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天高氣爽,瓜果飄香,給我們帶來收穫的喜悅之外,也因氣候乾燥、寒氣漸濃、早晚溫差大等原因,容易誘發一些陳疾舊病,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不良影響。
1.呼吸系統疾病:祖國醫學認為,燥為秋邪,易傷津損肺,耗傷肺陰,且氣溫由熱轉涼,晝熱晚涼,極易誘發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上呼吸道疾病。
2.消化系統疾病:秋季氣溫轉涼,或飲食不節,容易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刺激胃腸道出現痙攣,出現胃腸道疾病或使原有胃腸道疾病加重。
3.心腦血管疾病:心腦血管對氣候變化反應較大,特別由熱轉涼,容易引起血管收縮、痙攣,出現供血不足,導致血壓不穩定、冠心病、腦卒中等疾病的發生。
4. 對面板的影響:換季的時候氣溫搖擺不定、忽高忽低,加上燥邪傷陰,如果補水不足,容易引起面板新陳代謝紊亂,從而出現面板過敏、瘙癢起皮、乾燥長痘等不良症狀,危害肌膚的健康。
5.骨關節病:秋冬風寒溼邪,侵襲人體容易造成血脈不暢,骨關節部位血液迴圈本身就差,容易出現缺血缺氧而誘發疼痛。
秋季對身體有以上不良影響,我們該如何做好防護、從容地度過它呢?我們應該從衣、食、住、行、情五個方面去做。
一、衣
俗話說,“春暖暖、秋凍凍”,“若要小兒安,須帶幾分飢和寒”。輕微寒冷刺激,可以提高大腦興奮性,增加面板血流量,促進面板新陳代謝,增強機體耐寒能力。初秋,暑熱未盡,涼風時至,衣被要逐漸新增;晚秋,涼意漸增,露重霜濃,穿衣也不可過多,適度地 “凍一凍”,可提高機體對即將到來的冬季寒冷的適應能力。 “秋凍”也順應了秋天陰精內蓄陽氣內收的養生需要,為冬季藏精做好準備。但是,凡事都要有度,倘若秋末氣候涼寒,則應及時新增衣服,特別是老年人、重慢病以及疼痛疾患者更應適時保暖,以防寒邪內侵,加重疾病。
二、食
秋季氣候乾燥少水,導致人體陰津耗傷、體液不足,使人口、鼻以及面板等部位出現乾燥感,甚至出現大便乾結、口舌糜爛、鼻孔出血、咽痛咳嗽等一系列症狀。肺喜潤惡燥,燥可傷肺,因此,秋季重在養肺,在飲食上就要以護陰防燥、滋腎潤肺為主。多飲開水、淡茶、豆漿、牛奶,多吃梨、蘿蔔、豆腐、芝麻、銀耳、蜂蜜、蓮藕、菱角、香蕉以及中藥黨參、麥冬、百合、蓮子、山藥、扁豆、紅棗等平補清補之品,同時還應戒菸限酒、少食生冷油炸以及辣椒、大蔥、生薑、大蒜、韭菜、花椒、胡椒等燥熱辛辣之物。
三、住
俗話說:“會吃不如好睡”,“吃人參不如睡五更”。《黃帝內經》記載:“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 秋季,天高風急,地氣清肅,自然界的陽氣由發散趨向收斂,此時睡眠宜早睡早起,和雞的活動時間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寧和肺氣的清肅功能,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另外,氣溫變涼,感冒病毒活力增強,會引起和加重感冒、氣管炎、哮喘等疾病,因此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要注意合理安排睡眠時間,在我國,秋季睡眠時間一般以晚9點到10點,早晨5點至6點起床為宜。中醫養生學家多提倡睡“子午覺”,中醫認為,“子午覺”為養生妙道,在這兩個時間段睡覺對人身體大有好處。“午”時是人體經氣“合陽”的時候,有利於養陽。午覺只需在午時(11時至13時)休息30分鐘即可。“子”時則是人體經氣“合陰”的時候,有利於養陰,晚上11點以前入睡效果最好。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因此,老年人除了早睡早起外,午休也不能少。
四、行
秋高氣爽、丹桂飄香。此時,是人們旅行和戶外活動的大好時光。外出時,要保護好自己的面板,帶上必要的防曬物品和衣服。運動不宜太過,避免大量出汗,損傷津液,過度運動還可誘發一些疾病。可選擇散步、做廣播體操、打太極拳、跳廣場舞等。
五、情
秋季是萬物成熟、喜慶豐收的季節,同時也是秋風蕭瑟、葉落花凋的季節,給人帶來一種淒涼之感,出現情緒低沉,多愁善感的憂鬱心情。中醫還認為,“憂傷肺”,秋天內應於肺,人在悲傷憂愁時,可使肺氣抑鬱,耗散氣陰,出現感冒、咳嗽等症狀。另外肺主皮毛,所以悲憂傷肺,還可表現在某些精神因素所致的面板病上,如蕁麻疹、斑禿、牛皮癬等。因此,保持舒暢的心情,多做有益的活動,宣洩疏導抑鬱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顯得尤為重要。
綜上所述,秋季涼燥,首重護肺,我們要在衣、食、住、行、情等方面加強自身的防護和保養,以一個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態迎接寒冬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