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位英雄來說,勳章就是自己用鮮血換來的榮譽,這天早上,成都金牛區一位九十六歲的老人,正在對著鏡子,認真地將一枚勳章掛在自己的胸前。
雖然街坊鄰居都在傳言老人的勳章是假的,但只有他自己知曉,自己是一名在抗戰中身中22槍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羅見淵。陽光下閃爍光輝的勳章,將老人的記憶拉回那個炮火紛飛的年代……
少年出逃家鄉,參軍吹響號角
1937年,全國各地吹響了抵抗日軍侵略者的口號,這個時候的羅見淵年僅十三歲,還在四川忠縣上小學,母親早早撒手人寰,父親又為自己續了弦,對於不是親生的羅見淵,後母將“後”字展現得淋漓盡致,動手打罵已是家常便飯,而一旁的父親也只是冷眼相看。
這一天,班級裡的老師通知他們,過幾天將會有一批抗日部隊路過忠縣,需要有學生組成吹號隊歡迎,聽到抗日這兩個字,羅見淵第一個舉手報了名。
到了四川保安部隊進城的那一天,羅見淵站在第一排使勁吹著手裡的號角,彷佛要把畢生的力氣用光。他腮幫子鼓起來的樣子,給一名帶隊的國民黨軍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時的學校裡,高年級的學生們天天走上街頭,高舉橫幅標語,喊著“還我河山”等口號,羅見淵見狀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你們光喊,卻不上戰場打仗呢?”一時間,高年級的學生啞口無言。
“抗日救國,不分年紀,要去當兵打仗”,羅見淵好像是在對高年級學生說話,其實卻是在說給自己聽,部隊進城那天,羅見淵的心裡就萌生了參軍衛國的想法。
沒有跟父親商量,羅見淵第二天就跑到了部隊駐紮的地方,“我想參軍,和你們一樣抗日”,接待他的正好是那位國民黨軍官,他彎下身子笑問道:“你想當兵嗎?那你怕不怕死?”
羅見淵搖了搖頭,這位軍官說道:“那你回家和父母商量一下,他們同意了你就可以參軍。”父親是一名老師,哪裡會同意羅見淵上戰場,於是十三歲的羅見淵偷偷跑出了家門,謊報軍官,自己的父親已經同意了。
軍官想到自己的部隊里正好還缺少一個司號員,羅見淵號角吹得鏗鏘有力,於是這位十三歲的少年正式加入川軍,成為一名保家衛國的小戰士。
1937年10月,四川保安團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三十集團軍新編十三師三十七團二營五連,接下來的兩個月裡,羅見淵由於年齡太小並沒有被直接接觸戰場,而是在新兵連裡磨礪了兩個月。
但是日軍的鐵蹄已經南下,國家面前哪怕是個孩子也終究要奔赴戰場,1937年12月,羅見淵隨部隊出川抗日,從忠縣上船,羅見淵第一次遠離家鄉,心中除了傷感還夾著一絲期待,真正的戰場是怎樣的呢?
首戰守九江,戰士在成長
羅見淵也記不得在船上漂了多久,一路上,所有的船隻都被鋪滿了樹枝樹葉作為偽裝,頭頂上時不時傳來飛機的轟鳴聲,後來羅見淵回憶道:“緊張得不得了,生怕被敵人的飛機轟炸。”
顛簸一路終於到達了目的地,此時正值冬天,他和戰友們一樣,上身穿著灰色長袖軍裝,下身是一條半截庫,只能堪堪遮住膝蓋,一雙草鞋還是剛參軍的時候發的。
還好休整的時候軍需處發放了棉衣,但是卻是用最差的布料做成的,穿在身上就像一層紗布,羅見淵雙手緊揣袖口,雙腳不斷踏動著,讓身體有一絲絲溫暖。
“這是哪啊?”羅見淵顫巍巍地詢問身邊的戰友,“九江,咱們要面臨一場大仗了。”上萬名川軍和羅見淵一樣的單衣薄衫,穿著草鞋跑了上千里路與日寇作戰,無川不成軍,羅見淵英雄的經歷更是完美的詮釋了這句話。
羅見淵所在的七十二軍,在到達九江市第二天的拂曉,接到了上級的任務,接替九江友軍二十軍的佈防,但是戰爭註定是殘酷的,羅見淵第一次親眼目睹,一條條鮮活的生命被子彈炮火奪走。
部隊剛剛接防進入陣地,日本人的飛機就開了過來,只不過這次不是偵察機,而是轟炸機,還沒等見到鬼子,一大批戰士便因為日軍投下來密密麻麻的炮彈,永遠閉上了眼睛。
羅見淵身體緊緊趴在戰壕裡,“鬼子部隊進攻了”,聽到連長的聲音,羅見淵立即站起身來,扣動扳機,開槍射擊,裝備艱苦,每名戰士只分配到了一百發子彈,面對大規模的日軍,這樣的彈藥量根本就是徒勞。
在打完槍膛裡最後一發子彈後,羅見淵又將在忠縣領到的兩枚手榴彈也扔了出去,然後去戰壕中搜尋死去戰友的槍支彈藥,日軍本想借著飛機大炮的掩護,一舉拿下陣地,可是卻一次又一次的被中國軍隊擋住。
沒有彈藥,沒有補給,沒有援軍,甚至連一口水都只能喝旁邊河裡的,我軍戰士的鮮血已經將河流染紅一片,活下來的戰士們捧起夾雜血液的水就往嘴裡送,血腥味和泥土混合,有的戰士甚至選擇閉著眼睛去喝,沒有辦法,不想喝就得死。
日軍知曉這支川軍部隊已經成為了沒牙的老虎,於是便採取包圍的戰略,企圖不費一兵一卒,便耗死他們,新編十三師師長唐旬伯命人清點了人數。
原來兩千人的隊伍,現在加上傷員只剩下不到八百號人,戰士們閉眼的時候腳上還是那雙草鞋,看著昔日的戰友們一個個倒下,羅見淵緊緊握著腰間的號角,戰爭很可怕,但不能使他畏懼。
援兵遲遲不到,或許根本就不會有人來救他們,師長下令,新編十三師不能坐以待斃,即使用大刀砍,也要砍出一條活路來。鬼子失去了耐心,發動了最後一次衝鋒,羅見淵舉起衝鋒號角,像當初十三歲的少年一般,鼓足腮幫子吹起了衝鋒號。
八百多名戰士手提大刀,與敵人展開了白刃戰,羅見淵親眼看見連長的手臂被敵人砍掉,用鮮血開闢出來的道路,讓他們有了一線生機,最後增援部隊終於趕來了,兩軍會合成功突圍,而羅見淵經歷了第一場戰鬥後也愈發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戰士。
長沙退日軍,贛州面生死
九江戰役使得新編十三師損失慘重,日軍再向武漢進攻,羅見淵的部隊只得退守江西修水縣休整,等待著擴充兵員,1940年11月20日,崗村寧次想要一舉殲滅第九戰區,由此第三次長沙會戰打響,羅見淵又跟隨部隊輾轉到了長沙。
這次戰鬥的激烈程度遠超九江戰役,光是日軍調集的兵力就達到十萬之多,羅見淵他們部隊被安排在長沙郎寧河邊,負責切斷日軍的運輸線和增兵線。
與之前一樣,日軍見隊伍衝鋒拿不下郎寧陣地。次日凌晨,便又出動了大批飛機對羅見淵他們進行轟炸,有了上戰場經驗的羅見淵對此早已能做到臨危不亂,躲在戰壕裡,等著一輪轟炸完畢,再趴回陣地。
日軍增援部隊被堵在這裡,遲遲不能開赴長沙主戰場,氣急敗壞的日軍指揮官決定增加兵力吃掉羅見淵他們的守衛部隊,而我軍前線已經分不了一兵一卒來幫他們守陣地了。
前有日軍突進部隊,後有鬼子增援部隊,羅見淵他們彷彿成了被包圍的那一個,漫天的炮彈在陣地上開花,一發炮彈正好落在機槍手旁邊,羅見淵搖了搖機槍手,已經沒了氣息。
在戰鬥中,機槍是一個陣地的火力點,所以機槍手也成為了率先打擊的物件。羅見淵沒有猶豫,撿起機槍,頂上機槍手的位置,一梭梭子彈掃向敵軍,那時的他還只是全連最年輕的戰士,卻是最勇敢的那一個。
日軍的突進部隊彈藥和糧食漸漸被耗盡,而羅見淵他們的子彈也不多了,還要分出一部分用來抵擋背後日軍的增援部隊,日軍飛機降下補給給突進部隊,羅見淵他們雖然沒有補給飛機,但是卻可以搶日軍的。
於是戰士們衝出陣地,與日軍進行白刃戰,展開補給的爭奪,羅見淵衝在隊伍的最前面,提著大刀砍向鬼子。
日軍兇狠,羅見淵就要比他們更兇狠,一把大刀在他手中成了死神的鐮刀,最終日軍突進部隊選擇退出戰鬥,增援部隊也被攔在郎寧以外,為第三次長沙會戰減輕了壓力。
投軍數年,羅見淵的成長肉眼可見,曾經他是一名面對敵人還手忙腳亂的少年,到了贛州戰役時,已經從一名戰士成為一名五連四班班長,算得上是一名投軍五年的“老戰士”。
但只有羅見淵自己清楚,每一次和死亡擦肩而過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老英雄每每回憶贛州戰役,都感到心有餘悸,這次他們依然接替友軍,抵擋日軍侵略贛州的腳步,部隊守了四天四夜,傷亡慘重。
這天夜裡,日軍趁天黑想要偷襲國軍陣地,當戰士發現偷襲部隊時,他們已經跳進了戰壕,一名日軍看見羅見淵,掏出刺刀就向他頭上刺去,羅見淵反應不及帽子已經被鬼子刺破,頭頂也被劃了一道口子。
羅見淵蹲下身子,左手擋刀,右手摸向褲邊的匕首,一刀刺穿了鬼子的肚子,鮮血滋在羅見淵的臉上,“我清晰地看見鬼子的腸子被我拉了出來。”老人在回憶中說道,另一名鬼子看見受傷的羅見淵,便想上來補刀,羅見淵順勢從旁邊的小山坡滾了下去。
身體不受控制的一直滾到山腳,此時的羅見淵整個臉上已經佈滿了鮮血和泥巴,神智也由於失血過多而漸漸不清。就在他以為自己要犧牲時,一位老鄉剛好從附近路過,發現了受傷的羅見淵。
羅見淵嘴裡含糊不清地呼喚著“救我”,老鄉見是自己的隊伍,不是鬼子,連忙從背後的筐裡掏出一塊生薑,拍碎後敷在羅見淵的傷口處,又卸下綁腿幫他包紮。
等到血止住後,老鄉才扶起羅見淵幫他送回了部隊,由於傷勢嚴重,戰地醫院無法救治,羅見淵又被送到長沙後方軍事醫院,傷愈後的他,沒有猶豫立即返回了原部隊,投入到新一輪的戰鬥中去。
勇攻德山被俘衡陽,抗戰英雄終獲認可
1943年常德會戰打響,日軍被中國軍隊包圍在德山,為了作困獸之鬥,日軍在山上修建了三道鐵絲網防線,如果中國軍隊要想吃掉德山上的鬼子,那麼這三道鐵絲網就會成為最大的阻礙。
此時羅見淵的部隊已經增援常德,針對日軍的鐵絲網,羅見淵提出了一個鋌而走險的法子,就是組建敢死隊,悄悄摸上山,由自己擔任敢死隊隊長,將這三道鐵絲網防線通通破壞掉,給大部隊留下口子。
在一個大雨傾盆的夜晚,羅見淵帶著敢死隊隊員們出發了,前兩道鐵絲網很順利,被羅見淵偷偷地剪開一個口子,只等第三道鐵絲網拿下,就可以發訊號讓大部隊進攻。
就在這時,一名隊員突然碰到了鐵絲網上的警報器,警報聲穿透雨幕,幾發照明彈被日軍發射上空,敢死隊員們瞬間暴露在鬼子的火力範圍內,羅見淵立即喊道,找掩體,可是光禿禿的山坡上哪裡來那麼多掩體呢?,很快隊員便倒了一大片。
這時山下的大部隊聽到了山上的戰鬥,提前發起了總攻,羅見淵一躍而起,展開反攻,這時一名戰士喊道:“班長,你後背中彈了。”
羅見淵當時還沒有感覺到疼,等到戰鬥結束後,他才看見自己的背後已經一片血紅,軍醫從他的背後取出了22發子彈,而他大難不死的原因正是因為他背後穿著自己製作的防彈衣。
將鬼子的膠鞋用皮帶綁在腰上,子彈穿過皮帶和膠鞋後,已經沒有太大的殺傷力,只是打在皮上,沒有進身體內,因此他才幸運地從鬼門關走了一圈。
常德會戰勝利後,羅見淵又轉戰到衡陽,只是這一次他卻沒有那麼幸運了,原本他們的任務只是增援衡陽守軍,但是誰知日軍突然放棄攻打衡陽,調過頭來打羅見淵他們的增援部隊。
部隊本就已經長途奔襲,哪裡還受得了日軍的全面攻打,很快部隊就傷亡過半,上級只得下令撤退,而羅見淵他們卻由於是尖刀排,突破到最前線,失去了和總部的通訊,沒有收到撤退的訊息。
這支孤軍苦苦在日軍的包圍圈裡奮戰,等到羅見淵發現大部隊撤退時,整個排只剩下了三個人,敵人已經開始打掃戰場,羅見淵他們鑽進屍體堆裡,企圖躲過日軍的搜查。
但是日軍搜查戰場十分仔細,每一具屍體都要翻過來檢視,甚至補刀,他們三人不出意外地被鬼子發現並俘虜了,由於修戰壕需要人手,日軍才沒有當場擊斃他們。
而此時部隊統計人數時,發現羅見淵沒有歸隊,在這種封鎖下,沒有及時撤退,那麼唯一的下場可能就是犧牲了,就這樣羅見淵上了烈士的名單,守在忠縣老家的父親七年沒有收到兒子的訊息,再見時卻是一封陣亡通知書。
而此時的羅見淵卻在日軍的戰俘營裡思考著如何逃走,只是白天干活日軍看守太嚴密,所以幾乎不可能,有些逃走的人被抓了回來,然後被吊起來放狗咬死了。
羅見淵等了八個月,終於迎來了轉機,1945年2月,日軍退守衡陽的路上,一個年輕女子正從山上下來,幾名鬼子見狀心生歹意,沒有人來看守他們三個。三人見狀迅速割斷繩子,從背後幹掉了鬼子,救下了那名女子。
在當地村民的幫助下,三人順利逃出日佔區,羅見淵又重回部隊,後來在國共內戰中,羅見淵所在的部隊在孟良崮被打敗,羅見淵也成為了俘虜。
只不過我軍實行優待俘虜的政策,願意留下的,可以繼續參軍,不願意留下的,部隊會發給路費,多年在外當兵,思鄉之情愈發強烈,因此羅見淵選擇了後者,解放軍不僅發給了他四十多元路費,還給了他一雙布鞋,這讓羅見淵的心裡備受感動。
截至到今天,老英雄已經九十六歲高齡了,在抗戰中受傷,俘虜,解放後,家中的生活窘迫這些困難都沒能打敗老人,最令老人傷心的是自己抗戰英雄的身份受到別人的質疑。
自己打的是鬼子,不是中國人,與那些國民黨頑固派有著顯著的區別,後來當地政府要統計抗戰老兵,老人才掛上那枚抗戰勳章,即使是國民政府頒發的,卻得到了當地政府的認可,羅見淵是一名打鬼子的老英雄。
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老英雄也得到了社保等保障,周圍的鄰居也不再汙衊老人的身份,這樣的待遇才是老人最應該得到的,每一位為國家同侵略者鬥爭的人都是我們中國的英雄,都應該永遠被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