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據媒體報道,一位從深圳回湖南的新能源車車主,在耒陽服務區給車充電時,充電1小時,排隊4小時,原本8個多小時的路程,最終花了16個小時。
其實這位車主的體驗並非偶然現象,今年“十一”期間不少高速休息區充電樁都“一樁難求”。從此次現象看,目前新能源汽車在執行中可能還存在哪些問題?行業還需要有哪些改變呢?
一、這件事說明了能源轉型悄無聲息地在發生
這件事很有意思,當大家都在嘲笑電動車主,信誓旦旦地說電動車沒用時,其實我們是忽略了其背後的意義。這個事情至少說明了如下幾個事實:
1、當前買純電車的人越來越多了,多到能在多個服務區出現堵塞;
2、純電車主勇於上高速,說明續航已不再是主要焦慮,日常補給也沒問題,長途旅行透過合理的規劃完全可以實現。何況大家接受這種做法,已不是小部分人接受,而是多數人都接受。相信他們中的多數人已不是第一次開電車長途跑,並已建立起了對純電汽車的信心。因此,國慶才會紛紛開著純電車上高速;
3、真正的問題在於基建,充電樁的數量不夠,於是節日人一多,就會遇到排隊。這個問題在未來必然會被解決,這其實和12306的早期很像,慢慢地都會被改善的。
- 目前來看,對於1與2而言,與燃油車並沒有區別,問題就在於3。所以,當大家在嘲笑這個事情時,反而應當注意到的是,純電車正在崛起,能源轉型悄無聲息地在發生改變。
可以說,無需爭辯,不論是你或者我的意志,都不會影響這種純電車向前發展的歷史程序。
二、經驗之談:節假日的第1天和最後1天應避免長途出行
過去一年,我曾駕駛電動汽車總里程達5.6萬公里,單日裡程700公里是家常便飯,最長的單日裡程1150公里。其中還包括:清明節的第1天、最後1天的出行;五一勞動節避開第1天、最後1天的出行。
因為就算是老司機,就算開的是大油箱的油車,也很可能會遇到非常尷尬的情況。坦率地說,我也遇到過兩次排隊的情況:
第一次是清明節最後1天,從河南迴上海在接近上海的G2高速服務區遇到的一次約15分鐘的排隊,原因是一位車主希望充到100%耽誤了太多時間;
第二次是國慶節從上海去石家莊,在河北的服務區遇到一次25分鐘的排隊,原因也是一位車主希望充到100%,最後3%的充電功率低至2kW了。
除這兩次外,我從未遇到充電服務區排隊的情況。 當然,我沒遇到,不等於所有人沒遇到。但我想說的是,新聞中女車主遇到這樣的情況,並不意味著這種情況也非常普遍。
這次電車充電難事件之所以得到關注,主要還是兩方面原因:
- 一是在產品滲透率15%的爆發臨界點上,越來越多的燃油車主在考慮電動車了,所以更關心這些事情。
- 二是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的確存在滯後,所以媒體有義務將這些問題暴露出來,督促加快去解決。
三、解決辦法就是迴歸車的本質,它是一種交通工具,主要用來滿足出行的需求
有人說開長途高速根本不用介意“里程焦慮”,問題是中國汽車市場和美國汽車市場是完全不同的。
- 我們的節假日、年假往一起湊的客觀情況,會決定了多數人的長途出行都集中在了特定的每年幾個大節日。這等於需要峰值在時間軸上的分佈,時間短,峰值高,必然會造成充電的供需不足。
所以悲觀點地說,在基礎設施沒有合理解決供需不足前,我們消費者腦海裡開著電動車全國節假日到處跑,體驗並不會好。
- 之前大家把電動車更多賦予了技術屬性和環境屬性。現在很多消費者可能會冷靜下來了,它首先得是一輛用來滿足出行的車,當然,新能源汽車必然是未來的方向。
那麼,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會是一個很快的推進過程,鐵路民航其實也都面臨過類似的問題,節假日出行集中。可是我們的基建速度,也讓大家看到了只要是下定決心,基礎設施供需不足的情況是肉眼可見的改善。
就目前來說,從滿足出行需求的場景出發,我想短期有這麼幾個解決方案:
- 1、換電模式的發展,可以有效緩解,當然這和不同廠家技術路線繫結比較深;
- 2、對充電站設施利用動態調配,高度公路加油要有比較明顯地擁擠加油站和空餘加油站現象區分,特別是出發/目的地都特別集中的時候。充電站需要有一個機制產品,來給出充電建議,比如高速公路已佔用,可以推薦沿線城市充電站等;
- 3、技術升級,讓充電速度加快。這更難,不過這和手機行業很像,屬於一個重要方向,做成了就是核心能力。
所以,我覺得這個行業最重要的改變是營銷端,畢竟車首先是交通工具,其次才是新一代交通工具,或者是新一代網際網路互動場景。
- 當市場開始從小眾,新奇,極客人群擴充套件到普通人,最好還是要把“車”的首要價值做凸顯,畢竟多數人開車,就是圖一個舒服、省心和便宜。
最後的話:新聞中的這位女車主,只是時代的一個縮影
一般情況下,在一二線城市市區不會有里程焦慮,充電主要在停車場,也不會擁擠。可是,出城就不一同了,跑高速依然會是充電式電動汽車車的痛點。
不過這個問題要辯證地看,目前全國充電樁總數量與電動汽車數量的比例是1:3左右,按照國家能源局發改委佈置的任務要求2030年要達到1:2,只是目前電動汽車的爆發增長比預期要早,這造成了充電樁佈局的滯後。
- 也就是說,站在電動汽車爆發增長的2021年,可能是車樁比最嚴峻的時刻,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而新聞中的這位女車主,只是時代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