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簡稱“瓊”,位於我國的最南端,是我國最大的“熱帶寶地”。這裡的土地資源、植物資源,還有動物資源都極其豐富。由於獨特的地理氣候,造就了海南獨特的地理風貌,成為了聞名世界的旅遊聖地。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海南的經濟、文化和科技教育事業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現已是我國的經濟特區,自由貿易區。另外,海南的交通事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如海口米蘭、三亞鳳凰、三沙永興幾大機場,都是我國的幹線,尤其是三亞市已經成為了聞名全球的國際旅遊城市。
海南取得的這一系列發展成果,得益於其歷屆領導班子的有方領導和艱辛付出,尤其是與鄧鴻勳老書記的高瞻遠矚和主政能力密不可分。
鄧鴻勳是一位在解放以前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老革命家,同時也是從最基層一步步逐漸成長起來的正部級領導人。建國後,鄧鴻勳成就很大,他擔任過江蘇鎮江市市長,無錫市市委書記,江蘇省常務副省長,海南省省委書記,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官至正部級。那麼,在他88年的人生歷程中又有哪些傳奇經歷呢?
位於華東地區的江蘇無錫,是一座十分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素有“太湖明珠”的美譽。這裡人傑地靈,曾孕育了無數名人志士和英雄豪傑,1931年1月一個平凡的一天,老共產黨員鄧鴻勳同志就誕生於這裡。儘管家境十分貧窮,甚至連飯都吃不上,但開明的父母還是想方設法送他去學堂讀書,從小聰明睿智的鄧鴻勳,也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發奮苦讀,一直名列前茅,學到了一定的文化知識,這為他以後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礎。
生逢亂世,鄧鴻勳從小就耳濡目染了舊政府的腐敗無能,以及久經戰亂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早早就在心中種下了革命的種子,並立下誓言,一定要推翻這個腐朽的舊世界,建立一個全新的社會,讓人們過上好日子。
1947年,正值解放戰爭開始不久,中國已發展到了新的人民大革命高潮的前夜,受到革命浪潮猛烈衝擊的鄧鴻勳,還在江蘇崑山中學讀書時,就毅然決然地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以後,開始了他的革命新徵程。
入黨後,鄧鴻勳奉命一直在江蘇崑山和無錫一帶進行革命活動,他以在無錫錢橋小學當教員打掩護,一邊教書,一邊秘密開展黨的地下工作。經過時間的打磨,他逐漸成長為一名富有實踐經驗,沉穩的老共產黨員了,並且還擔任了一定的職務。
建國後,鄧鴻勳進入擁有悠久歷史名校的江南大學學習工程管理,並擔任系黨支部書記,在接受系統教育的同時,也充分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
1952年,鄧鴻勳大學畢業後,進入知名鋼鐵公司任職,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熱情和嫻熟的專業知識,獲得了大家的認可和領導的欣賞,一步步走上了領導崗位,自此,開啟了他的從政生涯。
1972年,經過基層多年曆練的鄧鴻勳,領導能力初展端倪,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賞識和器重,並於1972年被提拔為江蘇鎮江焦化廠廠長和市計委主任等職,後又調入鎮江市政府工作,不久後擔任了鎮江市長,帶領鎮江人民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1984年,鄧鴻勳回到了故鄉江蘇無錫,擔任無錫市市委書記,一干就是5年。回到生他養他的家鄉,為回報家鄉,鄧鴻勳更是發奮努力,苦幹加巧幹,使得家鄉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提前10年完成了經濟發展“翻兩翻”的任務。
與此同時,他還十分關心家鄉教育的發展,在任內,為推動家鄉高等教育發展,同時延續原私立江南大學的命脈,他多方奔走,極力推動原無錫大學改制升級,成為了江蘇省的重點大學。
1989年,鄧鴻勳再一次得到了提拔,被任命為江蘇省常務副省長,為江蘇的快速發展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實實在在的辦事風格,留給了江蘇人民非常好的印像、和諧可親、平易近人,深受江蘇人民的愛戴和尊敬。
1990年,59歲的鄧鴻勳再次扛起大任,出任海南省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等職,他仍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絲毫也不遜色於年輕人,創造出了輝煌的業績。
在主政海南期間,鄧鴻勳藉助改革開放的東風和海南特區發展的優勢,制定出了一條適合海南發展的全新路子,從農田水利建設到金融貿易,人才幹部的培養等方面,面面俱到。
他堅持由主流向重點推進,兩手抓兩手硬,為海南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實現了海南經濟的超常規發展,在短短的時間內,就成為了華南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和經濟發展中心。尤其是在三亞的發展中,鄧鴻勳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功不可沒。
其實,建省之初,海南提出了以南北兩極帶動整個海南島發展的經濟藍圖,“北”就是海口,它是海南島北部的經濟中心,也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南”即三亞,這是海南島南部數市縣的中心。
但是,建省以來,海南的發展現實卻並沒有朝著“兩極”帶動的預期發展目標,而是恰恰相反,使得南北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三年過後,海口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了北京、天津,接近上海,而三亞卻處於全國的平均水平之下,更直觀地看,海口和三亞的城市面貌,可以這樣形容,一個是在天上,一個是在地下。
如何加速三亞發展,縮小南北差距,成為了海南領導人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所謂雁群是否順利起飛,一個好的領導班子無疑起到了雁頭的作用。
時任海南省委書記的鄧鴻勳,來到海南的第一件事,就是帶領省級兩套班子,一同實地考察三亞,並與三亞市領導一起商討加快發展步伐的計劃。
他首先從海南經濟發展的全域性出發,制定三亞發展的具體規劃,先花巨資建設交通和國際國內航線,再打造國際化標準的高階主導旅遊產業,以發展旅遊帶動其他產業。
在鄧鴻勳的艱辛付出下,很快就投資13億元,建造三亞東線的高速公路,投資6個億建設鳳凰國際機場等,從天上和地下,打通通往海南三亞的國際國內快速通道。這種大手筆的投資,就是為了發展三亞,使之與海口齊頭並進,以此帶動整個海南南部的發展。
他還指示,要海南省級以及三亞市各級機關,特別是建設規劃和金融機構,拿出實際行動來支援三亞的發展,他自己更是常常親臨三亞陣地指揮,瞭解發展情況,解決實際困難。
尤其是在鄧小平的南巡講話之後,更是加快了海南改革開放的程序,也成為了三亞高速發展的最強勁的推動力。當時,除了允許國內外投資者前來三亞投資之外,還允許外商參與旅遊業的成片開發,特別是一些沿海小島的承包開發,以及合資形式的運營零售百貨商業和旅遊機構。
同時,鄧鴻勳還作出決定,授予三亞市與海口市一樣大的經濟決策自主權,使其更加靈活快速地解決發展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尤其是在1992年的關鍵一年,鄧鴻勳親自到三亞現場辦公,當場拍板解決貸款,幫助解決資金、土地投資圈發行等重大問題。
在省級領導的大力支援下,三亞市領導的工作思想更加開闊了,膽子也更大了,發展速度也更快了。不久後,三亞就達到甚至超過了海口的經濟發展水平,使得海南的南部終於崛起了。
今日的三亞已成為了具有熱帶海濱風景特色的國際旅遊城市,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旅遊業作為三亞的支柱產業,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而至,成為了“東方的夏威夷”。三亞能有今天的非凡成就,鄧鴻勳書記是一大功臣,功勳卓著。
之後,鄧鴻勳又被調往中央,擔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他圍繞我國農村經濟、區域經濟、老工業基地改造和開發大西北等方面,組織開展研究,多項研究成果獲得了黨和國家領導的批示。
他還旗幟鮮明地指出,我國單純依靠廉價勞動力發展經濟的時代已經結束,要透過加快調整城鄉收入分配製度,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式,讓農民工更好地分享中國發展或者“中國奇蹟”的成果。
2019年12月21日,鄧鴻勳同志病逝於無錫,享年88歲。鄧老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無私奮鬥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在他60餘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初心,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和建設奉獻了全部智慧和畢生精力。他的革命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年輕一代,奮進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