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劉伯承在1949年10月1號新中國成立時沉默不語,憂心忡忡地望向西南,今天來說說解放西南。
一、萬事俱備,只欠西南
三大戰役後,國民黨的主力部隊損失慘重。
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南京國民政府妄圖透過談判的形式,以求獲得喘息之機,重新排兵佈陣,捲土再來。
1949年4月20日,南京國民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上簽字,談判破裂。
翌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聯合釋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要求人民解放軍“奮勇前進,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國人民,保衛中國領土主權的獨立和完整。”
隨即,百萬雄師立即橫渡長江,一舉佔領南京總統府,國民黨在大陸的政權搖搖欲墜。
截止到渡江戰役為止,國民黨仍舊有約150萬的兵力,分別散佈在西南、華南、臺灣等地。而國民黨當局也被迫將政府中樞遷往廣州,並圖謀以西南地區為再起之地,糾集胡宗南、白崇禧兩個集團軍力量,以重慶為核心據點,在四川以東、以北的地區嚴密設防,固守西南。
具體而言則是,白崇禧和餘漢謀組合成的“湘粵聯防”阻止解放軍向兩廣地區進軍,此防線實為蔣介石嫡系部隊胡宗南作掩護;而胡宗南的軍隊則扼守天險秦嶺、大巴山、武陵山,再結合當地流竄的土匪強盜,作為一道難啃的骨頭橫在解放軍的面前。同時,白崇禧與胡宗南也遙相呼應,結合雲貴當地的小軍閥,準備負隅頑抗到底。
鑑於眼下複雜且嚴峻的形勢,中共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先後於5月23日、9月21日作出指示:
“胡宗南全軍正向四川撤退,並有向昆明撤退訊息。蔣介石,何應欽及桂系正在做遷都重慶割據西南的夢。而欲消滅胡軍及川康諸敵,非從南面進軍,斷其退路不可。”
“對白崇禧和西南各地均取大迂迴動作,插至敵後,先完成包圍,然後再回打之方針。”
這,就是著名的“大迂迴、大包圍”戰略。
1949年8月19日,作為西南局的第一、第二書記的劉伯承、鄧小平釋出基本作戰命令,規定:
“本野戰軍主力(除四兵團)之任務,在於攻略貴陽及川東南,以大迂迴之動作,先進擊宜賓、瀘縣、江津地帶之敵,並控制上述地帶以北地區,以使宋希濂、孫震及重慶等地之敵,完全孤立於川東地區,爾後即聚殲這些敵人,或運用政治方法解決之,以便協同川北我軍逐次解決全川問題。”
簡而言之,則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第三軍團從浦口出發集結至邵陽、武陽、湘潭,解放之;第二階段,第五軍團攻取貴陽,第三軍團則解放酉陽、彭水,黔江;第三階段,第三軍團直出瀘縣、江津,第五軍團直取宜賓、納溪,順勢迂迴重慶,控制川東,完成南面兜擊的任務。
面對浩浩蕩蕩的解放大軍,1949年8月29日,蔣介石親自飛抵重慶,在重慶林園召開軍政會議,部署“西南防線”。蔣介石殊不知,會議上所部署的重要作戰計劃:
“西南長官公署的作戰指導方針和作戰計劃;戰鬥序列,包括川康滇黔四省以及新設立的川鄂黔邊區綏靖公署宋希濂部的兵力部署;川陝甘邊區綏靖公署胡宗南部的兵力部署;機動兵力羅廣文兵團在重慶地區的兵力部署;各集團的人員配備、軍事素質、武器裝備、戰鬥能力、指揮官特徵;西南的重點防禦地區和防守薄弱地區,並建議我軍先佔領貴陽,切斷蔣軍逃滇的退路,同時又向川東酉、秀、黔、彭地區進軍,這一帶是蔣軍防守兵力薄弱的一個空隙。”
全被農工民主黨秘密黨員、時任國民黨西南軍政長官公署代理參謀長劉宗寬記錄下來,並透過二野派來的情報人員房顯志傳遞到了劉伯承的桌上。
看到此等絕密情報,劉伯承迅速作出反應,積極地調整原先的作戰計劃。隨之誕生的,則是一個知己知彼的足以摧毀國民黨固守西南美夢的強有力武器。
9月7日,劉伯承動身前往北平,準備參加開國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此時的劉伯承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神色凝重地望向西南方。畢竟,那裡的人民還沒有得到解放。與此同時,第二野戰軍正在按原定計劃向前線集結。
“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部隊,已經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敵人的大部分已經被殲滅,全國的大部分國土已經解放。但是現在我們的戰鬥任務還沒有最後完成。殘餘的敵人還在繼續勾引外國侵略者,進行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革命活動。命令人民解放軍迅速肅清國民黨反動軍隊的殘餘,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肅清反革命和土匪,並對其搗亂行為予以鎮壓,保衛新生的人民共和國。”
一切,都蓄勢待發。解放西南,就在眼前。
二.重慶,解放!
11月1日,解放川黔的戰役正式打響。
此前的10月,第四野戰軍和第二野戰軍的第四軍團在衡寶戰役和廣東戰役中均取得了很大的勝利。白崇禧在兩廣地區的勢力逐漸式微。
兩廣地區的戰役極大地振奮了全軍計程車氣,解放軍迅速出擊直導宋希濂精心構築的“川鄂湘邊防線”“烏江防線”。
11月中旬,看到國民黨軍隊在前線敗得一塌糊塗,蔣介石飛抵重慶親自指揮,並派長子蔣經國前往前線“督勵”宋希濂。而宋希濂也是抱著為“黨國”盡忠的決心,將剩餘的3萬多人集結在白馬山,企圖依據白馬山的險要地勢,設下五道防線,阻擋解放軍的大潮。
11月21日晚,戰鬥打響。猛烈的炮火傾瀉在白馬山的朝天望和風吹嶺兩地,國共雙方激戰正酣。一番激戰過後,解放軍終於找到了兩個突破點,採用橫斷阻擊的戰術,將國民黨攔腰斬斷成三節,分節攻擊,終將國民黨守軍全殲。
面對解放軍強烈的攻勢,前四道防線已基本被攻破。而宋希濂部署的第五道防線則如同紙糊,形同虛設。至此,白馬山戰役結束,宋希濂部被斃敵3000餘人,獲俘12000餘人,鍾彬被活捉。更具意義的,則是入川通道完全被開啟,重慶的門戶被攻破,解放重慶,指日可待。
面對如此糟糕的局勢,1949年11月14日蔣介石再次飛往重慶,總率戰局。這時的蔣介石已經如一頭困獸,還在做最後的掙扎。在正面戰場攻擊解放軍不成,那就在背後對共產黨人下手。
在蔣介石的授意,毛人鳳的許可下,特務徐遠舉就在蔣介石再次飛往重慶的這天,將江竹筠(江姐)等共產黨人殘忍殺害於歌樂山電臺嵐埡刑場,以示報復、洩恨。但國民黨的這些行為已經改變不了局勢,只會再加重自己身上的罪孽。
“二野三兵團速殲長江南岸之敵,相繼佔領重慶。二野三兵團決定:十一軍、十二軍從正面分路挺進,乘重慶外圍僅有胡宗南第一軍佈防,迅速奪取之。”
11月29日,解放軍先行團已經抵達長江南岸溫泉關。
隨行戰士紛紛請命,他們希望要完完整整地解放重慶,不讓重慶變成第二個彭水——彭水在國民黨撤退時慘遭破壞,被國民黨放火燒燬。但由於視線不清,加上渡江船隻不足,僅有三條,部隊遲遲停留在江對岸。
“無論如何,拼了!”一部分戰士划著僅有的三條船,朝著江對岸較快駛來。但是很奇怪,無論是在江面上,還是進入城中,都沒有受到國民黨的阻擊,只是偶爾傳來一陣類似機槍掃射的聲音。難道這是國民黨誘敵深入的陷阱?
突然,十幾條船從濃霧中顯現出來,解放軍正要舉槍警戒,那邊卻有一個老人使勁呼喊:“別開槍!別開槍!我們是來幫助解放軍渡江的!”當老人靠近後,問清原委才得知,國民黨的主力部隊全部逃跑了,但是城中仍留有特務,準備破壞城市!
事不宜遲,解放軍計程車兵馬上渡江,進入城中時,通天的火光,刺耳的爆炸聲無情地刺激著士兵們的神經——特務已經開始進行破壞行動了!憤怒的戰士們迅速佔領城市的制高點,浮圖關,以示警戒;迅速進駐各大工廠,保護人民的財產不受特務破壞。幸運的是,重慶城被搶救下來了!
值得一提的是,國民黨的長江艦隊是橫在解放軍前進道路上的一塊鋼板,故解放軍對該艦隊採取行動時也是分外緊張的。解放軍戰士不斷向艦內喊話,要他們放下武器。
這時,軍艦笛聲響起,解放軍正納罕之時,被告知,軍艦鳴笛則是歡迎,並無敵意。就這樣,解放軍不費一槍一彈便繳獲了國民黨的軍艦。
從軍艦上計程車兵口中得知,蔣介石已經倉皇逃亡成都,而留下他們則是要其鑿沉軍艦,然後再圖謀返蓉。可是,作為水手的船都沒了,那該怎麼去成都?同時見到國民黨已經大勢已去,不得民心,索性將軍艦交給解放軍則是最好的選擇。
1949年11月30日下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分別從重慶西、南、東三面入城,重慶,終於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三.橫掃殘敵
12月8日,劉伯承、鄧小平進駐重慶。進駐重慶後,劉伯承立即開展肅清殘敵的部署。他們堅決不給敵人喘息的機會,即刻命令第五軍團從樂山攻起,並和南下的第一野戰軍遙相呼應,直指地處四川盆地的成都。
除軍事行動外,解放軍也透過做政治工作推動解放事業的發展。在劉伯承、鄧小平的引導下,12月9日,川、康、滇國民黨高階軍官盧漢、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等分別率部在昆明、雅安、彭縣宣佈起義。
12月11日,國民黨第二十二集團軍兼第七十二軍軍長、埋伏在國民黨高層的共產黨員郭汝瑰率部在宜賓起義。
在解放軍強大的軍事壓力和宣講政策下,西南地區大部分已被成功解放,國民黨退守西康,再謀反攻的計劃破產。
劉伯承時隔多年,終於回到了自己的故鄉,終拯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開國大典時劉伯承緊皺的雙眉逐漸舒展開來,轉而目光炯炯地投向了西南地區的建設新領域。
而蔣介石,終於12月13日從成都飛往臺灣,最終病死孤島,再未踏上過大陸故土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