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IPO數量有望創出歷史新高,而股指走勢平穩,說明A股市場已經完全適應了IPO常態化發行,投資者也從心理上認可了打新獲利的“補貼”模式,而且新股的盈利效應也能吸引新投資者入場。
眾所周知,新股的盈利效應可以吸引新的投資者入市,如果趕上新股上市後股價能夠繼續走高,還能吸引炒新的投資者進入股市,所以新股的常態化發行能夠吸引新投資者入市,形成雙向擴容的良性迴圈。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新股發行對於二級市場投資者來說是有正收益的,投資者的持股市值是打新股的必要前提,所以投資者持有的股票市值不僅僅能給投資者帶來上市公司的股息、紅利以及股價上漲的利差收益,還能讓投資者透過中籤獲得一二級市場的差價,這部分的收益是A股市場獨有的,同時也是隻有保持新股常態化發行投資者才能享受到的。
再從另一個角度看,新股的發行對二級市場的“抽血”壓力很小,真正的壓力要等到原始股東解禁時才會出現。不過等到了原始股東解禁的時候,投資者已經交易了新股一年時間,對於新股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如果原始股東拼命減持股票,投資者也會有所警惕,最後原始股東的減持價格也不會很好;如果公司的業績和成長性讓投資者感到滿意,那麼投資者是能夠承接住小非股東的減持的,至於控股股東,如果想要減持股票,也需要很好的市場環境和投資者承接力,此時投資者一定也是有所盈利的。
此外,新股發行常態化最大的意義在於能夠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讓一部分企業透過上市很好地獲得市場融資,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與此同時,新股的擴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A股市場的股票結構,讓A股市場的股票結構更加最佳化和合理。
不過,新股發行常態化過程中關鍵因素是新股的質量,如果新股都是優質資產,能給投資者帶來豐厚的投資回報,那麼投資者並不會感到持股壓力。但如果新股上市後業績“閃電”變臉,會打擊投資者的持股信心,引發股市的“失血”。
從目前實行註冊制的角度看,新股的常態化發行也是必要的,假如暫停新股發行,勢必會引發新股積壓,這就不是註冊制,而且新股的積壓還會導致借殼上市抬頭,引發殼資源價格上漲,垃圾股被投資者追捧,這同樣也對A股長遠發展不利。
對於企業端,常態化的IPO讓有上市融資需求的企業能夠更為便捷地登陸資本市場,對整體經濟的發展都大有好處。而企業在上市融資之後,就能儘快完成募投專案,達成生產工藝的升級換代,或者企業產能的擴充,最終提升企業的經營業績,而後就能持續穩定地為投資者分紅,這對於企業和投資者都是很好的事情。
周科競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