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5000米,
是生命的禁區,
也是生命的源泉。
在青藏高原腹地、長江源區,
問當地牧民,
腳下的河流叫什麼名字?
他們可能會說,
這是沱沱河、當曲或楚瑪爾河。
儘管他們距離長江源頭不過十幾公里的距離,
知道這些河流來自雪峰冰川,
卻不關心它們最終流向哪裡,
也難以想象,
這些涓涓細流將一路向東南奔騰,
化作亞洲第一長河。
若在長江盡頭、面朝東海的都市中,
問城裡的孩子,
這條大江來自何方?
他們可能會想起課本里說的,
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脈的各拉丹冬峰,
但只知道,那是一個遙遠的地方。
01.尋找長江源
長江,
是我國第一大河,
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之一。
但在漫長的歷史中,
長江源一直籠罩著神秘的面紗,
沒有定論,甚至有不少謬誤。
圖片|鄂陵湖,位於黃河源區。我國古代王朝大多興起於黃河流域,更重視對黃河的治理,因此對黃河之源幾經探尋,到唐宋時已大致確定黃河源方位,將其稱為“星宿海” · 攝圖網
我國現存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貢》中,
有“岷山導江,東別為沱”之說。
戰國時期的大儒荀子也認為,
“江出於岷山”。
這是古人對長江源的誤解。
他們認為長江的正源是岷江,
而錯將長江上游的金沙江當做支流。
一來是岷江下游水面比金沙江寬闊,
給人一種岷江更加源遠流長的錯覺;
二來古時岷江通航,人煙興旺,舟楫不斷,
而金沙江大都流經蠻荒之地,
且水急灘多,難以通航。
到唐代,
人們對金沙江上游的通天河已有相當瞭解。
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後,
漢藏之間因入貢、請婚、下嫁、和盟、貿易等往來不斷,
形成了從西藏經青海再到長安的“唐蕃古道”,
通天河玉樹一帶是當時的交通要道。
可在此後數百年,
人們也沒有發現
通天河與長江源頭或下游的關係。
直到晚明時,
旅行家徐霞客勇敢地向學術權威發起挑戰。
圖片|長江上游的通天河莫學大拐彎,位於青海玉樹 · 圖蟲創意
徐霞客經過長途跋涉,到雲貴高原實地考察,
撰寫《江源考》一文,
糾正了關於江源問題的錯誤,
明確指出,
流至宜賓與岷江匯合的金沙江
才是長江的正源。
這名出生於長江下游的知名“驢友”,
終其一生也沒能溯江而上,
到達長江源,
但他的猜想將對長江源的探索引入正軌。
在徐霞客跋山涉水的同一時期,
和碩特蒙古興起,
在其首領固始汗的帶領下從新疆進入青海,
居留青藏地區七十餘年。
其中有部分牧民駐紮於長江源附近,
故今江源地區的許多山脈河流
均為蒙古語名稱,
但他們也不知道,這些河水流向何方。
和碩特蒙古歸附清朝後,
清廷為繪製全國輿圖,
多次派出專使探尋長江源。
可在當時的條件下,
普通人難以克服長江源的惡劣氣候和高海拔。
這些朝廷使臣無法深入江源腹地,
分不清哪條河才是長江正源,
只能“望源興嘆”,
寫下“江源如帚,分散甚闊”的感慨,
將那個神秘世界留給後人。
歷史的兩條暗線,
流淌在歲月長河中,
安靜地等待相交的那一天。
近代以後,不僅是中國人,
連許多外國人也在探索長江源的秘密,
他們以考察、探險等名義,
深入青藏高原活動。
據不完全統計,從1864年至1935年,
到達青藏高原的外國探險隊就有146人次,
其中英國人韋爾伯曾於1896年
到過長江北源楚瑪爾河一帶,但一無所獲。
這一時期,
關於長江源的研究有了新的謬論。
有學者提出“江河同源於一山”的錯誤說法,
以為黃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山北麓,
那長江就發源於巴顏喀拉山南麓。
這一訛傳直到建國後還很有市場,
曾被印於中小學的地理教科書中。
圖片|年保玉則國家公園,坐落於巴顏喀拉山東段,青海省久治縣境內 · 攝圖網
揭開長江源的神秘面紗,
還得靠中國人。
20世紀70年代,
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長江水利委員會)
與其他有關單位,
組成長江源頭採訪調查組,
冒險向“生命禁區”進發,
在嚴重缺氧的惡劣環境下,
騎馬深入長江源的冰川雪山。
長江於萬年冰河的守望中,
等來了第一支來到其源頭的科考隊,
而他們正是她千百年來無私哺育的兒女。
這是長江歷史上的第一次,
也是中華民族的第一次。
經過此次考察,
中國人探明瞭江源的地形與水系,
確定沱沱河為長江正源,
而這條河流的發源地不在巴顏喀拉山南麓,
而是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峰
西南側的姜根迪如冰川。
這次考察將長江的全長增加到6300多公里,
長江取代密西西比河,
成為世界第三長河。
02.長江三源
青藏高原巍峨的高山之上
終年積雪,冰川高懸。
冰雪消融的季節,
南北對峙的崑崙山和唐古拉山之間,
長江源區一股股融水匯成寬約400公里的扇狀水系,
分佈著大大小小十幾條河流,
其中有三條主要河流,即長江三大源流:
正源沱沱河、南源當曲與北源楚瑪爾河,
流域面積共10餘萬平方千米。
長江三源有不同的地質地貌與生態景觀。
正源沱沱河水,
從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峰的冰川群傾瀉而下;
南源當曲水則主要源自
唐古拉山脈北坡的泉眼、湖泊與沼澤溼地;
北源楚瑪爾河,
主要來自可可西里腹地的湖泊群以及崑崙山的冰川消融。
圖片|各拉丹冬峰東坡崗加曲巴冰川,長江源頭之一 · 圖蟲創意
萬里長江從各拉丹冬峰出發時,
僅是一條寬約3米、深0.2米的溪流,
冰水自南向北在谷地中流淌,
被稱為“納欽曲”(意即從大坑裡流出的河水)。
這是沱沱河的雛形。
作為唐古拉山脈的主峰,
各拉丹冬峰海拔高達6621米,
冰川面積790平方千米,
是長江源區冰川最集中的地方,
猶如一座天然的巨型水塔,
孕育了長江的生命。
當地先民為這座高山取名時,
實在找不到合適的語言來描述內心的震撼,
只好稱其為“各拉丹冬”,
意即“高高尖尖的山峰”。
據統計,長江源區共分佈冰川627條,
總面積為1247.21平方千米,
儲量983億立方米,
約等於9500個杭州西湖的蓄水量。
在各拉丹冬峰西南側5公里處,
冰雪雕琢的世界中,
一組巨大冰川呈半弧形緊緊簇擁著雪山,
它們的尾部有數公里長的冰塔林,
如鬼斧神工切割雕琢,千姿百態。
藏族人稱之為“姜根迪如冰川”,
意為“人越不過去的地方”。
如今,海拔5400米的姜古迪如冰川腳下
豎立了長江源環保紀念碑。
這些冰川的融水,
即為沱沱河源頭之水。
從交錯的山巒之間流下後,
沱沱河接納無數溪流,
形成樹枝狀的河網,
流經沱沱河沿時,
河床變得寬闊,流速平緩,
寬度達20-60米,開始顯露長江的浩蕩本色。
近年來,長江源的南支當曲不落下風,
關於當曲應該作為長江正源的呼聲居高不下。
十多年來,
隨著空間資訊科技、先進測繪儀器的發展,
科學家們發現,
當曲長為360.34千米,
比沱沱河長11.71千米,
且水量、流域面積都居長江三源之冠。
按照“河源唯遠”的說法,
有專家建議將當曲認定為“長江正源”,
但至今未有定論。
當曲,其藏語名意為“沼澤河”,
位於青海玉樹雜多縣西部。
作為長江三源中水量最大的河流,
當曲發育了世界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沼澤溼地,
平均海拔在4600 米以上,
亦是長江源地區溼地面積發育最大的區域。
圖片|囊謙乃嘉瑪神山,位於當曲東部水系扎曲河畔 · 圖蟲創意
與沱沱河、當曲的正源之爭相比,
北源楚瑪爾河從不顯山露水,
似乎是長江三源中最沒牌面的一個。
楚瑪爾河源出崑崙山南支的可可西里山東麓,
主要接納崑崙山南坡的冰雪融水,
河湖相連,沙灘廣佈,
在長江三源中特立獨行。
楚瑪爾河流域地勢高亢,
是長江最冷的一個源頭,
也是全國最冷的地區之一,
恰好與其低調相符合,
多年來平均氣溫為-5.7℃。
正因如此,
楚瑪爾河冬夏季水流差距巨大,
夏季如大河,冬季像小溪,
甚至斷流,稱為“連底凍”,
意思是整段河水全凍住了。
長江之水天上來,
朝著不同的方向,
在源區跨千山、納萬水。
到青海治多縣西部的囊極巴隴附近,
長江正源沱沱河與南源當曲,
以及布曲、尕爾曲等長江源支流,
匯流而成更加波瀾壯闊的通天河。
這是長江上游另一個重要的幹流河段。
通天河,
這條《西遊記》故事中唐僧師徒落難的河流,
一路穿山過峽,
又在曲麻萊縣以西將楚瑪爾河納入其中,
河水猛增,洶湧澎湃,
流至青海玉樹的巴塘河口,
進入著名的金沙江河段,
直至奔騰萬里,注入東海,完成長江之水的旅途。
03.三江之源
青藏高原,
不止有長江的源頭。
自世界屋脊隆起後,
亞洲六條大河
先後從這個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地方誕生,
包括長江、黃河、瀾滄江(湄公河)、
怒江、雅魯藏布江與印度河。
圖片|三江源地形圖(審圖號:GS(2012)2285號) · 中國地圖冊·地形版
位於我國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
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匯水區,
被稱為“三江源”。
這裡被譽為“中華水塔”,
是大陸上最神秘的區域之一,
也是生態的淨土,
有著獨一無二的壯美與風情。
在三江源,
每時每刻都上演著“神奇動物在哪裡”。
這裡群山起伏,人跡罕至,
卻又充滿生機,
是高寒生物棲息的樂土。
迄今為止,
已在三江源地區發現藏羚羊、野犛牛、
雪豹、白唇鹿等16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岩羊、藏原羚、棕熊、猞猁、盤羊等
35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以及黑頸鶴、金雕、藏雪雞等珍稀鳥類。
但隨著人為開發、冰川退化、
荒漠化與草地退化等問題日益突出,
這片生態淨土也陷入了重重危機。
上世紀90年代,
大批偷獵者湧入長江源頭及周邊地區,
大肆捕殺藏羚羊,野生動物數量急劇減少。
當地政府與民間組織的反偷獵武裝,
在極為簡陋的條件下與偷獵者展開了殊死搏鬥。
1994年,
治多縣西部工委的索南達傑為保護藏羚羊,
孤身與多名偷獵者
在可可西里的太陽湖畔展開槍戰,
因寡不敵眾,中彈犧牲。
臨終前,
索南達傑還保持著射擊的姿勢,
在酷寒的曠野中,猶如一尊堅毅的冰雕。
為了紀念索南達傑,
可可西里保護區的第一個保護站以他的名字命名。
近年,為加強對三江源的環境保護,
我國已建立“三江源國家公園”。
在三江源,
可以從一望無際的“無人區”中,
發現少數幾戶人家。
這裡海拔高,氣溫低,
氧氣稀薄,氣候惡劣,
至今鮮有直通的公路。
距離長江源區最近的109國道,
始建於上世紀50年代,
直到2003年才鋪設瀝青,
但國道以西仍是傳統意義上的無人區,
沒有手機訊號,沒有現代建築,
彷彿身在外星,與世隔絕。
自強不息的中國人,
卻自古在大江源頭站穩了腳跟。
居住在長江源區的玉樹藏民,
在冰川下搭建帳篷,
身穿寬袍大袖的藏服,
喝著第一口長江水,
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
這些年來,每個到長江源的探險者,
都會在姜古迪如北川右岸的平地上,
看到藏民南木扎一家的房子。
南木扎幾乎成了長江源的導遊,
為每一個來長江源的客人沏起奶茶,
講述長江源的故事。
他們一家放養著200只羊,
在長江源區悠然自得,
堪稱“萬里長江第一家”。
長江的第一滴水,
從聖潔的雪山落下,
輕盈地流淌。
萬里長江將源頭的水
獻給了山川日月,
留給了江流湖泊,
滋養了雪域高原的精靈,
也映照在藏民純潔的雙眸中。
這是天地之間,
偉大而脆弱的淨土。
圖片|在長江源,可以一睹“網紅表情包”藏狐的真容 · 攝圖網
... 完 ...
參考文獻
朱汝蘭:《長江傳》,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
鄧輝:《同乳共生:長江流域的少數民族》,武漢出版社,2006
徐曉光,稅曉潔:《大江源記:三江源生死之旅》,青島出版社,2009
楊勇:《長江源的今天》,《旅遊》2019年第03期
陳進:《回首尋找長江源》,《中國三峽》2020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