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軍報
海軍某廠雷達車間主任汪銘東——
用無人機解決維修難題
結束一天忙碌的工作,汪銘東拖著疲憊的身軀,徑直向門口走去。
夜已深,月光透過鋥亮的玻璃,映照在室內一架無人機上,銀白色的機翼宛如一雙張開的翅膀。汪銘東停下腳步,撫摸著這位久經沙場的“老戰友”,思緒又一次活躍起來。
這架無人機是汪銘東的“寶貝”,它曾在一次次研究試驗中經受磨礪,汪銘東的很多設計構想都是透過它一步步驗證而來。
汪銘東是海軍某廠雷達車間主任,經常負責組織車間工人開展雷達維修保障工作。從事雷達修理20多年來,汪銘東運用科學方法開展科研創新攻關,解決不同型號雷達故障問題,並將這些寶貴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部隊官兵。
“在修理廠搞科研?明明是修理工,卻操著專家的心。”一時間,同事們的質疑聲漸漸多了起來。有人悄悄提醒汪銘東:“按部就班幹好本職工作就可以了。”
這番話,汪銘東並不認可。“相比科研院所專家,維修工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常年處在雷達保障一線,與官兵交流機會多,更能貼近部隊需求開展科研攻關。”
艦載雷達標校是世界公認的一項難題。過去,艦艇必須停靠在固定繫泊點,參照固定的標校塔,才能實現方位與距離的標校。這種標校方式,受到城市建築影響,耗時費力且效率低。
“這是雷達保障工作的一個‘堵點’,如果不盡快解決,會制約戰鬥力生成。”汪銘東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那段時間,他跑了多家部隊單位,廣泛開展調研,制訂出多種方案,又被一一推翻。
一次偶然機會,汪銘東看到有人利用無人機進行航拍,這一場景點燃了他的靈感。沒過多久,汪銘東提出“利用無人機進行高度標校”的想法。
從那時起,無人機成為他形影不離的“戰友”。下班後,汪銘東主動加班加點學習無人機專業理論知識,再比對說明書開展操作練習。幾個月下來,汪銘東可以熟練操作無人機進行作業。
工程籌劃、現場試驗、精度演算……經過多輪驗證,這一成果得到上級認可,並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獲獎後,汪銘東的壓力更大了。如何將成果更好地轉化為戰鬥力?這是他一直惦記的問題。
結合日常修理任務,汪銘東不斷探索新型標定系統的使用方法,成功編寫出《某型雷達標校作業指南》,在海軍艦艇維修一線推廣應用,受到廣大官兵的好評。
“雷達保障工作不是調電路、修配件那麼簡單,多留心、勤思考,就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汪銘東經常對車間工人們講,裝備保障力連著部隊戰鬥力,讓科研成果更接地氣,才能為部隊戰鬥力添磚加瓦。
雷 彬 張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