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之後,敗退的國民黨殘軍盤踞在緬甸金三角,嚴重擾亂了當地的安定,緬甸政府清剿無果後只好向我國求援出兵剿匪。
1960年,中央軍委在商議之後同意了緬甸政府的請求,中國的邊防部隊和緬甸軍隊在中緬邊境的“金三角”地區展開了兩次清剿國民黨殘軍的行動,史稱中緬聯合勘界警衛作戰。
在策劃這次聯合作戰之前,毛主席曾在中緬邊境的地圖之上畫下了一道紅線,並且嚴令說:“誰越過紅線就殺誰的頭!”
那麼出兵之前,為什麼毛主席要特意強調不準越過紅線呢?在聯合行動期間,又發生了那些事情呢?
1950年,在解放軍的窮追猛打下,國民黨在大陸的最後一支部隊,第八軍二三七師709團的殘部800多人從雲南逃出了國境線,進入到了緬甸境內,併成功在“金三角”立足。在這裡,他們與另一支國民黨部隊第二十六軍298團殘部匯合,兩支部隊的指揮官李國輝和譚中一拍即合之下,決定不去臺灣了,就在“金三角”這個三不管地帶紮根。
金三角地區山高林密,人煙稀少,土地面積比臺灣還要大好幾倍,再加上這裡易守難攻,利於遊擊作戰,是發展勢力的好地方。他們駐紮在金三角之後,把兩隻部隊進行了整編,稱為“復興軍”,以圖擴大實力之後反攻中國。
在金三角駐紮期間,國民黨殘軍深刻反思了自己失敗的原因,於是他們在當地也開始走群眾路線,規定士兵不能去搶百姓的東西,不能騷擾百姓。就這樣,當地的百姓也接受了他們的管轄,復興軍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從一千多人的隊伍增長至三千多人。
緬甸政府得知在金三角有國民黨軍隊駐紮,開始“佔山為王”後,先是與他們進行談判,讓他們離開緬甸境內,但是“復興軍”毫不猶豫的拒絕了這個提議。在1950年的6月到7月,緬甸政府派遣部隊攻打復興軍,但是都由於“復興軍”太過滑溜,難以找到主力而以失敗告終。
遠在臺灣的蔣介石得到訊息之後,感到異常驚喜,他把第八軍軍長李彌派遣到金三角地區,讓他統帥舊部,在緬甸好好的發展實力。
李彌到達緬甸接手“復興軍”之後,將總部由大其力改為了孟撒,靠著“復興軍”和從臺灣帶過去的一些人手,很快將復興軍發展到了將近一萬人。正在進行朝鮮戰爭的美國看到在中國的後方還有一部國民黨士兵,就對他們提供了軍事援助,希望他們能夠從後方擾亂中國。
1951年5月,李彌率領“復興軍”入侵雲南邊防地區,一開始他們的進攻很順利,佔領了多個地區,但這都是解放軍“放敵入境”的戰略意圖,看到國民黨部隊全部進入我國境內後,雲南省軍區釋出了剿滅國民黨殘軍的命令,“復興軍”完全打不過解放軍,只能倉皇逃竄,一頭向金三角的老巢逃去。
入侵中國雲南的計劃失敗之後,李彌和“復興軍”並沒有放棄,而是在金三角地區繼續擴大實力以反擊中國。
在李彌的組織下,“復興軍”攻佔了緬甸北部三個省的地盤,控制了這些地區的貿易和鴉片種植,他還在當地收納賦稅,儼然成了當地的政府。
1952年1月,在孟撒的機場修建完成,臺灣方面開始大力支援復興軍,每週都有運輸機往返,給“復興軍”送來了大量的武器裝備,足以裝備近萬人國民黨新兵。隨後臺灣又往緬甸運送了數百名軍官和情報人員以提高復興軍的戰鬥力。到了1953年初,李彌率領的部隊人數已經達到了將近兩萬人,並且隨著實力的增加,他佔領的緬甸地區也進一步擴大。
面對這樣的形勢,緬甸政府再也坐不住了。1953年的春天,緬甸政府組織了大軍再一次的對金三角地區的國民黨殘軍發動了清剿。可是李彌打不過解放軍,打緬甸軍隊卻是得心應手,經過一番苦戰之後,緬甸軍隊又一次在金山角栽了跟頭。
這下緬甸政府實在是無能為力了,只好向聯合國控訴國民黨和美國的行為,並且還向聯合國提供了大量的證據。同時東南亞各國也都擔心國民黨殘軍在美國的支援下發展壯大後會入侵他們國家,所以都紛紛在聯合國譴責臺灣和美國。
在聯合國的調停下,美國政府和臺灣迫於壓力,只好同意將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撤回臺灣。但是在撤離的時候蔣介石並沒有將所有人撤回,而是留下了一部分人在金三角繼續發展勢力。
1956年,蔣介石再次想到利用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從雲南侵入大陸,於是他派遣了原第八軍副軍長柳元麟前往緬甸發展軍隊。在柳元麟經營了兩年之後,國民黨殘軍擴充到了三千多人,而且蔣介石還向金三角空投了400人的特種部隊。實力擴充之後,他們再次與緬甸政府對峙起來。
無奈之下,緬甸政府只好向中國請求幫助。在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在緬甸訪問期間,談及到雙邊邊境勘界的問題時,緬甸領導人表示國民黨殘軍在停留在金三角,所以無法正常的進行勘界,他們希望中國政府能和緬甸一起圍剿國民黨殘軍,以保證兩國邊境的和平安全。
其實中國政府早就已經關注到了盤踞在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毛主席還對中央軍委委員黃克誠說:“引起警惕,準備應付可能出現的變亂”,並且指示軍委應該指派專員前往雲南佈置對策,做好應急方案。
1960年4月,周恩來總理訪問緬甸回國後停留在雲南,召見了昆明軍區副司令員魯瑞林,在瞭解了緬甸境內的國民黨殘軍情況後,他對魯瑞林說:“中國和緬甸的邊境問題剛剛得到和平解決,現在兩國要對邊境進行勘界,在勘界時可能會受到國民黨殘軍的騷擾,要提前做好準備。”並且說為了保護勘界人員的安全,必須要給國民黨殘軍必要的打擊。
中緬雙方經過商議之後,決定共同出兵清剿國民黨殘軍,並且將作戰方案呈交給了黨中央。
雖然這次作戰只是針對幾千人的國民黨殘軍的小規模戰鬥,但是畢竟時出境與鄰國共同作戰,而且時解放軍從未涉及過的山地叢林戰,所以黨中央的領導人對此事高度關注。
毛主席和周總理關注的重點是中國軍隊出境作戰,會不會給東南亞各國帶來壓力,讓他們以為中國是以打擊國民黨殘軍為藉口,在東南亞炫耀武力,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同時還要考慮到這次作戰會不會給國際上的反華勢力留下口實。
看完介紹之後,周總理開口道:“這場仗不好打啊,要考慮得太多了。”
毛主席看著作戰地圖說:“不好打也得打,本來就是咱們的問題,人家替咱們受了災,現在求到咱們頭上了,不能不管。只能約束一下部隊了。”
在經過仔細斟酌之後,毛主席決定將這次戰鬥的強度降低,並且在地圖上距離中國邊境20公里的地方畫了一道紅線,表示這就是中國軍隊的出擊範圍。為了讓作戰部隊牢記這條紅線,毛主席語氣嚴厲地說到:“誰越過紅線就殺誰的頭。”
林彪在看到作戰方案之後,反覆地強調著:“斷住他們的後路,配合緬甸軍把他們包圍,再進行殲滅。”同時毛主席還看到紅線南部的緬甸軍隊力量有些薄弱,擔心難以完成堵截的任務,因此專門讓人提醒緬甸政府加強力量。
按照原定計劃,戰鬥在1960年11月22日打響,解放軍在規定時間內準時向國民黨殘軍發動了襲擊,但是緬甸方面並未按照原定計劃出兵,所以沒有包圍住國民黨殘軍,導致一些人逃了出去。可儘管如此,這一次作戰還是極大地削減了國民黨殘軍的有生力量,擊斃了敵人兩個師長,但同時因為這是解放軍第一次山地叢林作戰,所以解放軍的傷亡也比較大。
國民黨殘軍不敢和解放軍戀戰,他們看到解放軍攻打過來之後,立刻向著緬甸方向逃去,很快就跑到了紅線區域之外。由於毛主席下了死命令不準越過紅線,所以前方的參戰部隊只能追擊到紅線邊緣停了下來。
在昆明指揮部坐鎮的秦基偉將軍收到戰報後,讓作戰人員繼續清剿紅線內的殘軍,同時他也向中央軍委發報,請求和緬甸方面商議,允許作戰部隊越過紅線繼續追擊敵人。但是中央軍委收到請求之後直接拒絕了,要求嚴格按照指令進行作戰,於是作戰部隊的攻擊不得不在紅線處停下。
國民黨殘軍收攏部隊,重新整頓之後,緬甸政府的攻擊才遲遲到來。1961年春天,緬甸政府調集了一萬多人的軍隊去清剿“金三角”,戰鬥一開始緬甸部隊捷報連連,但這都是國民黨殘軍誘敵深入的計策,在緬甸部隊進入勸導之後,國民黨殘軍把部隊包圍在了狹長的山道中,飛機和大炮無法進行支援,緬軍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緬甸政府再一次向中國請求援助,但是當時我軍在緬甸方向兵力單薄,很難集結更多的兵力,同時這個時期中國和蘇聯交惡,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北方,而且國內正處於困難時期安,很難滿足緬甸政府的請求。
然而,緬甸方面的求援之聲越來越急迫,1961年1月21日,緬甸政府代表前往昆明的前線指揮部,請求中國越過紅線攻擊國民黨殘軍,以解救被圍困的緬甸部隊。
緬甸的請求傳達到中央之後,中央軍委對此事進行了商討,總參謀長羅瑞卿說:“緬甸現在的處境很困難,我認為要去就快去,送人情就要趁早,要是緬甸損失巨大,就會對我們有意見了。而且在國際上緬甸都不怕,我們怕什麼,馬上讓前方的部隊準備吧。”會議結束後,羅瑞卿的意見報送給了黨中央定奪。
1月22日下午,周總理批准瞭解放軍越過紅線,解救緬軍的計劃,但同時再次強調了機率:一切行動要在雙方的規定範圍內進行,不能傷害到老百姓,而且不能越過寮國邊境作戰,解放軍的槍、炮彈不能越過湄公河。
第二次戰役開始後,解放軍的攻勢遠不如第一次那麼順利,因為解放軍對緬甸境內的地形不熟悉,而且原始森林嚴重阻礙的部隊的奔襲速度,這讓解放軍很難捕捉到敵人的位置。
而國民黨殘軍正好相反,他們在這裡生活了數年,瞭解這裡的地形。他們還在第一次戰役失敗之後,就制定了遇見解放軍就逃,在逃跑中抵抗的策略,如果解放軍持續追擊,那麼就直接撤向寮國境內,所以見到解放軍再一次攻打過來之後轉頭就跑。
在解放軍的攻勢下,國民黨殘軍放棄了對緬軍的包圍,倉促地渡過了湄公河,向寮國境內逃竄。經此戰役,國民黨殘軍再難形成大的氣候,而指揮官柳元麟也被迫遷往了臺灣。
中緬聯合開展剿匪的軍事行動,是中國解放軍第一次山地叢林作戰,這不僅為解放軍的山地叢林作戰領域積攢了難得的經驗,也保證了我國西南邊境的安定。
中緬邊境勘界任務完成後,近百年未能解決的中緬邊界問題得到了圓滿的解決,盤踞在緬北十多年,時刻威脅中國邊境安全的國民黨殘軍也成功搗毀,中緬邊境地區迎來了和平安定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