聯)和386旅的771團、772團去往山西抗日前線。
抗戰初期,129師和386旅打的那幾個經典戰役,除了“奇襲陽明堡”機場是769團獨自上演的傑作以外,其餘多數都有772團的身影,而且都是作為絕對主力部隊參加戰鬥。
772團抗日第一仗,就是有名的七亙村“重疊設伏”。
1937年10月25日、28日,772團連續兩次在山西平定縣七亙村以東以西地區進行伏擊作戰,分別殲敵300餘人和100餘人,以同一地點重複用兵的方式寫下了戰史上的一幕經典。
“七亙村伏擊戰”一鳴驚人後,11月7日,772團又在廣陽、戶封地區協同115師部隊一道伏擊日軍第20師團,772團再次斃敵百餘人。
1937年12月底的反日軍“六路圍攻”,772團在裡思、松塔與2000多名日軍激戰一整天,不但擊退了敵人數次進攻,還順利跳出了日軍的包圍圈。
接下來,772團又接連打了長生口、神頭嶺、響堂鋪三次著名的戰鬥,再立大功。神頭嶺伏擊戰被日軍稱為八路軍“典型的游擊戰”,與平型關伏擊戰齊名。響堂鋪之戰,則被劉伯承師長譽為“伏擊戰鬥的典範”。
在打好伏擊戰的同時,八路軍執行毛主席提出的“基本的是游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的運動戰”的戰略方針,1938年4月16日,772團在陳賡旅長的統一指揮下在山西武鄉縣長樂村尋機殲滅日軍117聯隊。772團10連在戴家堖與十倍之敵交戰四個小時,1個排的戰士全部犧牲。772團主力從下午14時與日軍激戰至午夜。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129師在長樂村戰鬥中共殲滅日軍2200餘人,為抗戰中八路軍單次作戰殲滅日寇最多的一次戰鬥。在戰鬥中,772團團長葉成煥不幸犧牲。
從1937年10月至1938年4月,在半年多的時間裡,772團在386旅的統一指揮下,轉戰三晉大地,運用破襲戰、伏擊戰、游擊戰等戰術,將日軍打得丟盔卸甲,多次給予日軍以沉重打擊,使八路軍的威信空前提高。
386旅正宗的團隊就兩個,771團和772團,但是這“哥倆兒”聚在一起也沒多久就分開了。
驚心動魄的大規模戰鬥結束不久,129師為了部隊發展和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多次實施了戰略分兵。由於不同的戰略進軍方向,771團與772團從此“天各一方”。
1938年6月,771團在386旅政委王新亭的帶領下越過平漢鐵路進入冀南地區。7月,771團被編入八路軍129師青年縱隊,與386旅脫離了隸屬上的建制關係。此後,771團成為冀南軍區的主力部隊和基幹力量。
這樣一來,386旅名義上雖然還是旅,但實際上它的主力部隊僅有一個772團了。在此後的一個時期內,我們再提到386旅時,實質上僅僅說的是旅內這個獨苗“老八路團”772團。
老部隊走了,必須要補充新部隊,這樣才能保證386旅的戰鬥力不受太大的影響。
首先撥給386旅的是補充團,這是一支由772團4個紅軍連為基礎擴編的新團,組成於1937年底,這時撥歸386旅建制。第二支新部隊叫新1團,這跟《亮劍》裡李雲龍那個“新1團”重名,也可以看成是其原型部隊之一。這個新1團組建於冀南地區,是由386旅副旅長陳再道帶往冀南的“東進縱隊”發展起來的。東進縱隊由769團1、5、10連、暫編騎兵連及2營機槍連組成,1938年5月,東進縱隊與冀南當地的游擊隊合併,部隊擴編為東進縱隊第1、2、3團。7月份,第1團與第3團合編為新1團,撥歸386旅建制。第三支隊部隊也是冀南軍區調撥過來的,番號是先遣支隊第3大隊,到了386旅後改稱補充大隊。
1938年下半年到1940年上半年,772團跟著129師師部、386旅旅部,轉戰晉、冀、豫三省,粉碎日軍連續“掃蕩”。
這時,769團留在太行山區,771團留在冀南地區,129師和386旅能夠直接指揮的主力團,其實都只是這一個772團。由此可見,772團肩負責任之重大,這也說明772團絕對是戰鬥力爆表。
在電視劇《亮劍》有一處情節是,日軍寫著“專打386旅獨立團”的標語。真實的歷史上,並沒有後面“獨立團”那三個字。日軍在坦克上寫“專打386旅”,最早可見於1939年2月。這時771團早已調離,新調入的補充團、新1團、補充大隊戰鬥力跟772團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這句“專打386旅”,從事實上看說的是“專打772團”。
1940年,386旅結束在外線征戰,回到太行山區接受整訓整編,除了772團以外,原補充團、新1團、補充大隊被統一改編為第16團、17團、18團。
1940年五六月間,129師成立太嶽軍區,以386旅為太嶽軍區主力部隊,772團從此一直到抗戰結束一直都在太嶽地區堅持抗戰,併成為太嶽第三軍區的基幹部隊。
772團有時兼任軍分割槽機關,有時則成為機動部隊,在殘酷的抗日戰爭中堅持抗敵、生存和發展。
772團既是一支英雄部隊,也是一支悲壯的部隊,772團首任團長和第一、第二、第三營的首任營長,全部犧牲在抗日戰場上。
772團首任團長葉成煥是八路軍最早犧牲的團長,紅軍時期葉成煥是紅93師政委,犧牲時年僅24歲。如果能活到革命勝利,基本上是中將以上軍銜,實在令人痛惜。
772團一營首任營長丁思林、二營首任營長郭國言、三營首任營長易良品都在抗戰前線犧牲。三位營長原籍均是湖北人,他們犧牲時分別只有26歲、29歲、33歲,如果不是因為過早犧牲,他們本都可以成為開國將軍。
772團共有6位團長,依次分別是葉成煥、易良品、王才貴、程世發、陳康、周學義。李雲龍嘴裡的“程瞎子”可能有程世發的影子,這也是一位老紅軍。能坐到772團團長位置上的人,軍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八路軍裡隨便挑出一個團長,要想跟772團團長掰手腕,也得先掂量掂量自身的輕重。
772團最早的一批將領中,首任團政訓處主任(後改政委)謝富治是開國上將,首任副團長王近山、首任參謀長孫繼先(強渡大渡河的領頭人)都是開國中將。
王近山在韓略村一戰中伏擊岡村寧次組織的“戰地參觀團”,日軍1名旅團長、6名大佐聯隊長、110多名中隊長以上軍官被全殲,這一損失使岡村寧次暴跳如雷。這一戰鬥甚至被電視劇《亮劍》編入劇情,成為李雲龍的一次經典伏擊戰。
386旅成為日軍的“眼中釘”,日軍對386旅既痛恨、又無奈。“專打386旅”是敵人給自己壯膽,但同時也是我們的驕傲和榮耀。作為386旅長期的絕對主力和唯一一個初建時期的建制老團隊,這份榮耀也屬於772團。
抗戰後,772團與太嶽軍區第2、第3軍分割槽部隊一道,跟著老旅長一起踏上了全國解放戰爭新的戰場,它隨386旅被改編為晉冀魯豫解放軍第四縱隊第十旅,772團則改稱四縱十旅28團。1949年,四縱改為解放軍第13軍,它們也被整編為13軍37師109團。
八路軍英雄的386旅、772團雖然幾經變遷,幾經隸屬轉改,但它們的血脈和精神一直被傳承,至今仍在我軍序列中,成為永不磨滅的番號。
在386旅中,772團的地位是超然的,絕非其他的團可以比擬。
以772團的資歷、戰功,根本輪不到劇中李雲龍和他的“獨立團”來指手畫腳。“程瞎子”不比李雲龍弱,772團更不是“獨立團”的陪襯。
《亮劍》原是影視作品,需要體現出一種敢打必勝的精神給世人看,很多情節都是為了劇情需要。編者也無意與一部電視劇較真,只是想把真實歷史中的772團寫出來。這是一支有著無上榮耀和赫赫功勳的部隊,應該被人們銘記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