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孤煙
1950年11月30日,志願軍第27軍對盤踞在長津湖新興裡地區的美軍第7師31團級戰鬥隊發起了總攻。擔任主攻任務的80師238團8連,被敵軍一個火力點壓制,幾次進攻都被打了回來,組織了兩次爆破都沒有成功。
美軍的火力點是在山崗前20多米遠的一個獨立房屋內,房子已經被志願軍的手榴彈炸得七零八落,但敵人的火力是從屋底下向外發射的,很顯然他們的工事是做在坑下邊的,步兵對此實在無能為力。
這個時候,急需要炮兵火力支援,配屬8連的師屬炮兵團92炮連5班長孔慶三,發現由於前方山崗的遮擋,無法直瞄射擊。
孔慶三冒著敵軍機槍火力的威脅,迂迴到高崗上,將92步兵炮推到距敵火力點僅20米處。這個距離還沒有超出炮彈爆炸的危險區域,如果開炮,執行任務的戰士肯定會有生命危險。
關鍵時刻“大炮上刺刀”,是我軍炮兵的老傳統,這個時候,英雄的戰士早已置個人安危於不顧。但要命的是,在接近零下40度的氣溫裡,山上的土被凍得堅如石塊,一鎬下去一個白印,根本無法構築火炮工事。
火光下,美軍正在搶渡溝口的一條小河,準備向新興裡方向逃跑,而志願軍卻被敵火力 點壓制而不能前進,情況十分緊急。
孔慶三當機立斷,讓全班把火炮的一個駐鋤卡在石頭上,用左肩膀頂緊另一個駐鋤,命 令另一名炮手發射。一聲巨響之後,美軍工事被炸塌,孔慶三被火炮的後坐力彈出幾米遠,腹部又被彈片擊中,壯烈犧牲。
在空前殘酷的長津湖血戰中,志願軍未能全殲被困美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炮火嚴重不足,大口徑榴彈炮無法參戰,在美軍眼中根本不值一提的92步兵炮成了志願軍最強的火力,以至於像孔慶三這樣優秀的炮手不得不以死相拼。但即便如此,炮兵能夠提供的支援也是少得可憐。
實際上,第9兵團作為擔負攻臺作戰任務的主力部隊,其裝備水平在全軍首屈一指。華野的主力多數以美式裝備為主,出國作戰前還對各部武器進行了調配,儘可能保持口徑一致,彈藥通用,另外就是炮兵得到進一步加強。
以27軍為例,該軍在入朝作戰時配屬炮兵第16團。這個團是山東部隊中最早的炮團,曾歸華野山東兵團直接指揮,在解放戰爭中多次配合27軍(9縱)作戰,早就是老相識了。該團擁有美式105毫米榴彈炮9門,75毫米野炮18門,27軍所能夠依靠的重火力,都在炮兵16團了。除此之外,全軍各師的山炮營也在戰前擴充為炮兵團,他們的主要裝備就是92式步兵炮和各種口徑的迫擊炮。
在長津湖戰鬥中,炮兵16團由於美軍空中封鎖,寸步難行,牽引火炮的騾馬因受驚而逃散,最終威力最大的9門105毫米榴彈炮無法運到前線去。在榴彈炮用不上的情況下,75毫米野炮成了志願軍唯一的“重武器”,但即便是75毫米野炮,也未必就能及時運到指定地點。27軍原定是要在29日晚上發起對新興里美軍的進攻,就是因為野炮未能到位而不得不推遲了一天,給了美軍更多的準備時間,增加了作戰的難度。
在整個長津湖戰鬥中,27軍所能動用的火炮一共有18門75毫米野炮、19門步兵炮,消耗75毫米炮彈604發、步兵炮彈166發,另外加上12門100毫米迫擊炮和8門107毫米迫擊炮的彈藥消耗,總共打出的大口徑炮彈僅有1600發。這樣的彈藥消耗量和美軍相比,不及百分之一。
除了上述數量不多的大口徑火炮之外,27軍各連還裝備有81/82毫米迫擊炮107門,60毫米迫擊炮337門,對於擅長小分隊穿插迂迴戰術的27軍來說,這些輕型迫擊炮才是最靠得住的武器,在戰鬥中也發揮出了重要作用,這一點在影片《長津湖》中也得到了再現。
9兵團的部隊在參加長津湖戰役前的彈藥儲備量,是步槍每支80發子彈,輕機槍每挺2000發子彈,重機槍每挺6000發子彈,迫擊炮每門80發炮彈。這樣的彈藥儲備量應當說是充分的,也是考慮到了戰鬥的激烈性和殘酷性的。27軍在長津湖戰役中共消耗各類迫擊炮彈將近8000發,在該軍歷史上也是空前的。
不過,據參戰官兵回憶,由於極寒天氣的影響,約有七成炮彈因引信故障等原因不能爆炸,一些炮彈則根本塞不進炮管裡,也使得炮火的作用大打折扣。
反觀美軍,陸戰1師師屬炮兵團的3個榴彈炮營,共擁有54門105毫米榴彈炮,另有一個155毫米重型榴彈炮營,每個步兵營都有裝備12門107毫米重迫擊炮的火力支援分隊,每個團另有一個坦克營(70輛坦克)和一個反坦克炮兵連(裝備75毫米無後坐力炮),這樣的火力強度,高出27軍數十倍不止。更不用說,美軍每個步兵營都配備有地空聯絡組,可以隨時用無線電呼叫航空火力支援。而來自空中的火力打擊全方位無死角,比地面炮火的威脅還要大得多。
即便在如此懸殊的火力差距之下,英勇善戰的27軍還是在付出重大代價後,取得輝煌的戰果——基本全殲美軍第7師31團級戰鬥隊,擊斃兩任指揮官,繳獲敵軍軍旗。連一向目中無人的美軍戰後也承認,如果志願軍也能擁有像樣的火力,陸戰1師是不可能從長津湖逃命的。
要讓你的敵人看得起你,那才是真本事。而志願軍就做到了這一點。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