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秋季養生,五個方面要注意

金秋時節,天高氣爽,瓜果飄香,給我們帶來收穫的喜悅之外,也因氣候乾燥、寒氣漸濃、早晚溫差大等原因,容易誘發一些陳疾舊病,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不良影響。

秋季養生,五個方面要注意

1.呼吸系統疾病:祖國醫學認為,燥為秋邪,易傷津損肺,耗傷肺陰,且氣溫由熱轉涼,晝熱晚涼,極易誘發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上呼吸道疾病。

2.消化系統疾病:秋季氣溫轉涼,或飲食不節,容易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刺激胃腸道出現痙攣,出現胃腸道疾病或使原有胃腸道疾病加重。

3.心腦血管疾病:心腦血管對氣候變化反應較大,特別由熱轉涼,容易引起血管收縮、痙攣,出現供血不足,導致血壓不穩定、冠心病、腦卒中等疾病的發生。

4. 對面板的影響:換季的時候氣溫搖擺不定、忽高忽低,加上燥邪傷陰,如果補水不足,容易引起面板新陳代謝紊亂,從而出現面板過敏、瘙癢起皮、乾燥長痘等不良症狀,危害肌膚的健康。

5.骨關節病:秋冬風寒溼邪,侵襲人體容易造成血脈不暢,骨關節部位血液迴圈本身就差,容易出現缺血缺氧而誘發疼痛。

秋季養生,五個方面要注意

秋季對身體有以上不良影響,我們該如何做好防護、從容地度過它呢?我們應該從衣、食、住、行、情五個方面去做。

一、衣

俗話說,“春暖暖、秋凍凍”,“若要小兒安,須帶幾分飢和寒”。輕微寒冷刺激,可以提高大腦興奮性,增加面板血流量,促進面板新陳代謝,增強機體耐寒能力。初秋,暑熱未盡,涼風時至,衣被要逐漸新增;晚秋,涼意漸增,露重霜濃,穿衣也不可過多,適度地 “凍一凍”,可提高機體對即將到來的冬季寒冷的適應能力。 “秋凍”也順應了秋天陰精內蓄陽氣內收的養生需要,為冬季藏精做好準備。但是,凡事都要有度,倘若秋末氣候涼寒,則應及時新增衣服,特別是老年人、重慢病以及疼痛疾患者更應適時保暖,以防寒邪內侵,加重疾病。

秋季養生,五個方面要注意

二、食

秋季氣候乾燥少水,導致人體陰津耗傷、體液不足,使人口、鼻以及面板等部位出現乾燥感,甚至出現大便乾結、口舌糜爛、鼻孔出血、咽痛咳嗽等一系列症狀。肺喜潤惡燥,燥可傷肺,因此,秋季重在養肺,在飲食上就要以護陰防燥、滋腎潤肺為主。多飲開水、淡茶、豆漿、牛奶,多吃梨、蘿蔔、豆腐、芝麻、銀耳、蜂蜜、蓮藕、菱角、香蕉以及中藥黨參、麥冬、百合、蓮子、山藥、扁豆、紅棗等平補清補之品,同時還應戒菸限酒、少食生冷油炸以及辣椒、大蔥、生薑、大蒜、韭菜、花椒、胡椒等燥熱辛辣之物。

秋季養生,五個方面要注意

三、住

俗話說:“會吃不如好睡”,“吃人參不如睡五更”。《黃帝內經》記載:“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 秋季,天高風急,地氣清肅,自然界的陽氣由發散趨向收斂,此時睡眠宜早睡早起,和雞的活動時間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寧和肺氣的清肅功能,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另外,氣溫變涼,感冒病毒活力增強,會引起和加重感冒、氣管炎、哮喘等疾病,因此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要注意合理安排睡眠時間,在我國,秋季睡眠時間一般以晚9點到10點,早晨5點至6點起床為宜。中醫養生學家多提倡睡“子午覺”,中醫認為,“子午覺”為養生妙道,在這兩個時間段睡覺對人身體大有好處。“午”時是人體經氣“合陽”的時候,有利於養陽。午覺只需在午時(11時至13時)休息30分鐘即可。“子”時則是人體經氣“合陰”的時候,有利於養陰,晚上11點以前入睡效果最好。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因此,老年人除了早睡早起外,午休也不能少。

四、行

秋高氣爽、丹桂飄香。此時,是人們旅行和戶外活動的大好時光。外出時,要保護好自己的面板,帶上必要的防曬物品和衣服。運動不宜太過,避免大量出汗,損傷津液,過度運動還可誘發一些疾病。可選擇散步、做廣播體操、打太極拳、跳廣場舞等。

秋季養生,五個方面要注意

五、情

秋季是萬物成熟、喜慶豐收的季節,同時也是秋風蕭瑟、葉落花凋的季節,給人帶來一種淒涼之感,出現情緒低沉,多愁善感的憂鬱心情。中醫還認為,“憂傷肺”,秋天內應於肺,人在悲傷憂愁時,可使肺氣抑鬱,耗散氣陰,出現感冒、咳嗽等症狀。另外肺主皮毛,所以悲憂傷肺,還可表現在某些精神因素所致的面板病上,如蕁麻疹、斑禿、牛皮癬等。因此,保持舒暢的心情,多做有益的活動,宣洩疏導抑鬱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顯得尤為重要。

綜上所述,秋季涼燥,首重護肺,我們要在衣、食、住、行、情等方面加強自身的防護和保養,以一個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態迎接寒冬的到來!

分類: 健康
時間: 2021-10-06

相關文章

八個字,讀懂秋季養生
hello,我是中西醫萬萬,先點選上方↑↑↑中醫健康日記,關注我,每天分享中醫知識,一起認識中醫,學習中醫,弘揚中醫. 八個字,讀懂秋季養生,那麼今天就來分享一篇關於秋季養生的知識. 大家都聽說過&q ...

國醫聊秋季養生
國醫大師.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鄒燕勤介紹,秋冬養陰,入秋之後也到了一年之中的進補時節.此時調養好身體,能為安然過冬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粥一茶一湯保安康 入秋後,特別要注意滋陰潤肺.養胃生津.日常飲食方面 ...

“陰氣漸長、陽氣衰退”,秋季養生應先養肺!助你免遭陰氣傷伐

“陰氣漸長、陽氣衰退”,秋季養生應先養肺!助你免遭陰氣傷伐
秋季滋補,來年打虎!秋季可以說是最適合養生的季節.中醫認為,從夏轉秋,人體從陽氣盛極也逐漸變為陰氣漸長,為更好進行應對,應儘快將養生事宜提上日程,並要適時進補,以免遭到陰氣的傷伐. 而且呢,對於很多中 ...

秋季養生“只養肺”?那你就錯了,醫生教你秋季如何健康養生

秋季養生“只養肺”?那你就錯了,醫生教你秋季如何健康養生
盛夏已過,涼爽的秋天來了,24節氣中,秋季又可分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陽曆為九月到十一月. 金秋時節,也正是養生的好時機.在[2]<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裡譯為:秋季 ...

秋季養生攻略 這些知識你都知道嗎?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秋季從農曆七月開始,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到農曆九月結束.近日,人民網記者採訪了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科主任劉文華,從中醫角度為您帶來秋季養生 ...

秋季養生,老中醫告訴你,秋季可以多吃這4類東西,大補且養生

秋季養生,老中醫告訴你,秋季可以多吃這4類東西,大補且養生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天氣會漸漸轉涼,秋季養生主要是在養陰防燥,秋季陽氣漸收,陰氣生長,所以保養體內的陰氣就成了重中之重,秋季養陰的重點就在於防燥.秋季養生,老中醫告訴你,秋季多 ...

秋季養生要注意預防呼吸疾病
來源:科技日報 中醫專家提醒,立秋之後,氣溫開始降低,雨量減少,空氣溼度相對降低,且晝夜之間溫差增大,是呼吸道疾病高發的季節.在秋季應注意養生,注意飲食調養.起居調養.情志調養,預防呼吸道疾病. 湖南 ...

秋季養生三部曲 適度養生 健康生活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又到一年秋涼時,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天是季節交替時候,氣溫逐漸由熱轉寒,"陽氣轉衰,陰氣漸隆",自然界由春夏的生長之性,逐漸過渡到秋冬 ...

「秋季養生」秋天這種水果你該多吃,養肺護肝、焦慮、抑鬱、失眠也減輕了

「秋季養生」秋天這種水果你該多吃,養肺護肝、焦慮、抑鬱、失眠也減輕了
隨著疫情的發展,日本掀起了梅乾消費熱.以青梅為原材料醃製而成的"梅乾",因富含檸檬酸,被認為具有促進代謝,增強免疫力的功效. 而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研究人員也發現,酸味能減輕焦慮,抑鬱 ...

秋季養生吃什麼?益氣補脾用三“果”
秋季養生吃什麼?益氣補脾用三"果"

男性保護前列腺—秋季養生小常識

男性保護前列腺—秋季養生小常識
轉眼又到了秋高氣爽的時節,喜愛養生的朋友們一定要根據秋季的節氣變化來做適合自己的作息和飲食的調整,因為我們知道,養生在不同季節要遵循的法則也各不同,那麼秋季的養生法則是什麼呢?十大秋季法則就在下面的文 ...

【中西合璧健康談】秋季養生重果蔬

【中西合璧健康談】秋季養生重果蔬
今日中秋節,秋天已近過半.秋天除了與收穫有關,還是一個"多事之秋".秋天乍暖乍涼,晝夜溫差大,很容易生病,尤其是脾胃病,如秋季腹瀉等.所以秋季的養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聽淄博市 ...

秋季養生,重在食療,首推這7種食物,比吃藥強多了

秋季養生,重在食療,首推這7種食物,比吃藥強多了
初秋正處在冷熱交替之時,氣候變化較明顯,自此之後天氣將一點一點轉涼,因而素有 "立秋一日,水冷三分"之說.與此同時,身體的機能也發生許多變化,因此初秋是調理身體.進行秋冬養生的最佳 ...

秋季養生話二冬

秋季養生話二冬
天空朗.氣候爽.蟹兒肥.樹葉黃,秋季正是一年中最愜意的日子. 今天生活道和大家一起一起聊聊二冬,就是天門冬和麥冬. "天麥二冬下凡塵,肺胃燥熱一掃清",二冬都具備養陰潤燥的作用,都 ...

秋季做好五“點”防控高血壓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心血管病科主任邢俊武介紹說,秋季防控高血壓要注意以下五點: 1.按得勤一點 秋季早晚溫差大,導致人體血壓壓差不穩定.緩解血壓升高引起的頭暈.頭疼等症狀,建議在中醫師指導下按揉風池穴 ...

秋季養生要“收斂”

秋季養生要“收斂”
萬物經歷了夏季的茁壯成長,秋季是時候要收斂生性.人亦如此,應秋天之氣,讓身.心.神處於"收"的狀態.如果忤逆了秋氣的升降規律,該收的時候不收,這時就會得一種病:飧洩,即大便洩瀉清稀 ...

「秋季養生」五官潤燥

「秋季養生」五官潤燥
秋季燥氣當令,常常使人感到五官乾燥.此時,需要針對性做好自我保健. 口乾 每天早晨,閉目靜坐,先叩齒30-40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裡液滿,漱練幾遍,分3次嚥下,並意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緩緩做腹式 ...

秋季養生重在潤肺養肺
中醫認為,秋天的氣候特點為燥,也就是說燥主秋令.肺為"嬌髒",不耐寒熱,透過鼻與外界相通,容易被秋燥所傷,從而產生口乾咽燥.乾咳少痰.面板乾燥.便秘等現象,嚴重者還可能出現咳中帶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