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休,北京地產行業的一名深耕者,擅長多盤硬槓+深度測評+硬核爆料,堅持原創輸出,只想說點實話。
最近,很多今年壹次土拍的專案陸續開盤了,一休這次想聊聊開發商的那點事兒,也來回顧下壹次土拍的情況,開發商排名不分先後,休哥想起誰寫誰吧。
中海
可謂“來勢洶洶”啊,當時申請了18塊地,從參與份數來說不算最多,但人家個頂個都是獨立參與,太有含金量了。
畢竟每塊地的保障金都是土地價格的20%,中海光保證金就交了142億,這數字足夠全款拿下2-4塊土地了。
昌平北七家的的新地塊,就天時湯山那塊,總價不過6.66億,您懂什麼概念了吧?
在房企“合縱連橫”的大背景下,中海愣是保持我行我素的風格,是個人物。
當然,偶爾也合作開發。比如,在石景山與“絕對土著居民”首鋼集團的合作專案天璽。在朝陽與首開共同搞的中海拾光裡,沒辦法,首開對於朝陽的土地資源太豪橫,不是錢的事兒。
土拍出場自帶光環的那種咖位,劇情順利的話,那就是大殺四方了唄?最後拿了幾塊地呢?
很遺憾,0。
沒錯,一個也沒拿呢。
當然,有10塊地,還沒出結果。處於高標準方案競報階段,中海依然是有很強的的存在感。
但,一切的點評取決於結果,成年人的世界要拿結果說話。
假設中海拿了1-2塊,那屬於常規操作,完全合情合理,沒啥大吹特吹的吧?假設最後拿得不太好呢。
中海的這種做法,可能有2個原因:
一、中海目前在北京在售新盤很多,已下證貨值很充沛。北京唯一東南西北到處開花的開發商,也是北京城多年的銷冠締造者,這都是事實。
拾光裡、甲叄號院、京叄號院、寰宇視界、寰宇天下天賦等多個樓盤在手。
且中海去年在北京是拿地最多的,土地儲備很是豐富,所以沒必要湊熱鬧。
二、中海只拿好的、利潤足夠的、好去化、好開發的,門檻高,不需要飢不擇食。資本是逐利的,人家的算盤打得明白著呢。
要不然就是地王級“現金流奶牛”專案,能高週轉,要不然就是利潤回報高的,咱慢慢賣。
以上的原因,很容易分析,完全說得通。
但即便如此,戰績太差的話,我還是會覺得挺說不過去的。
且聽我細細說來,之前我也說過,買房別隻看眼前,對於開發商也是一樣的。
也是兩個原因,相對更加深層次:
一、想必大部分的吃瓜群眾們都不太瞭解,中海曾經是全國Top 3的開發商,現在以銷售額來說,基本穩居第六。
現在中海內部喊出口號“重回前三”。
二、中海去年拿地挺猛的,不僅是北京,在全國都挺猛了。但是今年的拿地預算更高,1650億預算,比去年還高了25%呢。
基於以上兩點,一休不理解,如果您奔著前三去,兜裡又不差錢,那幹嗎要很畏首畏尾呢?
況且,不說宏觀,微觀層面北京是您長期的主戰場,領先優勢不小,品牌口碑也正值巔峰,戰鬥力滿格,沒必要踩剎車呀?
有人說:不能步子邁得太大,這話聽起來沒毛病,可現在的情況是人家不差錢。而且產品設計能力完全不吃虧,成本控制也是全行業第一,也有心想要做大。
總結:如果您是奔著考清華北大,那成績明顯還是不夠的。如果是奔著弱一些的985高校,那倒也足夠了,取決於你的志向。那句話怎麼說來著?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小故事:中海上次掉下來的原因就有土地不足,對土地要求太高。現在又到了歷史選擇的路口。。。
畢竟不是民企,搞那麼激進圖啥呢?踏踏實實退休不好嗎?
這東西,咱沒法說。怎麼講,都說的過去。一切結論,咱們還是得看最後結果,祝福中海。
卓越
算是黑馬,但也是情理之中。
這次土拍中,算是名聲大噪了,已經確定拿了4塊地。但是對於北京市場來講,大多數客戶都會感覺很陌生,但如果您總往深圳跑,應該聽到過。
何許人也呢?
1996年創立於深圳,民營企業500強,穩居百強房企。深圳的寫字樓大王,住宅領域也頗有建樹。
這次土拍中報名了11塊,即便後續那10塊毫無斬獲,那也算是戰績頗豐了。
土拍第一塊地,來自朝陽金盞,卓越成功拿下,開門紅,就此一炮而紅。預計是會獨立操盤,但是先有前輩中海率先收割了區域客戶,後有融創這種虎狼鄰居要直面硬槓,難度並不小,融創算是大家都不想碰上的那種競爭對手了,即便是近兩年封神的金茂也是要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了,很難佔到便宜。
除此之外的3塊都是聯合拿地,求穩。
昌平兩塊都是聯合中交,預計是卓越操盤,必須得高週轉了,兩塊地難度也很大,考驗的是成本控制,很多開發商無能為力的局面。
豐臺張郭莊是合作了首開,那問題就比較簡單了,卓越操盤幾乎是板上釘釘了。
其實卓越早就試水過北京,也是有野心的,只不過沒親自操盤過。
因為萬科也是深圳的,兩者走的比較近,老大哥帶著小老弟進京也是符合江湖道義的。
石景山五里坨的翡翠山曉、昌平北七家的翡翠公園,萬科的這倆高階盤,其實背後都有卓越的影子。
綜上來看,卓越雖然拿了地。但是對資金的要求是前提,也需要對樓盤設計能力、營銷能力拿出高水平發揮才行。
至於為啥並不好過,還非要拿地?這問題我之前的文中系統分析過。
卓越屬於為了規模,甘願放棄短期利潤的型別。
小故事:一家公司的發展其實和創始團隊密不可分,但是往往也會引入職業經理人,如果這經理人證明過自己,那這事大機率就靠譜。卓越現在一門心思提升規模,衝進全國前20。而新的主帥陳凱,恰恰很擅長做這件事,他在陽光城和中南的成功,確實有機會複製在卓越身上。只不過他需要充分授權,老闆得閉嘴。
中交
全名: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央企。
與卓越類似,潛心追求規模中。
中交是綠城背後的男人,妥妥的大股東。
小故事:融創當時收購了綠城,本來都談妥了,融創的人已經進入綠城開始交接工作了3個多月了,管理層都換了。但綠城創始人宋衛平先生突然反悔了,要籌資贖股,但礙於錢也不太夠,就又把中交引入了進來。於是乎,大股東從融創變成了中交,其中江湖恩怨不少。
現在的中交身上總能看到綠城的影子,綠城也有中交的味道,相互影響。
可見中交是注重產品力提升的,但獨立操盤的時機可能還沒到,品牌稍顯不足。
但是人家沒閒著,定下了“衝擊央企前三”的小目標。第一第二自然是保利發展和中海,地位穩固,綠地雖然也排名靠前,但因為是上海的國企,不作數。
梳理一圈發現,那中交勢必要把華潤、招商這倆兄弟拉下馬才行,雖說最近幾年這哥倆運勢不太行,但難度也還真不小哇。
但是要為中交點贊,四個字,敢想敢幹。
中冶
同樣是央企,五礦集團旗下的。沒說的,有信託兜底,就是幹,就是拍,不怕算錯賬的那種。
算是小黑馬,這次拿了兩塊地,東壩和大興新城,高總價的偏遠地塊敢下手,拼殺慘烈的朝陽也能虎口奪食。
碧桂園
碧桂園這幾年在北京外圍一直徘徊呢,想往城裡挪一挪的想法還是有的。
但是沒有“產品調性”類似的恆大那麼敢幹,恆大除了起步階段在密雲以外,房山和順義也有了一片山頭,而且業績也還真行,開盤促銷這事是沒人能幹過恆大的。
碧桂園最近一直慢慢悠悠的,報名了7塊地,朝陽、通州、昌平、大興、密雲、延慶。
但目前僅有一塊入賬,通州副中心,位置地段倒是還不錯,真挺適合碧桂園用來再次過渡的。這地塊自持的面積太大,一時半會是不可能有利潤的,算是一個燙手山芋。
碧桂園目前主要是在延慶做京源著專案,定位本地改善群體和北京城區的獨家養老休閒群體。
這次土拍,本來一休預計延慶南菜園的土地碧桂園應該會重點跟進,因為符合碧桂園的樓盤定位,而且與其之前專案距離很近,拿下來做超大社群持續深耕很可行的。
不料中駿+金輝,竟然花了45.2億,售價5.9W,驚呆了。稍微研究了一下土地情況,看來碧桂園也認為不太值當了。話說回來,中駿未免也太太飢不擇食了吧?出發點是兜底,我咋感覺是砸手裡了呢?
不得不說,這幾年碧桂園不激進了,新戰線沒太開發,老戰線也有點沒守住。
這是好事,直觀優勢來說紅線碰的少了,比老對手安穩了很多。這也是壞事,土儲問題關係到一兩年以後的江湖座次,照這樣下去,碧桂園Top 3可能不保了,融創快馬加鞭中。
萬科
地產行業綜合實力口碑的翹楚,最近幾年在北京不太敢出手了,他們的觀點:北京土地挺貴的,不太值。
曾經高喊“活下去”的萬科,在北京難道就撒手人寰了?要撤了?
不好說,隨著創始人王石和北京地區明星經理人毛大慶的離開,萬科穩重了很多,或許也和曾經的寶萬之爭有點關係?咱也不知道,反正就是拿地特謹慎。
但北七家那塊地,也有點太遺憾了吧,總價不高啊,萬科也誠心想要啊,最後就沒太拼。
但為萬科擔心就大可不必了,沒準他們有其他留在北京的方式呢,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接手泰禾,機會不小哇。
一休突然想起一事啊,北京土拍史曾經發生了一樁“慘案”。
小故事:前些年,也有一次土拍新試點,有擔當的萬科積極響應,最後在永豐拿下來一塊地,100%自持。事後,領導們感覺,很尷尬,說好的供地,最後供了個寂寞?萬科也很尷尬,這還咋玩啊?瞬間套牢,成為固定資產。本想著,監管機構會網開一面,想想辦法,可是... ...
好吧,萬科自己想辦法,鬱亮親自出面,拉上了小米的雷布斯,要給小米搞“員工住宅”,訊息發出去了,合影都發了。最後被監管機構叫停,可能萬科就是從那開始看明白點什麼吧。
(題外話:小米的福利還真不錯,一直想著員工住房這事呢。後來“賊心不死”,和華潤聯絡上了,在8號線始發站昌平朱辛莊搞了一個萬橡華府。)
平安
報名了11宗土地,其中有3宗是獨立拍的。
即便真自己拍下,大機率也不會自己開發的,引入一家產品力不錯的民企是其常見做法。很講規矩,不貪吃。
雖然暫時沒斬獲,但是人家才是房地產的深度玩家,財神爺級別,阻擊個央企不成問題,財務投資的集大成者。
他們不生產房屋,也不是房屋的搬運工,但屬於資金的搬運工。枯燥乏味,樸實無華,食物鏈更上游。
綠城
與去年剛回北京的那種激烈拼殺是完全不同的,那時候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重回北京心切。
今年拿地,顧慮多了一點,昌平東小口和生命科學園的兩塊,都是近乎堅持到了最後,真想要,但是也真堅定,不衝動消費。
綠城今年在杭州土拍,也沒多少進展,不太應該啊,杭州是大本營啊。
是不是大股東中交的資金要留作自用?莫非不是親生的,待遇差別這麼大?誰也說不好。
合生
基本也沒參與土拍,現在貨值不少了,北京夠玩一陣的了。
而且舊宮合生ME悅與分鐘寺合生縵雲的專案畢竟都沒回流資金呢,想拿地,可兜裡也不太允許,乾脆不去了。
旭輝
很想拿地,單從土拍成交地塊中看不出來,但如果瞭解全過程的話,會發現,旭輝其實有多個地塊都是最後敗北的,忙活了半天,暫時沒結果。
究其原因:與同屬於民企的陽光城有點類似,豁不出去,不夠狠,總差在最後那一下。
一休瞬間又想起了旭輝在房山的旭輝城,是不是還有這心結沒開啟呢?
也挺有故事,旭輝也被“玩”過,有苦難言.
建發
又是一個來北京闖蕩的狠角色,低調到不像一個世界500強。
去年與融創的合作模式嚐到了甜頭,石景山的長安和璽賣的還可以。今年發揚光大,反正咱有錢,品質房企合作咱就得廣撒網。
不差錢,但也不是傻子,閩系廈門國企。
建築方面很有資源,因為出資最多,所以也會要求冠名權利,比如“和璽”這倆字,就是人家的產品線。
說明什麼呢?
並不是地主家的傻兒子,精明著呢,這是要逐漸重倉北京了,為以後自己在北京的品牌知名度打基礎呢,只不過萬事開頭難,先拿錢鋪路,交點學費。
融創
常規操作,拿下兩塊。畢竟算是剛回歸北京市場沒多久,可不能再斷貨了,穩妥點。
拿下金盞地塊,符合融創高階產品、改善客群的定調,不太在乎周圍對手是什麼實力。
石景山衙門口的那塊,算是識時務者為俊傑,聯合一級開發一起搞,把握性更大,沒有無緣無故的合作,尤其是公司實力不在一個級別的時候。
融創雖然風評偏激進,但是人家還是很一套價值觀的,財務實力其實沒什麼問題,這裡一休也深度研究過,可以單獨私信探討。
小故事:
截止目前,22城集中供地中,今年的地王就是融創,而且比第二名保利的拿的多了一倍,保利拿了10塊,融創收了21塊。
而根據2020年樂居財經的統計,全國土地儲備最多的也是融創。
說明什麼呢?
一休有兩個推斷:其一,現在的老6中海進不去Top 3,可能他們自己也心裡有數了,畢竟老4融創和老5保利,依然這麼拼,根本不能拉下馬。其二,碧桂園和萬科,有可能跌出前3,補位的可能是融創,融創+保利的可能性相對低一點,但是也有機會。
華潤+保利+金地
或許是在海淀永豐版塊嚐到了聯合開發商的甜頭,這次華潤+保利+金地組成鐵三角。
這哥仨太有趣了,都很想拿地啊,他們一起申請了16塊地,暫時只拿下來1個。據說華潤的老總很生氣,一氣之下,橡樹灣漲價了。
金地是報名最多的,24塊,其中有2塊是獨立拿地,多心切啊這是?
保利其次,報名了23塊地,華潤報名22個。
如果三者能拿下朝陽的,估計就是金地操盤了,金地這幾年在朝陽積累了太多口碑,很有存在感。
招商
與華潤的情況類似,超級大央企開發商,這次也僅僅搞了一塊。
今年招商也挺發力的,目前全國範圍內拿地是第四的。
感覺有點經驗不足?但是不應該呀,大央企們在其他城市已經有過經驗了。
首開
北京市場的“大哥級”人物,長子那種感覺,本地國企,親兒子。
都知道中海是北京的住宅的銷冠級,但土地的銷冠卻是首開。
去年和金地合作的挺不錯的,華樾國際一期二期弄的挺溜的。
但今年首開版鐵三角少了一位,還去了對方陣營,補充進來了另一方,首開+旭輝+建工的組合。嗯,旭輝依然是首開的好夥伴,估計如果真拿下,那必然是旭輝操盤了。
至於是金地主動離開?還是首開有了新歡,不好說。
一休只知道現在首開的日子確實不會很好過,資金有點吃緊了,大哥自己也不寬裕。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報名了21塊,僅次於金地保利華潤,起碼咱也得拿一兩塊,要不然還真不好意思混。另一個角度來說,首開畢竟還有“兜底”的職能,所以很多遠一點的地塊,也得懂事,比如大興機場那邊榆垡的地塊。
先寫這麼多吧,已經5000多字了,真是逢寫必多,哎,一個行業浸淫多年,想說的能說的太多了。
還是那句話:有啥想問想說的,可留言,可加關注後點私信提問。
本文首發於【一休侃房】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