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佘曉晨
編輯 |
以線下火鍋食材業務起家的鍋圈,正在拓展更多品類,同時將目光轉向線上。
2017年,鍋圈在河南鄭州開了第一家門店。截至今年7月,“鍋圈食匯”,這個在中國下沉市場可能更為常見的門店,已經超過7000家。目前,鍋圈對於自身業務的定位是圍繞“在家吃飯”的場景做生意,是一家“預製菜(3R)生產、銷售”公司。
經過四年的發展,近期,鍋圈宣佈進行線上升級,將門店和鍋圈APP的商品拓展至火鍋、燒烤、滷味、速食、水果等品類。
為何在這一時間點升級線上APP?近期,鍋圈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介面新聞採訪時表示,鍋圈APP可以打破線下門店的物理空間限制,實現第二增長;同時,APP也是其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之前,鍋圈門店大部分為冷凍包裝食材,線上APP新增的單品和線下有所區分。
實際上,很長一段時間裡,這家以供應鏈為優勢的公司快速擴張了線下加盟商的規模。在二至五線城市等核心戰場,其門店增長率約在30%左右。
成立之初,鍋圈的業務邏輯是“先建倉後開店”——以倉庫為中心,在距離消費者最近的社群中,每2000戶開設一家鍋圈社群門店,目的是保證冷鏈倉庫的快速配送。建倉之初有難以避免的虧損,但必須透過前期的投入保證後期開店的服務量,因此,鍋圈的做法是,在一個倉庫附近做到飽和,再去開拓其他的區域門店。
“我們的業務是基於一個比較確定的商業模式。比如在拓展品類上,我們只是透過(其他品類)來填補夏季的波谷,讓加盟商在淡季有更多的營收。”鍋圈相關負責人解釋稱。
基於上述商業模式,鍋圈的經營思路可以概括為佈局上下游產業、在不補貼的模式下追求毛利空間。
在上游貨源這一端,鍋圈的模式中少了“中間商”環節。目前,鍋圈合作了近600家上游ODM和OEM工廠。此外,鍋圈很早之前還投資了上游供應商澄明食品,共同建立了食品產業園。今年,丸來丸去食品、上海大家旺食品(菊花開滷味)2廠、上海和一肉業三家食品企業陸續落戶園區。
在銷售端,除了主要的加盟商模式,鍋圈還嘗試了商超“店中店”,包括正在發力的線上APP。
根據官方披露的資訊,鍋圈連續3年實現盈利。今年3月,鍋圈食匯宣佈完成3億美元D輪融資;8月15日,鍋圈宣佈完成最新一輪融資。
在鍋圈快速擴張、受到投資機構青睞的同時,“在家吃飯”場景中預製菜市場的競爭也愈發激烈。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資料顯示,2020年,超過九成的連鎖餐飲企業開始出售半成品和預包裝食品。截至2021年4月底,我國在業存續的預製菜相關企業共有7.19萬家。
線上的協同成為必要的調整。不過,線上消費同樣存在不小挑戰。在“到家業務”較為發達的一線城市,消費者形成了穩固的使用者習慣,商超APP、生鮮電商等佔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
而面對上述挑戰,鍋圈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的策略是,一方面,專注於自身的優勢——下沉市場和火鍋食材,更加追求價效比。鍋圈的商品價格要比其他餐飲店低40~60%。上述負責人解釋稱,低價的原因一是採購量較大,二是基於其在供應鏈產業的佈局。另一方面,在一線城市,鍋圈開始做高階食材的延伸。
APP會是鍋圈接下來的一大重點。目前,鍋圈成立了獨立的APP團隊,超過200人參與線上業務。鍋圈希望先在APP上拓展品類,測試新品類的到家履約,未來再和線下門店進行繫結,讓加盟商進行引流和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