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民居特色,“垂直拔起”的挑空式結構獨具現代休閒氣質
民宿與丘山谷葡萄酒莊園連成一體,文化碰撞的獨特感受
地道農家飯,推薦蓬萊八大碗
對於都市人來說,院子是絕對的奢侈品。方正通透的院落、別出心裁的雅居以及推門而出就能呼吸到的植物芳香,在木蘭溝裡開啟了夢想中的詩意生活。在院子裡喝茶、聊天、聽鳥兒鳴叫,做簡單的事,甚至是發呆,這是消解城市節奏的求慢心經。哪怕在天台上支張桌子,擺上簡單小菜,開順口的酒,在花開滿樹時,在暮色低垂後,在月下燈影中,有沒有人陪都是一種純粹的享受。
1500 多年前的陶淵明對田園生活的嚮往,餘音縹緲穿越至今。“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仍在山谷迴響, 入目是溪澗、蒼蘚、筍蕨,興起步履 不停和山水人家閒話桑麻,興盡躲進小樓戒除燥氣,讀書寫字。
當人們在追尋桃花源的蹤影時,實際是 從我們親熟的世界出發,向著與這個世界接壤的渴望而去。冥冥之中,這種力量召喚我們來到蓬萊丘山谷。
當汽車沿著山路一直爬升,被赭石和紫羅蘭色渲染的夕陽大面積鋪滿車窗時,沒有什麼時刻比此時更令人難忘。隨著汽車攀爬終至山頂時, 兩邊樹林開始倒退,晚間的昆蟲在最後的日光下鱗羽發光,之後,看到山谷間更多的星星點點, 那些是頗具藝術建築風格的紅酒莊園,分散在梯田上,猶如寶石項鍊的吊墜,閃閃發光。接著山路蜿蜒迂迴至山底,連同最後那一抹橘色也被收進我們的相機。
我想,每一個山居者都有一顆躁動不安的心 吧,何以安放?唯有院子可以大行其道,天高地厚, 真正的大樂之野。
換一種方式過生活,是來到丘山谷內木蘭溝 民宿,體會旅人之間心有靈犀的默契。16 套民宿小院錯落有致排列在丘山腳下,滿山的蘋果園和 葡萄園與小院交錯而建,於是,當院子還沒出現時,遠遠地就能聞到它們的味道——果樹樹葉與樹幹, 陽光照耀漿果,混雜著海洋地理位置特有的溼潤 與清涼,讓一種既陌生又熟悉的氣息湧遍全身, 那是隨著大自然季節變化才會釋放出的寬厚與熱 情的撫慰。
木蘭溝民宿依舊保留了膠東民居特色,傳統的高頂木樑不僅沒有捨棄反而成為無須設計的設計。顯而易見,與城市裡鋼筋和水泥澆築的“鴿子籠”不同的是,“垂直拔起”的挑空式結構讓房間豁然開朗,獨特的坡式房頂增添了度假小屋的時尚氣息,也變化出更多創意空間。
房間內摒棄多餘繁雜的裝飾,以原木為主材的木樑、木柱、木床、木牆、木梯、木柵欄圍繞著悠然的意境鋪展開來,棉麻材質的床品、靠枕、檯燈、窗簾、沙發、檯布、矮凳穿插其中,這些簡單而樸實的材料,從顏色和紋理上都無比接近自然,不張揚、不矯飾,不刻意奉承誰的喜好, 只為呈現一個完整而淳樸的鄉居生活。
高頂木樑的民居傳統,反而成了民宿特色自然,不張揚、不矯飾,不刻意奉承誰的喜好, 只為呈現一個完整而淳樸的鄉居生活。
所有院子均呈四合院式客房結構,每個院子有 2~4 間臥房。或是榻榻米可席地而坐,簡約的線條和溫馨柔軟的二次元風格,充滿了日式生活美學;閣樓小屋增添了家庭親子游戲的氛圍,當大人和孩子一起玩捉迷藏、木頭人、丟手絹時, 擺脫電子產品,恐怕是當下人們的統一訴求;睡一晚膠東民居土炕,是體驗本地民俗的不二之選, 將鄉村生活的智慧營造於現代消費需求之中,傳統不會凋敝,還會生出新的希望。
或許,懂得堅持的人,都是長期主義者。若留在一個地方能與時間做朋友,唯有因在那裡活成了生活本來的樣子。
不甘寂寞的屋頂成就了木蘭溝另一處風景。
傍晚時分,太陽西落,天空充滿了如櫻桃和碾碎葡萄般色澤的光芒,在不知不覺的雲陣變化中, 連同呼吸隨著深淺與厚薄之間起伏變化。天宇浩瀚,僅僅是一場無須彩排的巡遊便如此迷人。當全部感官被開啟,耳朵變得更加敏感,因為風來得自然且隨心所欲,路過之時抖落時光縫隙,光線從樹葉間、指間炫耀般襲來,落在身上,變成茶杯裡細細碎碎的星芒。
山林生活自然少不了與苦茗為伴,一把泥壺、兩三盞杯、小方托盤,簡素大器就是飲茶人的世界了。又逢雨打芭蕉,好茶與趣書,寥寥數筆, 迴轉於心,倒是多了幾分禪意與仙氣。
踏實睡一夜好覺。清晨,撲面而來濃重的山氣, 入目七分蒼翠、三分花影。步行丘山,邂逅葡萄園的工人,找個機會聊聊關於那些你還不知道的 葡萄酒故事,探秘酒窖趣聞,接下來只需要帶著“傳 說”親身赴宴,享受在這幽謐山谷中才能釀造的酒莊級珍品。
如此看來,住在木蘭溝與葡萄園為鄰,似早有安排,它們都遵循著一個共同的理想,只有掌握時間的秘密,才能釀造生活的甜蜜。
所以才有羅斯柴爾德男爵酒莊甘願在這裡等待 11 個冬天,才允許第一款年份酒——“瓏岱” 帶著丘山谷的產地標籤開啟世界之旅。
所以才有了逃牛嶺酒莊“放縱精神的樂園” 傳說。“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丘山谷的恬適愜意,充滿生趣的山林之樂成就了逃遁的慾望,無須填滿,只是加深它就可以親身踏上這片土地。
清風對明月,茗茶對紅酒,木蘭溝民宿的鄉居生活與葡萄酒莊園的現代風尚從視覺感官到器物選擇都如此不同,文化碰撞帶來的強烈感染力和誘惑力,吸引著我們行至山谷最隱秘的角落, 開啟預設的場景。然而,當一人獨對空山,一心獨立於世,這兩者又像是一個故事的 A 面和B面,能在四時變幻中擁抱生活,才有敢於面對自己順境逆境的勇氣。雖居 山林,卻不封閉,隨時可以呼朋引伴, 紅泥小火爐,也可執此高腳杯。
初見木蘭溝時,只覺得山水之居 清新脫俗、情辭並勝。其名又不免想 到代父出征的巾幗女將花木蘭,解甲歸
田之時,牽著她的戰馬走在回鄉路上,是否也將半載風流、看半攜花酒,長居於這樣的地方。縱橫沙場一世,向死而生,隨後與那英雄的宿命緩緩告別,鐵石包裹的柔軟心腸徹底安放在田園生活,終得世俗之樂。
風景在時間中,唯春光明媚,夏花絢爛,秋後禪意,甜霜化水不能為,山居四時足以讓內心的種子生長為一棵樹,線條枝蔓繪製著同心輪紋, 攜心跳一次次接近無限圓滿,向約定的時間致以迫切的問候:還要走多少路,越過多少山丘,才能到達心中的“丘山”。
修仙地: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大辛店鎮木蘭溝村
《閣外蓬萊》
出品方:孫小榮工作室
出版社:中國旅遊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7月 第1版
孫小榮 《閣外蓬萊》策劃/主編
岑梅玲子 李潔/ 撰稿
《閣外蓬萊》簡介
孫小榮工作室一直以“文化旅遊·文藝新潮”為旅行圖書出版宗旨。2021年推出原創人文旅行圖書《閣外蓬萊》,已由中國旅遊出版社出版發行。蓬萊閣之於蓬萊就像是穿越時空的仙境,走進“閣內”我們都是追夢者,踏出“閣外”我們就是賽神仙。因為,“閣外蓬萊”的蓬萊,天地更為廣大,好酒好菜,閣下慢慢走。“小榮說”連載系列文稿,與讀者分享閣外蓬萊的神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