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CBA體測季,遼寧隊的劉雁宇又漲臉了!在剛結束的體測中摸高中,大雁3米76米,再創CBA體測歷史最高高度。
3米76!這是在NBA摸高界都能算的上妖孽級的資料。要知道2米17的周琦摸高成績最高也就是3米75。這高度什麼概念呢,也就是將兩個郭艾倫或高詩巖疊羅漢而已。
所以每每到了測摸高的這個時候,遼寧隊的活寶大漂亮都在角落裡待著練運球,今年遼寧將唯一 一個體測免測名額給了郭艾倫,想想也是,如果連摸高這種事都扯上大侄兒,那以後這籃還扣不扣了呢?
其實郭艾倫的彈跳摸高在CBA屬於中游水準,你還憋不信!打個比方吧,身高205cm的周鵬比190cm的大侄兒整整高出15cm,但他倆的最大摸高是一樣的,都是334cm。
所以,好多新球迷看了怪論的扣籃出囧總起鬨,老球迷說一句,你知道昔日周隊的扣籃是廣東隊的保留曲目不。
話說周隊一扣籃,連阿聯都憋不住。再說了,跳的高也不是完全衡量一個籃球運動員的成敗關鍵,就拿劉雁宇來說吧,潛力新人“小周琦”叫了好些年了,可是呢?
全運會里遼寧隊主帥楊鳴給劉雁宇的機會可謂不少,但劉雁宇打出的效果著實一般,反而是核心力量不足對抗能力差的短板被無限放大。印象最深的就是大雁在對位NBL內線楊文海時徹底打爆,一次次被撞得東倒西歪。
在球迷眼中,總以為劉雁宇這個摸高水平在場上應該是這樣滴!
可是你在場上的多數場面,大雁的扣籃其實是這樣滴...
兩米一4的身高,86KG的體重,說真的,大導我作為籃球愛好者中的迷你內線,看著劉雁宇的體重都直流口水。
86KG,對於我來說那是一段多麼遙遠的夢啊,那會的大導還能推反擊下快攻,還能四處飛奔滿場跑位,而今年逾不惑的大導體重已直逼100公斤,你說這肉咋就該長的人不長,不該長的大導瞎長呢?
但有一說一,職業體育運動員增肌確實是個問題,像遼寧隊每天早上3200米是開胃菜,一天三練沒跑,體能,力量,技戰術,偶爾還會加練。算算一天消耗你沒有針對性的攝入哪補的回來。
所以籃球運動員的增肌和體能儲備一般都在休賽期,但疫情影響這兩年CBA的休賽期都非常的短,像劉雁宇這種“骨感美人”像增肌的難度就可想而知了。
不過好在新賽季遼寧已經聘請了之前周琦的體能訓練師路給姆專門調教劉雁宇,相信大雁這種天賦型選手,只要沉下心練,收穫是一定有的。
既然都說到這了,那咱們就不妨再聊些好玩的,還是先說這彈跳摸高,人都知道孫銘徽能跳,其實要單論最大彈跳,比他野的大有人在。
曾經參加《這就是灌籃》的楊浩喆是個彈跳天賦極好的傢伙,後被CBA南京同曦隊選中,而他的最大彈跳是104釐米,剛進國家集訓隊的陸文博的103釐米緊隨其後,多提一句小陸還是後衛裡的摸高冠軍,3米48笑傲群雄。
那個兩米零五的周隊摸高資料是多少來著,對了,3米34!請接受來自後衛的暴擊,其實這也沒啥,同樣兩米多的可蘭白克,他的最大彈跳也只有45釐米。所以籃球不是說你光能跳就能打好滴。
扣籃王孫銘輝的最大彈跳也不差,和趙睿一樣都是92釐米,再多提一句在這方面,湯神永遠滴傑最大彈跳竟比孫銘徽高5釐米。只是我們就納悶了,擁有97釐米最大彈跳的湯神在全明星扣籃大賽上那扣的叫個啥?!
所以由此證明,扣籃也是個彈跳力量協調柔韌缺一不可的精細活。況且,扣籃也是需要技術滴。
說到這大公子張鎮麟必須有聲音,作為身高2米05體重102公斤的長人,他的最大彈跳為95CM,助跑摸高可達到3米59! 比身高同為2米05的周隊高了25釐米,周隊,請再次接受年輕小將的暴擊!
可咱羊毛也憋逮一位薅,2米12的蘇偉的助跑摸高同樣令人側目,站立摸高就達2米79cm的他,助跑起跳摸高僅為330cm,比勉扣之王郭艾倫還少4釐米...
徐傑作為中鋒裡大家最為關注的矮個子球員,天賦還是很異稟的。最大彈跳89cm,助跑摸高3米18cm。最令人淚目的是,1米78的徐中鋒的臂展1米77,還比自己的身高短了一釐米。
而咱黃種人臂展本就不太行,整個CBA臂展能超身高10cm的,僅有周琦、沈梓捷、曾繁日在內的7位,而臂展最慘的球員莫過於史鴻飛和四川隊的莫蒙塵,他兩臂展與身高比重分別是負8和負9。
曾經最被球迷詬病手短霸王龍的王哲林其實也沒想象中的那麼短。大王雖然腦袋大脖子粗,愛鼓搗髮型愛護理面板,但大王的裸足身高是2米14,臂展也是2米14,這在CBA實屬中游水平。
其實大王的問題遠不在臂展,體能和速率才是大王永恆的夢魘,還記得2018年,大王堪堪通過了“奪命17折”,卻不幸的躺在投籃測試中。
要說這投籃測試規則也不復雜,在2分鐘內完成基礎出手次數(內線兩分球30次,外線三分球24次),同時保證一定命中率。一共只測兩組,取其中最好成績。
所以王哲林只需要在三秒區外自投自搶,然後2分鐘內出手30次即可,可兩次測試大王最好的一次的成績僅為27投10中,沒有達到基礎出手次數。大王只能參加聯賽前5輪比賽後的補測。
而體測中的另一項鬼門關,就是剛才提到的“奪命17折”,也就是沿著籃球場的寬度15米連續做17次折返跑。
連續跑四組,且每組間歇只有兩分鐘,取平均時間作為最終成績。注意看!不是取四組中的最好成績,而是取四組中的平均成績!
大導我曾親身體驗過,第一組倒還好,按照CBA身高1米94以下1分02秒透過的標準,大導我的1分05還勉強保有透過的希望,但後面三組那可就越來越拉了。
最後第三組只跑一半的大導無奈放棄,因為再跑我真的就要現場吐了。所以你想想韓德君,萬聖偉這種大體重的苦主,讓他們測這個得有多刺激。
但好在這些年CBA的體測也越來越人性化,從2017年的全員體測改為抽籤體測,到今年新賽季的取消臥推和深蹲,保留強度投籃和折返跑,新增“身體基礎測試”,並由CBA公司的工作人員上門體測。
可以說,CBA體測正在往良性的方向發展。常有球迷質疑CBA體測存在的必要性,說NBA和歐洲聯賽都不測,就咱這關著門可勁的折騰。
其實啊在大導看來咱不該因噎廢食,俗話說流水不腐,咱CBA這些年最大的問題就是球員流動性比較差,沒有流通也就缺乏了像NBA那般的良性競爭,傳統的體校青訓模式註定了會有球員在一個球隊一呆十幾年,熬位置熬資歷的現象發生。
而體測就像檢驗球員休賽期狀態的試金石,況且現在測的體能與投籃,都是籃球運動員吃飯的傢伙,真正自律的球員又有什麼害怕的道理呢?
但我相信,隨著CBA選材選秀的逐步發展,校園籃球人才的不斷湧入,規章體制的不斷健全,也許未來真的有一天,正如宮魯鳴指導所說,“讓混日子的人無法在CBA生存!“那麼體測也將真正退出歷史的舞臺,我們共同期待著這一天的來臨。
(全文完)
喜歡大導的文章?點贊關注收藏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