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潮溼的推文。
它所制定的水下旅遊路線,從來沒有人走過。
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江三峽的浩大工程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你是否想過,張飛廟、秋風亭、屈原祠.....如果從三峽庫區上游出發,順流而下,我們會遇到多少座早已被搬遷或淹沒的古蹟?
奉節老城、大昌古鎮、歸州古城......又有多少城鎮沉在了水底,多少移民離開故土去往異鄉?
回首處,只能感嘆“望家鄉山遙水遙,往北地好天高”;摸一摸十元紙幣上的三峽,便算是到過了那個消失了的地方。
這是一代人的漂泊。不過,我們還是努力以一種較為輕鬆的方式來想象和復原:如果那些早已隱沒不見的古蹟和城鎮都依舊如初,今天的我們又會看到怎樣的景象。
跟著小丁,我們一起和它們再見,然後告別。
跟三峽有關的字眼,總是逃不開命運、變遷、時空和故鄉。
移民們揹著包袱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帶走了滿目瘡痍的拆遷回憶和改不掉的鄉音;我們揹著行囊離開家鄉的小城,去往大城市努力尋求一個上升的通道。都不過是在大時代裡掙著生活,到頭來卻要反認他鄉是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