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曰:“凡諸孔穴,名不徒設,皆有深意”,表明腧穴的命名都有一定的意義。
足少陰腎經是十二經脈之一,共27穴,左右合54穴,起於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出於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以上踹內,出膕內廉, 上股內後廉, 貫脊屬腎,絡膀胱。一些腧穴隱喻功用而命名,如湧泉,水泉,照海。
1、湧泉
位置: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蹠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
最早出現在《內經•靈樞》:“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為井木。”張隱菴注:“地下之水泉,天一之所生也,故少陰所出,名曰湧泉。”按少陰居人身六經之最裡,本穴又為全身孔穴最下,承至陰之靜,由陽經至於陰經,而作湧泉之動。少陰根於湧泉,即猶天一之水由地下湧出。
腎經井。井,地部孔隙也。本穴氣血執行是體內經水由地部孔隙外出體表,故為腎經井穴。
湧泉穴在臨床應用方面在於,一:滋陰降火、引火歸元二:調和陰陽、開竅醒神三:溫陽補氣。
一:滋陰降火、引火歸元
《景嶽全書•火論》中記載到“虛火致病源有二,蓋一曰陰虛能發熱,此以真陰虧損,水不能制火也,二曰陽虛者亦能發熱,此元陽敗竭,火不歸元也,此病熱之二也。”明•周慎齋的《慎齋遺書》:“龍火宜從其性以熱導之”,即所謂“導龍入海,引火歸元。”即應用溫熱藥物治療假熱證候的一種方法,即熱因熱用,《瘍醫大全》:“蓋湧泉雖是水穴,水中實有火氣存焉。”簡而言之就是腎陰被腎陽氣化後津液上升的開關。
二:溫陽補氣
《針灸甲乙經》:“足厥喘逆,足下清至膝,湧泉主之。”“小便不利,湧泉主之。”此病機在於腎氣不足,不能溫煦下焦,故“足下清至膝”。同時腎司二便,腎臟氣化無權,膀胱收縮無力,故小便難。湧泉穴可激發腎氣,運用在婦科治療腎氣不足的不孕症和難產,《備急千金要方》:“女子無子,咳而短氣,刺湧泉,入三分,灸三壯,在足心陷者中。”張潤民等運用針刺湧泉起到啟用腎氣通精的作用,治療不射精症有效率達到83.3%。韓明等針刺湧泉配合三陰交、關元等穴治療不孕症,效果明顯。
三:調和陰陽、開竅醒神
《針灸聚英》:“頂心頭痛眼不開,湧泉下針定安泰。”此病機為上實下虛,陰陽之氣上下不協調,故頭頂痛伴隨眼不開。還有腎經與心經為同名經,《普濟方·針灸》:“穴湧泉治卒心痛。”心脈瘀阻則卒心痛作,故湧泉穴還有開竅醒神的作用。
2、水泉
位置:內踝後下方,當太溪直下1寸,跟骨結節內側凹陷處;
首見《針灸甲乙經》:“水泉,足少陰,去太溪下一寸,在足內踝下,刺入四分,灸五壯。”“水”,水液也。“泉”,水潭也。亦有水之初動的含義,前邊加一水字,猶水源出於地下也,與湧泉相比缺少了動的態勢,而強調了深藏的含義,名意指腎經水液在此聚集形成水潭,所以本穴為足少陰之郄。《針灸穴名解》雲:“穴名之關於火者,用以治火,其關於水者,用以治水。”故名為水泉。
腎經郄。郄,孔隙也。本穴物質為地部經水,經水因本穴所處位置低下而聚集之狀,只有極少的滿溢之水外傳照海穴的高位,經水的執行如從孔隙中輸出一般,故為腎經郄穴。
現代常用於治療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等。
3、照海
位置:人體的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首見於《針灸甲乙經》:“照海,陰蹺脈所生,在足內踝下一寸,刺入四分,留六呼,灸三壯”
照海。照,照射也。海,大水也。該穴名意指腎經經水在此大量蒸發。本穴物質為水泉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後比水形成為一個較大水域,水域平靜如鏡,較多地接收受天部照射的熱能而大量蒸發水液,故名。
古人想突出腎經經氣由此氣化程度加大,蒸騰的腎水可以滋潤身體上部,所以醫家根據“列缺腎經行肺系,陰蹺照海膈喉嚨”,用照海與列缺相配治療咽喉疾病。
照海有功效為滋補腎陰作用。在目赤腫痛,視物昏花,咽喉腫痛,咽乾喉痺等方面療效確切。現代常用於治療尿道炎、腎炎、神經衰弱、癲癇、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等。配列缺主治咽喉腫痛;配中極、三陰交主治癃閉;配腎俞、關元、三陰交主治月經不調。
醫學科普,僅供參考!(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文章僅代表現階段的研究認知水平,現代醫學不斷進步,醫療知識不斷更新!
感謝閱讀,歡迎交流,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收藏、轉發。
每週更新內容主要為成人針灸推拿及兒童推拿為主!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