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乾隆皇帝曾經六下江南,多次西巡五臺,東巡岱嶽,巡遊盛京等地,每至一地,凡他所中意的名山勝水、名園勝景,就讓隨行畫師盡繪成圖,回京後便將很多舉世聞名的私家園林仿建在北京圓明園中,供其隨時遊賞。其中最經典的例子就是他以江寧(現南京)瞻園為原型建造的如園。
曾是明代開國功臣徐達的府邸花園,是江寧私園之翹楚,號稱金陵第一園。乾隆帝南巡時曾經多次造訪瞻園,併為其題寫匾額。
乾隆三十二年(1767),乾隆皇帝將瞻園仿建到圓明園的長春園東南隅,命名如園,就是“如同瞻園”,取意“境如瞻園”。如園佔地面積約1.9萬平方米,建造費用淨銷銀十一萬五千二百餘兩,建造規模在圓明園中各個園中園裡位居前列。
如園雖名為在山水結構和園林意境上寫仿瞻園,實則是乾隆皇帝融合了中國古典園林南秀北雄的造園精髓,在瞻園基礎上升華和再創作而成的一座新園林,山水之自然天成,建築之素雅精巧,花木之古樸雅緻,景點之瑰麗秀美,宛如天然圖畫,景緻形勝較之瞻園有過之而無不及。
嘉慶皇帝稱讚如園“聖制詩云‘一如莫不如’,蓋紀實也”。他對如園更是喜愛有加,嘉慶十六年(1811),即如園建成40多年後,已有頹舊之象,為此,嘉慶皇帝對如園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重修。嘉慶皇帝在《重修如園記》中強調說:“如園諸勝一切如舊,非別有創造,大興工作也。斯園前如瞻園之境,後如如園之規。”
在修繕的同時,嘉慶皇帝在如園添建了大量建築和景觀,又對一些主體建築進行了區域性改建和擴建,還將大部分景點重新命名,並且在新舊景觀中甄選了自己最喜歡的景點形成了“如園十景”,使如園的景觀層次更為豐富,成為了圓明園裡最精美的一座園中園。如園內曾有嘉慶御筆字“轉翠橋”和“平安徑”石碑及“稱松巖”、“鏡香池”、“披青磴”等刻石。
可惜的是,咸豐末年,如園隨圓明園一同毀於英法聯軍的劫掠,建築僅存遺址,滿目荒涼。現僅存山形水系的如園,使人難以想象其盛期的輝煌。2011年、2012年、2017年,圓明園分階段對如園遺址進行考古勘探工作,基本摸清了如園文物古蹟的遺存。
嘉慶帝御筆“披青磴”詩石刻,
現正在圓明園正覺寺展出。
如園遺址出土了嘉慶御筆石刻、粉彩地磚、金磚、葫蘆範等上千件文物。其中,在清理延清堂東側道路時,發現《披青蹬》石刻,上面的文字為“碧蘿青蘚午陰凝,沿蹬尋幽緩步登。小憩方亭欣造極,披襟挹爽早秋澄”。根據文獻記載,這是嘉慶帝御製詩《披青蹬》。這一發現印證了嘉慶皇帝重修如園的史實,也從一個側面證實了嘉慶重修後如園十景的存在。
長春園如園遺址出土的粉彩瓷磚殘件。其原為大殿室內的鋪地磚,周圍有蜂窩狀小孔,出土時裡面還發現了沙子。
昔日圓明園的盛景如今已很難再現,我們在惋惜的同時,也只能從遺址和殘存的文物中去了解過去的輝煌。
朱 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