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 芍藥甘草附子湯解讀
發汗病不解,當用藥養陰斂藏
在《傷寒論》中,第68條,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
在《傷寒論》那個大環境下,傷寒病估計要佔很大一部分。治療傷寒病,多用助陽發汗之法,或者也叫溫陽發汗之法。
因為傷寒之後,人體遇寒,氣機冷縮,毛孔關閉,人體之氣不能外出。當此之時,適用溫陽發汗之法。這種問題就是人體凍著了,體內陽氣不足,人體上升發散的力量不足,肅降收藏的力量偏強,抗不住外界的風寒,氣機憋在體內,不能外出了。陽氣不能外出,體表陽氣不足,不能溫煦肌表,所以會有惡寒。陽氣鬱閉在體內,所以會有發燒。不但是氣不能外出了,水也不能外出了,應該透過面板外出的都出不去了。
因為陽氣主升散,陰氣主降藏。從這個角度來講,就是陽虛陰盛。所以此時,要助陽,恢復人體升散的功能。溫陽發汗,就是助人體陽氣,在體內加把火,把毛孔腠理衝開,恢復面板的通透性。這樣體內鬱積的水氣也會排出來,表現為發汗。正常情況下,發汗解表,病就應該好了,發燒和惡寒都應該消失了。可是凡事都有例外,這一條就是發汗後病沒有好。不但沒好,反而感覺到怕風怕冷,更嚴重了。
注意一下,這裡是發汗後,病沒好,反而感覺到惡寒。發汗後,人體陰陽二氣都外出了。陽就是陽氣,陰呢?就是津液外出為汗。陰陽二氣都外出了,但是病沒有好,肯定是用錯藥了,或者是用過頭了。那為什麼反而惡寒呢?因為發汗後,陰陽二氣外出,導致體內陰陽二氣都虛了。體內沒有陽氣了,陽氣都因為發汗散失了,體表自然也沒有陽氣來溫煦,當然會惡寒。所以條文中講,虛故也,什麼虛?註解中講榮衛俱虛,實際上就是陰陽二氣俱虛。這一點不用解釋了吧。
所以此時的惡寒,不是傷寒表證。表證的話,發汗後早就應該好了。現在沒有好,反而加重了。這就不是表證,這是裡虛,是體內陰陽二氣俱虛。為什麼虛呢?發汗發的了,腠理毛孔大開,陰陽二氣都跑出去了,內部陰陽二氣都不足了。應該怎麼治呢?趕緊關上毛孔。芍藥甘草湯就是酸甘化陰,收斂肅降。一收斂,毛孔就關閉了。這個就像是寒冬臘月,門窗大開肯定是受不了的,一定要把門窗關起來,室內才能暖和點。
毛孔關閉後,體內的陰陽二氣就不再外出了,在體內積累,慢慢充足了,就能好轉。附子溫陽,加入芍藥甘草湯中,可以迅速填補體內的陽氣,並且收斂住陽氣,不讓陽氣耗散。這個方子,相當於關上門窗,在室內再烤把火。這樣體內陽氣充足了,惡寒這種表現就會消失了。
所以,這裡,惡寒的原因就是人體的收斂收藏的力量不足,也就是真陰不足。用芍藥甘草附子湯,目的就是養陰以存陽。
以前,遇到過一個病人,是個小孩,發燒老不退,吃了不少發汗藥,病一直不好。當時也是頗感費解,諮詢一老師後,給孩子用了一粒桂附地黃丸,濃縮丸小丸。結果孩子吃下後,很快汗出熱退,諸證悉愈。此處,用桂附地黃丸,與芍藥甘草附子湯,可以說是孰途而同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