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衰竭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它主要是因為多種原因導致腎功能下降,發展到了終末期所形成的一種症狀表現。
當患者出現腎衰竭的情況之後,主要的症狀就是噁心、食慾減弱、少尿無尿、身體乏力、水腫等,情況嚴重的話,病情就會發展為尿毒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
想要改善腎衰竭,患者必要嚴格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藥物、接受透析、手術等方式進行治療,同時還要積極的調控好飲食結構,加強營養支援,讓患者的身體能量得以補充,增加抗病能力。
這一系列的治療、調養可能會給患者的生活、經濟造成極大的影響,這些患者或許不知道,如果自己沒有一直“拖”著以下4種疾病不好好治療,病情也不至於發展到腎衰竭。
1、慢性腎炎
在臨床上,慢性腎炎的發生率遠遠高於腎衰竭,一旦確診慢性腎炎,患者就要積極地配合醫生進行治療,不要以為這是一種慢性疾病,對身體造成的危害性就很小。
如果腎炎長時間得不到控制,區域性的炎症變得越來越嚴重,腎臟細胞衰亡得越來越多,自然就會形成腎衰竭。
2、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患者的血糖代謝和利用發生障礙之後,就會出現多喝水、多吃飯、多排便、體重減少的症狀。
如果患者長期高血糖就會導致腎臟負擔加重,高血糖還會對腎臟周圍的動脈血管造成刺激,使腎動脈血管發生病變,腎臟持續性受到損害後就會引起腎衰竭。
3、尿路梗阻
尿路梗阻主要是尿液的流通出現了障礙,需要及時使用藥物改善梗阻的情況。
無論是急性還是慢性都會導致腎臟受到損害,如果患者沒有及時就醫,體內的尿液就不能正常排洩,腎臟區域性長時間積水,使腎臟的實質受到了損害,病情進一步發展之後,就會形成腎衰竭。
4、腎結石
很多人都有可能想象不到,腎結石也會引發腎衰竭。
當腎臟裡面出現了結石之後,患者若是沒有及時透過藥物或者手術將結石排出,隨著時間的推移,結石就會變得越來越大,腎臟的組織也會因此受到損害,不僅會影響產尿、排尿功能,還會使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狀。
病情惡化之後,腎臟細胞就會逐漸的衰亡,使病情進入腎衰竭階段。
如果已經受到了以上四種疾病的侵犯,患者最好是積極地配合治療,也要控制好飲食結構,加強身體的調養,使原發病得到控制,不要讓腎臟遭受更多的刺激和損害。
除此以外,手術、外傷、心力衰竭、免疫性疾病都有可能導致腎臟的血流量減少,腎小管的濾過率越來越弱,使患者發生急性腎損傷後進入腎衰竭的狀態。
就算已經發生了腎衰竭,患者也要配合治療,加強調養,才有機會改善病情,幫助自己爭取更多的生存機會。
來源: 醫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