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創新的起源:漸進、難測卻又必然產生

創新的起源:漸進、難測卻又必然產生


陳嘉禾/ 在地球這個45億年曆史的藍色星球上,生命最早出現於約35億年前的原始海洋中。而人類作為一個單獨的物種,出現於大約100萬年前,也就是最後0.029%的時間。

但是,在人類出現以後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人均GDP都沒有出現大幅的飛躍。直到大約發生於250年前的工業革命開始,人類社會的GDP才開始一路上漲,而這250年,也只佔100萬年的0.025%。

把這兩個百分比相乘,我們會得到一個更小的數字,0.000007%。也就是說,在這個星球已知的生命歷史中,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幾乎一切經濟活動,都是在最後0.000007%的時間裡,被有意識的創造出來的,真可謂是“萬世一時”。

那麼,在過去兩三百年中,我們這個社會究竟發生了什麼,才造成如此巨大的飛躍?在造成社會如此巨大的改變之中,有組織、有意識的科學技術領域的創新,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為了告訴我們創新究竟從何而來,英國著名科普作家馬特•裡德利,用他的新作《創新的起源:一部科學技術進步史》,向我們展現了科技創新是如何發生、如何展開的?而當創新遇到了阻礙,又如何不屈不撓的、徹底的改變了世界?

創新的起源:漸進、難測卻又必然產生


創新的起源

作者: 馬特·裡德利(Matt Ridley)

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副標題: 一部科學技術進步史

譯者: 王大鵬 / 張智慧

出版時間: 2021-6-20

創新構成的世界

看看我們今天的生活,我們應當感到慶幸。和哪怕只是幾百年前相比,今天人們的生活水平,都要比那時候大幅提升。

從人均壽命來說,今天全球主要經濟體的人均壽命,都比幾百年前要延長了1-2倍。而從工作小時來說,今天的人均工作小時數,要遠遠低於封建時代。今天人們的體重普遍正常、甚至超標,當年隨處可見的飢餓與瘦弱的體型,在今天這個社會已經不常見到。

在醫學方面,今天的孕產婦死亡率之低(在一些發達地區可以達到十萬分之幾),在古代即使是最尊貴的帝王之家,也絕對不可能達到。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康熙皇帝,被選做繼承人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曾經得過天花並且倖存。因此,康熙作為帝國的最高統治者,死於天花的機率就低於旁人。但是在今天,天花這種傳染病,已經在疫苗的作用下被連根拔去。

今天的人們所享受的物質生活,是幾百年前的祖先們完全無法想象的。正常工薪階層每個月都可以買不少新衣服,這在幾百年前不可想象,更遑論今天的衣服質量比當年要好得多。

今天的人們可以隨意享用空調和冰箱,而這在中國古代,是被稱為“伐冰之家”的尊貴家庭才能享受的特殊待遇。唐朝的楊貴妃曾因為“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奢侈生活,被當時的人們所鄙夷,而今天只要在荔枝豐收的季節,中國任何一座城市的水果超市都能有荔枝出售。

對於熟悉歷史,尤其是經濟史和生活史、而不只是帝王將相傳記史的人們來說,今天的生活比幾百年前的改進之大,是讓人震驚的。在這幾百年之中,人類社會最巨大的、不同於以往幾千年的變革,就是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科學技術創新。可以說,創新造就了我們今天的一切。

那麼,這些科技創新,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漸進多於突變

只要仔細觀察,我們就會在生活中發現無數創新留下的財富。今天幾乎每家都有的電熱水壺,讓人們可以隨意飲用燒開的、沒有病菌的飲用水,這在沒有電能的時代是不可能做到的,用柴火燒開一壺水的費力程度,你能想象嗎?

就連在今天公寓中隨處可見的抽水馬桶,也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創新。如果沒有這些由水箱、座便器和S型彎構成的抽水馬桶,人們想要得到潔淨的生活,幾乎沒有可能。在中國古代的風水學中,居室必須建造的遠離廁所,就是因為那個年代的廁所糞便橫流、蚊蟲亂飛、極其不衛生。而在抽水馬桶被普遍使用的今天,毫不誇張的說,現代的衛生間甚至可以比古代蚊蠅亂飛的廚房還要乾淨。

作為一個對於我們如此重要的創新,抽水馬桶的發明帶有許多科學技術發明的典型特徵,漸進式的創新遠遠多於突變式的創新。

在我們的普遍意識中,科學發明被文學家描述成了一種突然產生的事情。艾薩克•牛頓被蘋果砸到腦袋,就發現了萬有引力;阿基米德在坐進浴缸的一霎那,發現了浮力的存在。

其實,創新的步驟遠比這些文學化的描述來的緩慢、複雜。一代代能工巧匠們不斷對一種裝置、或者一個理論完善升級,才是創新的真相。那些看似激動人心的瞬間,只不過是文學家們為了調動我們的情緒,創作出來的場景而已。

如果沒有蘋果砸到牛頓頭上,他也一樣會發現萬有引力;或者即使沒有牛頓這個人,萬有引力也一定會被另外一個人所發現。有時候,一種創新會被好多人做出來。之所以大多是漸進、而不是突變的,這背後的原因我們等會兒再看。

我們先來看看裡德利在《創新的起源》中所記載的抽水馬桶的創新史。

在1596年,伊麗莎白一世的教子、約翰•哈靈頓爵士(Sri John Harington),就發明了一個抽水馬桶的原型。但是,哈靈頓爵士的抽水馬桶只是把排洩物沖走,卻沒有解決馬桶中的異味問題。

直到一百多年以後,出生於1733年的英國發明家亞歷山大•卡明(Alexander Cumming)給抽水馬桶的下方加上了S型彎,這才用清水隔絕了臭氣。到了1778年,約瑟夫•布拉默(Joseph Bramah)又給抽水馬桶設計了螺旋狀的水流,增加了抽水馬桶的清潔能力。而一直到19世紀末,室內抽水馬桶才真正成為一個生活必需品。

也就是說,今天我們所熟知的抽水馬桶,其創新過程持續了整整300年的漫長歲月。如此漸變、而不是突變的創新過程,也曾經出現在許多發明創造上,比如集裝箱、汽車、飛機、飛艇、燈泡、計算機、槍械、坦克……

對於這一併不浪漫的現象,馬特•裡德利在《創新的起源》中做了如此的描述:“你觀察的越深,你就越不太可能看到一個突變的時刻,反而只有一系列的小步前進。你不可能說,具體哪一天,是在它之前計算機不存在、過後卻存在的日子。正如你不可以說,某個類人猿是猿,但是她的女兒是一個人一樣。”

漸進的創新能取得的成就之大,就像一幅關於胡佛水壩(曾經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建築)的漫畫一樣。這幅漫畫描繪了一隻海狸和一隻兔子在看胡佛水壩,海狸對兔子說,“這壩的確不是我造的,但是它的創意來自於我修的小水壩。”要知道,海狸是一種會用倒下的樹木建造一個超小型水壩的動物。

那麼,你覺得在胡佛水壩的創造中,是海狸的“突變式創新”更重要呢,還是後來人類所做的、基於海狸的水壩原型的“漸進式創新”更重要呢?

創新常常出於偶然

在“漸進遠多於、重要於突變”的特性之外,創新的第二個特性,就是許多創新是偶然發生的、而非有計劃地創造出來的。這種“偶然性遠大於計劃性”的特點,導致創新的起源變得更加難以捉摸。

治療男性性功能障礙症的輝瑞公司所研發的藥物萬艾可(Viagra),在其研發之初,是奔著研發心臟病藥物的方向進行的。結果,心臟病沒有治好,卻歪打正著的創造出了世界上最負盛名的一款性功能障礙症藥物:輝瑞公司也從中賺到了不菲的利潤。

谷歌公司的創始人最初沒想弄一個搜尋引擎,而Instagram(一款圖片修飾應用軟體)的創始人最初試圖做一個手機遊戲軟體,推特(一個廣受歡迎的社交網路)的創始人最初則試圖發明一種讓人們找到播客的方法。顯然,創新的出現和這些最初設想完全不一樣。

今天我們常見的微波爐,是美國軍火企業、雷神公司的高階工程師珀西•斯潘塞在研究雷達真空管時,無意中發現了微波的加熱效應,從而創造出來的。而今天人們在親子鑑定、犯罪識別等領域常常用到的基因識別技術,一開始只是為了研究人類DNA變異而進行的研發,結果在研發過程中發現每個人的DNA都有所不同。到了今天,這項技術在社會領域中所起到的作用,絕不輸於在醫療領域中起到的作用。

所以說,創新的過程充滿了隨機性和偶然性。而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資本市場上,對於創新型企業的投資如此之難。當發明家和創新者本人都搞不清自己的創新究竟能搞成什麼樣、會有怎樣的社會應用場景,那麼手握金錢、置身事外的投資者,又如何能做到準確的判斷呢?

創新的起源:漸進、難測卻又必然產生


一共有21個人獨立地將電燈泡發明出來

進步方向難以預測

在“漸進性”和“偶然性”之外,創新的產生還有一個特性:難以預測性。對於許多已經度過了“偶然出現”、進入了“漸進演化”的創新來說,其演化的方向,往往也是難以預測的。

比如,在交流電和直流電同時出現時,人們爭論到底應該普及交流電還是直流電,在當時,大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就強烈支援直流電,理由是直流電更安全、交流電會電死人。

但是,隨著電能的普及,交流電而不是直流電,憑藉更高的效率成為了勝出的技術。今天,雖然交流電仍然會電死人,但是我們憑藉更加安全的電氣裝置,已把這種危害下降到很低的水平。

交流電和直流電的事實證明,大發明家愛迪生也會搞錯,如果連愛迪生都無法準確判斷創新的發展方向,那麼今天的我們,又如何能判斷準確一項技術的創新方向呢?

在航空器發明的初期,飛艇曾經一度主宰天空,可今天除了一些科學研究和軍事偵察,飛艇已經退出了絕大多數領域。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如火如荼的今天,電能、氫能、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鈉電池……種種技術路線彼此爭奪,至今尚未有定論。

在手機剛出現的頭十年裡,諾基亞公司仍然把手機的堅固耐用作為評判標準,結果被提供了更多服務、但是機身卻很脆弱的智慧手機彎道超車。

所以,創新這種驅動了人類文明發展的神力,是如此不可預測、不可捉摸。那麼,為什麼這種不可捉摸的創新因素,卻能夠讓我們的社會步入今天的輝煌呢?

創新與社會相互激勵

雖然創新如此不可捉摸,但是有趣的是,從社會整體發展的角度來說,創新又是必然產生的。

在《創新的起源》一書中,馬特•裡德利指出,關於創新在某一時刻必然產生的最好的例子,莫過於電燈泡:“一共有21個人獨立地將電燈泡發明出來,在絕大部分情況下,這些人都不知道彼此正在做發明電燈泡的工作。”

在另一段文字裡,裡德利從多個案例中指出,創新往往不是由一個發明家孤立完成,而是同時有多個技術團隊在入手。就算史旺或者愛迪生,以及佩奇和布林在幼年遭遇不測,世界上還是會出現電燈泡和搜尋引擎,可能這些發明會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問世,它們的名字和樣式會變得不太一樣,但是創新依舊會發生。

這似乎有些令人難以接受,但對每一位科學家和發明家來說,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即使沒有紐科門,蒸汽機還是會在1730年前後出現;沒有達爾文,則會由華萊士(Wallace)在19世紀50年代發現進化論;沒有愛因斯坦,亨德里克•洛倫茲(Hendrik Lorenz)也會在幾年內提出相對論;沒有西拉德,鏈式反應和原子彈也會在20世紀的某個時間點問世;以及就算沒有沃森和克里克,莫里斯•威爾金斯(Maurice Wilkins)和雷蒙•高斯林(Ray Gosling)也會在幾個月內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更別說威廉•阿斯特伯裡(William Astbury)和埃爾文•貝頓(Elwyn Beighton)早在一年前就發現了DNA的結構,只不過當時他們還沒有辨認出來。

從人類的文字這個遠古時期的發明中,我們也可以體會到這一點。在中國的傳說中,倉頡造字是漢語的起源,似乎沒有倉頡我們就不會有文字。實際上,今天的研究越來越傾向於認為,最早的漢字並非由倉頡一人創造,而他可能只是把大量人們已經在用、但是並不規整的文字進行了整理。

而與漢字同時——或者稍微早晚一些,世界上其它文明也都發明瞭自己的文字,包括拉丁文、瑪雅文、古埃及文等等。這些文字彼此迥異,證明他們的發明者彼此沒有溝通:那個時代也不允許他們互相溝通。但是,當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文字的出現似乎一定是必然。

也就是說,創新並不是從0到1的產物,似乎沒有單個發明家,某些東西就不會被髮明出來。創新更應當被理解為是一種社會現象:當社會發展到某個層次時,某種創新會自然而然在社會個體中產生。同時,這些創新反過來會繼續激勵社會的發展。

在過去兩三百年裡,這種“創新與社會進步的相互激勵機制”,可能正好觸及了一個爆發點:在漫長的封建社會發展末期,社會開始變得足夠富裕;歐洲的黑死病又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人均財富進一步增加;馬鈴薯的出現讓人們開始有更加充足的食物(以及更多的空餘時間用來琢磨創新);同時出現的對私有產權保護、專利制度、有限責任公司制度等等,又進一步刺激了人們追求科學技術的改進;同時,新大陸的發現和航海技術的提升,更加刺激創新的發展。

當這一切因素在兩三百年前彙集時,人類社會出現了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創新開始大量的、系統性的刺激社會經濟的增長。而這種刺激又反過來帶動了人們的創新性,工業革命以後的人們開始意識到,憑藉凡人的雙手進行創新,所獲得的社會改進,遠比向神祈禱來得更有效果。

當宗教的教條統治讓位於世俗的利益,當封建王權的壓制讓位於對財富的渴望,人類的創新能力在兩三百年前,如同被一系列條件激發出來的核裂變一般,突然達到了臨界點,不可阻擋地膨脹開來。人們勇於嘗試,不懼失敗,只為了憑藉自己的努力和運氣,創造屬於自己的、更好的生活。

由此,在創新的催化之下,人類社會的物質文明便一路增長,再不回頭。

(作者為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資官)

分類: 科學
時間: 2021-09-16

相關文章

《國家地理人類進化史:智人的天性》:完整展現人類進化史,啟發變革和創新思維

《國家地理人類進化史:智人的天性》:完整展現人類進化史,啟發變革和創新思維
無數的家長在孩子身上不惜物質和情感投入,但如果不從更長的時間線上去理解人類的天性,順勢利導,可能不僅會事與願違,還適得其反.因此,我們推薦這本由美國國家地理權威出品的<國家地理人類進化史:智人的 ...

宣講家評論: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承、創新和走出去

宣講家評論: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承、創新和走出去
中秋拜月,最早見於<禮記>,"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所謂"夕月",就是祭月亮.當然,我們無從得知,上古先民們祭祀月亮,是否就在八月十五這一天:但有 ...

精選層示範效應凸顯 創新層上演普漲行情
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的訊息讓投資者參與新三板股票交易的信心大增.訊息公佈以來,九成以上做市交易的創新層股票實現上漲,其中幾十只股票漲幅翻倍:同時,資金集中流入業績良好且估值偏低的創新層股票. 根據相關規 ...

人類語言起源的標準化解讀
人類真是個很奇怪的物種.進化到現在,人類號稱是現今地球上的主宰.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間還懂人.但是有趣的是,人類一路走來,不知道是記性不好,還是啥原因,居然連自己是如何來的?我們為什麼和其他動物不 ...

新鮮早科技丨蘋果或下調年內iPhone生產目標;位元組跳動旗下巨量引擎推出巨量學;藍色起源完成第二次載人太空飛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楊清清 實習記者陳龍潼 綜合報道 早上好,新的一天又開始了.在過去24小時內,科技行業發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來跟21tech一起看看吧. [巨頭風向標] 1.蘋果或下調年內iPh ...

楊姓的起源
一.楊姓起源 楊氏乃中華民族古老而偉大的姓氏,在全國姓氏中是排行第六的大姓,約佔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三點一,分佈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我們所有楊氏子孫都應瞭解自己文明始祖的歷史源流和豐功偉績,並以此激發 ...

尋找“零號病例”全球疫情時間線前移 新冠病毒多地多點起源證據更多顯現

尋找“零號病例”全球疫情時間線前移 新冠病毒多地多點起源證據更多顯現
2021年9月3日,2021中國國際貿易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舉行.首鋼園醫藥館國藥集團展臺的新冠病毒模型. 視覺中國供圖 繆毒株已蔓延到全球數十個國家.視覺中國供圖 尋找"零號病例" ...

給凱講故事:世界奇聞趣事之大洪水,人類起源
全世界現在所有的民族,在各自的歷史記載中,都有一個共同事件:大洪水.幾乎所有的民族,都把大洪水當成民族的起源,生存發展的開端.在大洪水之前,一切都渾渾噩噩,矇昧無知,而經歷大洪水之後,所有民族彷彿得到 ...

俄醫生完成首例抗癌創新手術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據塔斯社日前援引俄羅斯衛生部國家放射醫學研究中心的訊息稱,俄羅斯醫生為世界上首位患腦癌--膠質母細胞瘤的患者進行了特殊手術--隔離腦部灌注術,並取得成功. 俄醫生日 ...

首批國家“5G+醫療健康”試點名單揭曉,金域遠端病理創新專案成功入選
近日,工信部與國家衛健委公示首批"5G+醫療健康"應用試點專案名單,金域醫學(603882)牽頭打造的"基於5G賦能的遠端病理診斷平臺服務創新示範應用"成功入選 ...

北交所投資者“准入門檻”明確!50萬,即日起可預約開戶!創新層門檻也降至100萬,有何影響?
市場備受關注的北交所投資者門檻規則來了. 9月17日,北交所明確個人投資者准入的資金門檻為證券資產50萬元,機構投資者准入不設定資金門檻.自規則釋出之日起,投資者即可預約開通北京證券交易所交易許可權. ...

itc趙銳:聚焦行業需求,用創新構建教育新生態
[慧聰教育網]2021年註定是教育變革的重要一年,從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同等地位到"公參民".從"雙減"到學區房的打擊,從教育新基建到教師輪崗,從教育評價改革到高 ...

衝刺三季度!前8個月:順豐收入達1173億,續創新紀錄;韻達和圓通“爭二”進入最後時刻;新的十字路口已來..

衝刺三季度!前8個月:順豐收入達1173億,續創新紀錄;韻達和圓通“爭二”進入最後時刻;新的十字路口已來..
提示!快遞生態圈主要目標群:(投資人 私募基金 券商機構 各地方政府決策者 快遞監管部門 快遞經營者 媒體從業者 快遞上下游經營者 加盟網點老闆 年薪30萬以上快遞物流從業者 ) 新增公眾號之前請閱讀 ...

安吉爾A7 Pro大水量淨水器榮獲中國家用電器產品創新成果獎

安吉爾A7 Pro大水量淨水器榮獲中國家用電器產品創新成果獎
2021(第十七屆)中國家用電器創新成果暨2020-2021年度中國家用電器行業品牌評價結果釋出會於9月16日在北京舉行,安吉爾A7 Pro大水量淨水器榮獲年度產品創新成果獎. 產品創新成果獎是家電業 ...

構建貫通培養體系——日本創新人才教育面面觀

構建貫通培養體系——日本創新人才教育面面觀
[世界教育之窗] 作者:田輝(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教授) 伴隨新技術革命的全球展開,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日漸凸顯,人力資源已上升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日本"第四期科學技術基本計劃 ...

中國5G海洋時代!中興通訊以科技創新引領,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中國5G海洋時代!中興通訊以科技創新引領,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目前,隨著5G應用創新的加速,5G+正在影響越來越多的行業.如今,海洋領域也正在被5G賦能所改變. 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簡稱"海博會"),作為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國際性海洋經濟綜合展會 ...

北交所個人投資者門檻50萬 創新層降為100萬

北交所個人投資者門檻50萬 創新層降為100萬
證券時報記者 程丹 北京證券交易所投資者門檻確定.昨日,北京證券交易所釋出<北京證券交易所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試行)>,明確北京證券交易所開市後,個人投資者准入門檻為開通交易許可權前20 ...

他一生開拓創新,籌建了中國第一個核材料專業

他一生開拓創新,籌建了中國第一個核材料專業
20世紀60年代,伴隨著戈壁灘上的兩聲巨響,中國擁有了自己的核盾牌,奠定了國防安全體系的基石.從此,我國的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國際影響力持續增強.核武器的成功研製,離不開科學家們的辛勤耕耘,李恆德就是其 ...

Reviews of Geophysics:大陸起源、增生與改造

Reviews of Geophysics:大陸起源、增生與改造
朱日祥等-RG:大陸起源.增生與改造 太陽系中的類地行星和月球都具有類似的核-幔-殼結構,但唯獨人類居住的地球具有長英質的大陸地殼.大多數情況下,大陸地殼比大洋地殼古老得多.最古老的陸殼岩石年齡高達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