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除了人和武器,最重要的就是糧草了,三國時期曹操帶兵燒了烏巢,袁紹幾十萬大軍不戰自潰,可見糧草有多麼重要。最近網上提到了綜合國力和戰力的問題,綜合國力雖然不能代表戰力,但卻能夠體現出一個國家能支援多少人進行多久的戰爭。
抗美援朝時期,新中國才剛剛成立,全國百廢待興,但就在這樣的時刻,我國卻必須要進行一場處於異國他鄉的立國之戰,而且面對的還是綜合國力和戰力都是世界頂級的美軍以及其它十六國聯軍。對於武器和兵員素質,我國並不擔心,真正擔憂的是後勤補給,不是在本國作戰,幾十萬志願軍的後勤補給絕對是一個大問題。
戰爭開始的第一年裡,志願軍一共進行了五次大型戰役,這期間,能運輸到前線的只有炒麵,沒有油,也沒有什麼核桃仁、花生仁,就是大豆和麵粉炒制的炒麵,然後撒上一點點兒鹽,因為缺乏維生素等人體必需品,很多戰士在吃多了炒麵之後,都有了夜盲症,身體也多多少少出現了問題。
可就是這樣的炒麵,戰爭剛開始的時候,志願軍後勤部門也難以給前線戰士保證。沒有制空權,也沒有足夠的高射炮,美軍飛機每天都在志願軍戰士們頭上晃盪。1951年10月,首批入朝的部隊有26萬,四個軍,運送物資的汽車有1300輛,這個數字在現代看來並不多,但在當時,這已經是全國能拿出來的最強大的運輸力量了,但入朝僅僅一個月,1300輛汽車只剩下一個零頭,足有1000輛汽車被美軍飛機炸了,像38軍,出發的時候有100輛汽車,半個月之後,只剩下6輛。
在這種情況下,後勤部門只能動用騾馬運輸物資,騾馬不夠用就用手提,用肩扛,可是後勤部門再努力,還是沒法滿足前線戰士的需求,炒麵這種放在美國大兵面前,他們都不願意要的食物,可志願軍卻有時連吃都吃不上,志司更是好幾次降低伙食標準,前線戰士有時一個人只能分到一斤炒麵,甚至更少。
據一些抗美援朝老兵回憶,當時炒麵發到手裡,根本沒有機會去用開水沖服,餓了就抓一把炒麵,然後再抓一把雪,用雪水就著嚥下去,不然炒麵太乾,吃不下去。對於這樣的伙食,戰士們並沒有抱怨,因為他們知道,這已經是人民擠出來的口糧了。
那一個冬天,全國都在炒制炒麵,上至總理周恩來,下至百姓,就連戰敗的國民黨將領也不例外,都在為前線戰士炒制炒麵。有些人家手裡有一些核桃仁什麼的,也會和到裡面一起炒了,戰士們如果在炒麵裡面吃出核桃仁或者花生仁,都會高興很久,而這些也成為了他們克服困難,連續打退敵軍的動力。
可是意志歸意志,吃炒麵帶來的一些後遺症,比如夜盲症,以及吃多以後燒心等等,讓前線戰士的戰鬥力下降了不少,還有些戰士因為炒麵不夠,被餓暈,最後死在了朝鮮的冬天裡。
在適應戰爭之後,我國人口優勢展現出了力量,給志願軍準備的食物不再限於炒麵,肉類也有了一些,可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食物運送不到前線,很多食物都堆積在轉運站,看著戰士們凍死、餓死在前線,彭德懷等前線指揮員心急,而後勤部看著堆積的物資,卻沒法運輸,心裡也著急,道路被美軍飛機封鎖,汽車被炸,就算可以手提肩扛,也不能滿足戰士們的需求。
這樣的情況直接持續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直到第五次戰役結束之後,戰鬥轉為陣地戰,才有了改善。
第五次戰役結束之後,抗美援朝戰爭進入陣地戰,這是必須要硬碰硬的,和敵軍相比,志願軍火力弱到幾乎可以不計,而敵軍每次開戰前都要像犁地一樣用炮彈將志願軍陣地轟炸一遍,為了躲避炮彈,志願軍學會了建造貓耳洞,又從貓耳洞發展到“L”型防空洞,兩個“L”型防空洞挖通之後,變成了“U”型防空洞,最後直接變成了四通八達的坑道,在朝鮮的大山裡,志願軍挖出了一條“地下長城”。
坑道的出現,大大減少了志願軍面對敵軍炮火的傷亡,但後勤上的改善還不是很大。志願軍後勤改善,還要從陳賡說起。
陳賡將軍一生的經歷只能用傳奇來形容,而且也是有名的智將。1952年4月,彭德懷從朝鮮前線回國治病,陳賡和彭德懷關係很好,沒有參加革命之前,陳賡就曾在彭德懷手下當兵,這次彭德懷回國,陳賡就向彭德懷提了一些建議:
“坑道必須與野戰工事相結合,必須與防禦兵力相適應,必須有作戰和生活的裝置。”
就是這最後一句話,陳賡直接在朝鮮戰場上催生出來一個奇蹟。
中華民族本就是一個擁有很多優秀品質的民族,也擁有很多別的民族不理解的特性,比如種菜。網上經常有中國人到國外之後,在花盆裡種菜的事情,但對於志願軍來說,花盆裡種菜算什麼,戰場上種菜才是本事。
在陳賡提出坑道必須要有生活裝置之後,戰士們就將鍋碗瓢盆弄進了坑道。什麼,你說沒有鍋碗瓢盆,不好意思,志願軍裡面也有鐵匠出身的,他們用敵人的鋼盔、炮彈殼等等金屬硬是在坑道里弄出了廚房,將坑道弄成了家,什麼餐廳、水池、廁所,只要想到的,志願軍戰士都能給你安排上。
到朝鮮戰爭結束,志願軍足足挖了1250公里的坑道,如果加上塹壕和交通壕,長度早就超過了長城,而挖出來的土也足夠繞地球一圈半了,志願軍展現出了中國人在基建上應有的特質,打仗我們是專業的,挖洞挖戰壕我們更是專業的。當然,這一切都不是說著那麼簡單的,為了挖坑道,戰士們的鐵鎬很多都被磨成錘子了,長期揮舞鐵鎬,很多戰士的手都起了血泡。
有了廚房,緊缺的就是食物,後方運來不少糧食和蔬菜,糧食當然是夠的,但蔬菜卻不夠,早先戰士們曾挖過野菜,但由於不認識朝鮮的野菜,出現了不少中毒事件,為了避免中毒事件再次出現,挖野菜的行為被禁止了,於是戰士們開始自己種菜。
地面上,美國的飛機時刻都在盤旋,戰士們種了菜,很容易引來轟炸機,但有了坑道就不一樣了,因為陳賡的一句話,坑道的用法變得越來越多樣,不需要陽光的蔬菜佈滿了坑道,發的豆芽讓遠離家鄉的戰士們吃上了豆腐,種的各種蔬菜,也被來自天南海北的志願軍戰士做出了各自家鄉的菜餚。當年,前線作戰的39軍種了800多畝蔬菜,收穫了600噸,而專門種菜的60軍足足收穫了3800噸,我想,這一刻美國人也是懵的,打仗就是打資源,打後勤,可志願軍將後勤搬到前線,你還怎麼打。
到了過節的時候,如果沒有戰鬥,志願軍戰士們還會犒勞一下自己,做上一頓餃子吃吃,這是之前吃雪水炒麵的時候根本不敢想的,吃飽了肚子,戰士們沒有一個人怕打仗,甚至都有些躍躍欲試,吃不飽的時候都能打得敵軍鼠竄,現在吃飽了,戰士們打仗更是虎虎生威。而這期間,志願軍的武器也有了很大的變化,蘇聯的援助,作戰時的繳獲,志願軍慢慢也能打一些“富裕仗”了,金城戰役,70萬發炮彈就是例子。
1953年七月,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從血水炒麵到餃子、蔬菜,百萬志願軍用三年時間,打贏了這次保家衛國的立國之戰,致敬這些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