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蒸蒸日上的女性體育職業化熱潮,品牌營銷該怎麼做?講好品牌故事,保障區域市場權益,以及更加重視女性使用者的感受,是可供品牌深度思考的方向。
2021,女性體育新時代元年
2021年,可謂是開啟女子體育新時代的一年。
在東京奧運會上,中國奧運代表團獲得的88枚獎牌中,女性選手參與了其中的53枚;而在整個中國奧運軍團431名運動員中,女選手有298人,佔比達到了69%。
同時,不僅是中國隊,在其他幾個大國的奧運代表團中,女性也紛紛佔據了主導的位置。
例如,613人的美國奧運代表團,女運動員有329名,佔比53.7%,39枚金牌有23枚來自女運動員;376人的英國奧運代表團,女運動員有201名,佔比53.5%;335人的俄羅斯奧運代表團,女運動員有185人,佔比55.2%。
而縱觀東京奧運會全部男女運動員的參賽比,已經達到了51%和49%,是歷史上最「性別平等」的一屆奧運會。
更多的賽場參與度,也為女性運動員在場外帶來了更多的商業回報。
以國內的女性運動員為例,擊劍金牌獲得者孫一文,在奧運奪金後受到了Kappa、OLAY、壽全齋、顧家床墊和燕之屋等多家品牌的青睞;東京奧運首金獲得者楊倩,成為了吉利亞運推廣大使、極氪零世代大使、太平鳥時尚女裝Super China和小米CIVI的品牌代言人;奧運帆板冠軍盧雲秀代言鎂信健康......沒能獲得獎牌,卻也在奧運會上表現出色的女足核心王霜,也獲得了運動飲料佳得樂的代言邀約。
此外,在冬奧箭在弦上的大背景下,中美混血的天才滑雪少女谷愛凌也獲得了包括凱迪拉克、蒂凡尼、維密、雅詩蘭黛、中國移動、中國銀行、安踏、蒙牛在內的眾多品牌代言邀約。國際化、次世代、冰雪專案、女子體育......出生於2003年的谷愛凌,滿足了品牌們對於未來優質體育偶像的一切想象。
當然,在目前的世界職業體育體系下,女性運動員獲得市場機遇和媒體關注的整體水平,距離男性運動員仍有不小差距。但伴隨著女性體育職業化的日趨完善,以及女子力崛起的社會風潮,女性體育蒸蒸日上的發展前景已經毋庸置疑。
那麼,回到一個本源問題:當今新時代下的世界女子體育,究竟長什麼樣?
世界女性體育市場,現在長什麼樣
今年8月,英國知名的資料調研機構YouGov釋出了一份《2021女子體育全球報告》(報告原文見文末)。這份報告深入調查了包括中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德國、印度、義大利、日本、墨西哥、西班牙及阿聯酋共13個國家的女子體育現狀,展現了國際女性體育的市場發展趨勢。
而在體現女性體育的發展潛力之外,這份長達61頁的報告,也為品牌的營銷和推廣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和趨勢解讀。
我們從中甄選了一些重要資料,供各方參考:
要點一:女子足球是最受歡迎的女性體育專案;
在全球範圍內,作為「世界第一運動」的足球,同樣是最受關注度的女性體育專案。全球最具有號召力的女性體育大型賽事是FIFA女足世界盃,其次則是網球和籃球的各項賽事。而近年來突飛猛進的女子電競,也在TOP榜單佔據了一席之地,僅次於足/網/籃三大傳統專案。
要點二:小威是最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女性運動員
個人榜單方面,女子網球運動員則佔據了TOP榜單的半壁江山。塞雷娜·威廉姆斯是目前全球知名度最高的現役女性運動員,排在第二位是已經退役的俄羅斯網球選手莎拉波娃,點燃東京奧運會主火炬的女子網壇新巨頭大坂直美位居第三。美國女子體操選手西蒙娜·拜爾斯是排名最高的非網球運動員,梅根·拉皮諾則是排名最高的女足球員。
要點三:女性體育傳播,仍然高度依賴於個人社交圈
根據YouGov的報告,大型國際賽事的舉行,依舊是推動人們關注並參與女性體育的主要因素。
此外,吸引人們助力女性體育的原因還包括:年輕時親自參加過相關的女性體育活動;家裡有參加體育活動的女性成員;有朋友或同事在女性體育聯盟、俱樂部或相關組織工作等。
由此可見,社交圈子,仍然是影響人們對於女性體育態度的重要因素。
要點四:「比賽水平低」不再是人們不關注女性體育的主因
有趣的是,依據調查結果,儘管女性在速度、力量、體能等方面與同級別男運動員仍有天然差距,但這些先天身體因素對比賽質量所造成的影響,幾乎已經不再是影響人們關注女性體育比賽的原因。「女子比賽沒有男子比賽好看」等認知,已經是過往的印象流。
相反,阻礙人們關注女性體育的推手,反而來自於媒體和品牌自身——低頻次且低水平的媒體內容,以及缺乏女子體育基本認知的營銷宣傳,都對女性體育在大眾及社會的形象產生了負面影響。
而在其中,最關鍵的問題,仍然是主流媒體對於女子體育「十分有限」的關注。
在調查中,40%的受訪者認為,相對於薪酬、商業贊助和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媒體對於女子體育的主動關注度不足,仍是導致女子體育不受關注的最主要體現。畢竟,下降的社會關注度,反過來又會對媒體關注度造成負面效果,造成惡性迴圈。
而依據中、美、英等各國的調查結果,如果媒體願意主動製作更多的有關於女性體育內容,人們也願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像關注男子體育專案一樣,去關注女子體育。
要點五:社交媒體,是年輕一代關注女性體育的主陣地
這個要點似乎並不令人稱奇——畢竟不管是體育還是其他領域,年輕人們會透過手機上的社媒App關注一切。不過,在線上社媒眾多的內容之中,女性體育的相關內容仍能脫穎而出,吸引關注並展現出巨大的可發展潛力,仍然是值得行業人士欣喜的事情。
在調查中,有三成人將社交媒體作為了關注女性體育的主要渠道
這一趨勢,在年輕人身上體現的愈發明顯。
根據報告中的另一份樣本,55歲以上中老年群體對於女性體育的興趣,基本是由奧運會、世界盃等大型賽事所驅動,如同國內對於中國女排的情感一樣,其支援球隊的行為,不單單是因為專案本身,而是出於一份對於國家的自豪感與榮譽感。
而18-24歲的年輕受眾就不同了。在本次調查中,有不少年輕人表示,他們關注女性體育,不是因為任何與比賽相關聯的因素,僅僅是因為女性體育的相關內容(漂亮的照片或有趣的影片),在他們的手機資訊流中出現了,因此獲取了他們的關注。
所以,無論是針對父母一輩的短期營銷策略,還是針對年輕人們的長期教育策略,對於品牌營銷來說,在女性體育領域,「看人下菜碟」就變得十分重要。
品牌的三大錦囊
面對新時代的女子體育熱潮,品牌該怎麼做?YouGov也在報告中,給出了他們的三大洞見,我們也進行了簡要的分析總結:
· 女性體育,更需要「講故事」
在全球範圍內,大多數人都看到了女性體育在「場上」的全方面進步——包括比賽質量及轉播贊助等方面。 但是,想要使得女性體育獲得更廣泛的社會認同,在「場外」的故事化傳播也是必須的,這是需要品牌和媒體共同思考的課題。
甚至,直接點說,與男子體育一樣,「講故事」同樣是女性體育傳播的核心——如果要讓觀眾在比賽結束之後,繼續對運動員保持關注度,就需要透過故事化的傳播,使得觀眾與運動產生共情。
當然,與男子比賽一樣,偶爾的乏味比賽可能會讓專案與運動員缺乏吸引力。但「講故事」的核心,便是透過內容包裝,把運動員場上的競爭,與場外的人際關係、品牌競爭及社會熱點編織在一起,這樣的敘述才會變得更有說服力。
即將參加冬奧會的谷愛凌 可謂是如今品牌最搶手的中國運動員之一(圖為谷愛凌為Tiffany拍攝的宣傳照)
女性體育顯得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是人們缺乏對於女子賽事、俱樂部及運動員的瞭解。不同於男子體育的海量媒體關注,許多女子體育的相關資訊在網上總是變得難以搜尋。儘管有全世界共同關注的奧運會或世界盃等全球大賽,但僅僅依靠四年一次的賽事,對於品牌進行持續性的形象宣傳總是不利的。
因此,品牌不妨在大賽空窗期,尋求一些諸如攀巖、街舞等新興小眾賽事專案,針對一些明星運動員,進行「故事化」的贊助宣傳。雖然這些專案眼下吸引的受眾不多,但他們在年輕一代中的發展潛力,是不可估量的。
那麼,說到「講故事」,針對不同市場推出不同的故事版本,同樣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 保障在「區域市場」的營銷權益
毋庸置疑,明星球隊或明星運動員,是吸引關注的重要驅動力。因此,相比較於贊助賽事,品牌投資贊助指定的運動員和團隊,傳播效率也將更高。
但是,鑑於女子體育的職業化發展仍在上升期,根據YouGov的報告調查,在女子體育界,即使諸如小威、大坂直美這樣的現役頂流女子運動員,在全球不同市場的識別度與認同度仍然有極大的差距——例如在我國,這兩位國際網壇巨星在國內市場上的吸引力,就不一定比孫一文、楊倩等本土女子新星更高。
因此,對於品牌和贊助商來說,鑑於女子體育明星在全球不同地區的認知度,在簽約品牌大使時,重點確保區域市場而不是全球市場的權益,將是價效比更高的選擇。品牌必須正視各區域市場的差異性,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制定出符合區域化特點的經營戰略和營銷推廣策略。
而「區域市場」的概念,也不僅僅是地域上的區別——使用者年齡或使用者性別所造成的「區域市場」,同樣是贊助商在選擇代言大使時需要考慮的問題。畢竟,單個運動員在不同人群中的影響力總是有所不同的。在中年人或老年人群體中具有號召力的明星,在年輕人那裡就未必好使;在男性群體中具有認同度的體育明星,女性群體未必就買單。
這就要聊到品牌需要注意的第三點:分清你的目標使用者。
· 更加重視女性使用者的感受
的確,男子體育眼下的市場受眾更多,賽事影響力也更大——但這樣也就意味著,品牌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去保障他們的市場權益。而YouGov的報告卻給出了兩點有意思的結論:
1. 男性比女性更有意願觀看女性體育比賽;
2. 女性更青睞贊助女性體育或運動員的品牌,而不是與男性體育合作的品牌。
同樣的專案,贊助女性體育的品牌,總是能獲得更高的品牌認可度
考慮到贊助男子體育的投資回報率,上面這兩點看似矛盾卻又互通的結果,表明了贊助女性體育,或許是一項更具備市場潛力的高性價比選擇。
因此,對於贊助了女性體育或女子運動員的品牌來說,你的營銷在推廣之前需要考慮好:這次營銷的受眾,究竟是男性使用者,還是女性使用者。
畢竟,儘管男性使用者對於體育總是擁有更高的關注熱度,但女性往往擁有著「家庭購買力」的主導權。而根據調查,只有26%的女性對贊助男性職業運動的品牌有好感,對贊助女性體育品牌有好感度的比例則達到了36%。
所以,再來看這道選擇題,選擇更加照顧女性使用者感受的營銷打法,看起來是品牌方更應該傾向的賭注。
SPORTS DREAM
結 語
毫無疑問,在如今的市場上,人們關注和消費男性體育的程度仍然要高於女性體育。但不同國家與不同年齡段之間的消費差異告訴我們,在許多市場上,消費水平還有增長和平衡的空間。
而想要讓女性體育市場擁有持續發展的可能性,如何更好地讓女性參與到女性體育,是更重要的本源問題。
特別是,在國內緊抓體育培訓與體育教育的當下,以「家庭」為單位,將成為未來女性體育中越來越重要的一份子。隨著越來越多的新生代女性將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對於品牌來說,是時候儘早佈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