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始建於春秋,興盛於唐宋。到了明代,蘇州城已成為全國一等一的繁華之地。清代時,蘇州與北京、漢口、佛山同稱為“天下四大聚”。所謂“聚”,就是“商業中心城市”的意思。而“四大聚”之中,又以蘇州為首,可見當年蘇州古城之繁盛。
本組圖片拍攝於1900年前後,下面就讓我們一睹120年前古老蘇州的原始風貌。
舊時的物流以水運為主,蘇州正是因京杭運河而成為萬商雲集之地。圖為在運河邊上生活的百姓,她們住在運河邊,喝著運河水,休養生息都離不開運河。在同一片小小的水域裡,有人在洗衣服,有人在淘洗青菜,還有人在河裡洗澡,現在看起來匪夷所思,但在當時卻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一些當地的婦女在河邊的石階上洗衣和淘米。這些婦人雖然都來自社會底層 , 但是她們衣著整潔,頭髮也梳理得紋絲不亂。當時的蘇州女子可謂是領全國服飾之先,她們的衣著打扮常常被其他地方的女子所仿效。
興龍橋位於今盤門路裕棠橋西北,跨大龍港與外城河交匯處。在過去,周邊百姓凡是有婚喪嫁娶之事,即便繞道也要從這座橋上走一走,祈求富貴安康。
寶帶橋位於蘇州城東南十五里處,是橫跨玳玳河上的一座53孔長橋。這座橋始建於元和十一年(816年),歷時四年完成。圖中的寶帶橋為明朝正統年間重建的。
寶帶橋是中國建橋史上的傑作,有“蘇州第一橋”的美譽,河因橋而多姿,橋因河而靈動,是遊人常來之地。圖中的三名男子各具特色,一個站在橋頭憑欄遠望,一個坐在地上手託臉頰若有所思,還有一名男子手持雨傘正沿著河邊踏草前行。
蘇州普濟橋為一座三孔黃崗岩石橋,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位置在蘇州閶門外山塘街,橫跨山塘河。因橋頭一側有普濟堂而得名。
滅渡橋位於蘇州城東南赤門灣,位於今覓渡橋北側,始建於元朝大德二年(1298年),10月開工,兩年後的大德四年3月竣工。明代正統與清同治年間曾進行過兩次大修。
蘇州的一處碼頭附近,河邊停泊著裝滿貨物的木船。岸邊處,一名男子守著水果攤,旁邊站著一位挑著擔子的人。此刻,他們都被攝影師的鏡頭所吸引。
虎丘塔高高聳立,塔下劍池邊的小亭子和經幢古意盎然。虎丘位於蘇州城西北郊,傳說是春秋時期吳王夫差葬其父闔閭之地,後因有白虎踞此而得名。
虎丘塔建於五代末年周顯德六年(959年),是江南最古老的一座大磚塔。圖中有三名男子正在塔下游覽,可以看出此時的塔體明顯發生了傾斜。
幾名漁夫搖著小木船飄搖在大運河上,船上載滿了鸕鷀,它們有的蹲守船頭,有的在水中游弋。這些鸕鷀是一些訓練有素的水鳥,可以幫助主人入水捕魚。
正值枯水期,小石橋下的河流成了一處淺灘,可以清楚看到清澈水底的魚兒,許多人捲起褲管,拿著漁具在水中捉魚。這種鄉村野趣是現代人很難享受到的。
碼頭附近的一片空地上,站在幾名戴木枷的囚犯,他們頭上罩著樣式相同的黑色氈帽,因為犯罪被押解於此示眾。他們被拍攝者揶揄為“鏈條幫”。 河的對岸,可以看到高大的蘇州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