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長
暑期裡,和小編一起走進博物館
來聽“化石”講述時間的故事
……
中國地質博物館
收藏了恐龍系列化石、史前生物化石、礦物標本等國家珍品20餘萬件
涵蓋了地學中的各個領域
在與中國現代科學同步發展的歷程中
積澱了豐厚的自然精華和無形資產
1933年
在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第一化石點中
考古工作者發現了這件紅色灰燼標本
這塊標本是“北京人”學會如何使用天然火的有力證據
見證了人類群居生活習慣中的一個重要飛躍
1965年
地質工作者錢方等人在雲南元謀那蚌村附近
發現了兩顆“元謀人”牙齒化石
根據對化石出土層位、伴生動物化石的研究以及古地磁方法
測出了“元謀人”的生活時代距今已有170萬年的歷史
小小兩件標本
是人們在追尋生命演化的軌跡
探究歷史演變奧秘的途中所邁出的一大步
一顆顆“化石”沉澱在億萬年間文明的長河之中
輕輕講述著歲月的更替和變遷
濃縮成了一部有關地球與生命科學的歷史畫卷
北京自然博物館
是新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籌建的
第一座大型自然歷史博物館
館內陳列的展品涵蓋古生物、動物、植物和人類學等領域
以生物進化為主線
展示了生物多樣性與環境的關係
構築了一個地球上生命發生、發展的全景圖
中華侏羅獸標本
是北京自然博物館中的“鎮館之寶”
該化石儲存了中華侏羅獸長約2.2釐米的不完整頭骨
以及部分頭後骨骼、完整的前肢骨骼、殘留的軟組織印痕等
研究人員透過對該化石進行分析發現
中華侏羅獸具有較強的攀爬能力
這個能力幫助它們在被恐龍和其他脊椎動物所統治的
侏羅紀時期生存下來
為真獸類哺乳動物開闢了一個新的生態位
也為其之後的繁榮演化確立了堅實的基礎
中華侏羅獸化石的發現
是研究哺乳動物演化史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這位“來自中國的侏羅紀母親”
穿越了時間,跨越了歷史
指引著人們探尋來自1.6億年前的神秘與未知
外形似鳥,體型如雞
一對黑白相間的羽翅,一簇紅褐相雜的絨羽
羽毛覆蓋全身直至腳趾
赫氏近鳥龍打破了人們對於恐龍固有形象的認知
研究人員透過對赫氏近鳥龍化石上儲存完好的羽毛樣本
進行多次測量和統計
識別出了組成羽毛結構的“黑素體”顆粒
完成了對赫氏近鳥龍的全身羽毛顏色的復原
從龐大凶猛的陸地動物,到小巧靈活的“天之驕子”
億萬年後
“化石”帶領人們溯源“恐龍飛上枝頭”的演變過程
揭秘了在同一纖雲碧天下
各種恐龍、鳥類的羽毛顏色各不相同,色彩繁多的原因所在
“化石”邀你共赴一場夏日故事會
一同觀看自然演化之印記
聆聽史前生命之浩歌
感受生態永珍之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