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秋天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氣溫更是一天比一天寒冷,普通人可能只是感慨下,而對於我們醫生來說,每年最忙的時間段即將來臨,門診和急診的病人即將迎來年度高峰,這正是溫度驟然變化造成的局面。
溫度變化是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的主要誘因!
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常常並稱,這是因為二者發病機理完全相似,嚴重性也差不多。
這些患者可能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使得血管發生異常變化,影響血液的正常流動,無法按照往日那樣及時“供能”,而人體各類活動都需要大量的能量氧份,血液正是這些能量營養的載體,當血液供應受到阻礙,心臟和顱內患者會分別出現不良事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急性心梗、急性腦梗等疾病。
而溫度變化看似和這些患者沒有交集,但實際上在背後卻緊密相連,當溫度驟然下降,會讓人體進入一種應激狀態,大家日常生活中其實也都有過類似經歷:從溫暖的室內突然走到寒風刺骨的室外,會一陣心悸,然後凍出一身雞皮疙瘩。
這其實就是溫度變化造成的影響,這裡面的突然低溫讓神經系統進入應激狀態,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變化,但隨後發生的一系列變化就不是那麼溫和了,神經因素會對各大臟器血管起到支配作用,當神經異常變化時會令其支配的血管痙攣收縮,減少血液的流動,如果是普通人那麼可能並不會造成什麼太大危險,但如果是已經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病人,他們本身可能就處於一個臨界點,那麼突然痙攣收縮的血管、減少的血液流量會成為導火索,使其突發不良事件,威脅生命。
秋天的你,應該如何應對?
1,保暖: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之所以的秋天比較危險,最關鍵就是溫度的驟變,而我們想要避免危險的來臨,那麼最重要的就是保暖,多關注天氣預報,及時增添衣物,避免神經功能紊亂,導致血管痙攣收縮。
2,飲水:這是很多人忽視的一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夏天明顯比冬天更易口渴”,這不僅僅是運動量的問題,更關鍵是溫度不同造成的,我們的身體在寒冷環境中,口渴感知更弱,除非是有飲水習慣的人,其他依靠口渴感知來喝水的病人,會大幅度降低飲水量,從而導致血液粘稠度變高,加速血管內皮損傷,為斑塊血栓的形成“增磚添瓦”。
3,洗澡:同樣是溫度的原因,洗澡應該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行為,尤其是天氣的逐漸轉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享受泡澡,這種行為本身無可厚非,關鍵在於洗澡後的應對,洗澡後立刻走出浴室,會直面冷空氣的刺激,使得神經突然興奮,血管驟然收縮痙攣,發生危險。
4,脊柱:秋天和夏天不同,很多人開始長時間在室內活動,不僅是手機電腦,更有很多所謂的鍛鍊動作,鍛鍊本身無可厚非,但就怕一些錯誤的鍛鍊或是長時間破壞脊柱穩定性的動作,會導致脊柱各節段發生病變,刺激壓迫神經系統,導致血管痙攣收縮,進而誘發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如果有什麼不懂的,可以評論私信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