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每逢重大節日,天安門的城樓上都會掛起漂亮的宮燈,但其實在開國大典的時候,城樓上掛著的並不是宮燈,而是八盞大紅燈籠。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八盞燈籠卻是由日本人設計並製作的。那麼,這到底又是怎麼回事呢?
開國大典定在下午三點
很多人都知道每逢重要節日和閱兵大部分都是在上午,但新中國的開國大典卻是在下午三點。
由於在舉行開國大典的時候,解放軍南下部隊已經佔領了國民黨空軍的福州、衡陽等地,而離北京最近的就是1200千米外的定海機場,而此時1500千米的成都附近的機場也在國民黨的手中。
此時的國民黨空軍裝備的戰鬥機是美國的p-51“野馬”,作戰半徑為700千米,是無法到達北京的。
但是在二戰末期,美國也曾給國民黨提供了二十多架解放者的轟炸機,如果載滿6噸炸彈時的航程就是3380千米,從臺灣起飛之後再到定海加油或者到成都附近的機場起飛就能夠到達北京。
而那個時候國民黨當局又和南朝鮮當面交涉,從臺灣機場到南朝鮮加油的話再襲擊北京就能夠縮短900千米的飛行距離。
在多年的戰爭中,我軍瞭解到國民黨空襲最大的弱點就是作戰飛機缺乏夜間起降能力,而主要的原因就是國民黨空軍的機場夜航保障能力比較低,作戰員的飛行技術也都不高。
所以他們只能在白天作戰,太陽下山之前必須返回。
透過分析,我們發現從北京到定海機場和成都機場的時間也是可以算出來的,如果敵人用B-24的轟炸機,時速就需要飛行四個小時以上,而在十月份晚上六點半就會天黑。
所以如果他們要到達北京的上空就必須在下午兩點之前返航,因此下午三點就不會有被敵人空襲的威脅。
最終經過軍委航空局和閱兵指揮所的計算,在周恩來的決策之下,決定開國大典在下午三點舉行。
其實,當時的蔣介石確實是想派飛機轟炸的,但他們的空軍卻認為十幾架飛機B-24飛機並不能到達北京的上空,所以也就只能作罷。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雖然南朝鮮總統和蔣介石的關係密切,但經過充分的考慮之後,他們發現如果他們為蔣介石提供空襲的條件,那麼這也就意味著要和新中國開戰。
儘管新中國剛剛成立,但南朝鮮方面對於我軍還是有些懼怕的,因此,這件事最後也只能不了了之。
開國慶典制作燈籠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點,在北京的天安門廣場上舉行了盛大的開國慶典,那天數十萬民眾聚集在天安門城樓前靜靜地等待著慶典開始。
下午三點整,以毛主席為首的主要國家領導人早已站在了城樓上,處於八個大紅燈籠之下,毛主席鄭重地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一時間,廣場上的人群都沸騰了起來,他們一邊歡呼著一邊向毛主席揮手致意,高呼“毛主席萬歲”。
將開國大典的舉行地定在北京天安門,是有著特殊的意義的。不僅僅是因為北京是多個國家的都城,更多的是因為北京是明朝和清朝兩個朝代皇城的正門,且有著悠久的歷史,距今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
因此,北京天安門也就成為了中國的象徵,所以,開國大典選擇在這裡舉行並不意外。
但經過時間的摧殘,天安門已經早已被廢棄,整個大門破舊不堪,再也沒有當年的風采將地點定在天安門之後,北平市委和市政府開始對天安門進行了最大程度的修繕,但由於年久失修,不管怎麼修復看起來還是很破舊。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在周恩來總理的批示之下,便將佈置城樓的任務交給了華北軍區。為了使天安門重新散發榮光,為此他們專門組建了一支隊伍來為天安門城樓翻新。
隨後,華北軍區的政治部宣傳部長便親自前往天安門察看,只見天安門城樓已經破敗不堪,上面有著幾個又小又破的六角宮燈已經髒得看不出來顏色。
城樓的牆皮已經脫落,磚瓦也被風吹雨曬得看不出原來的樣子,而牆頭上的野草已經長出了不少,地上佈滿了塵土和一些鳥類的糞便,如此來看,修繕天安門是一個不小的工程。
雖然清除垃圾修繕天安門城樓容易,但城樓上的毛主席畫像和正面的兩個字元以及燈籠也都需要現做,而那些畫像和字幅也都容易解決,但燈籠該怎麼辦呢?
眼看距離開國大典只剩下二十多天了,張志祥慌忙來到了華北軍區政治部文工團駐地,文工團舞美隊隊長卻給張致祥卻給他出了一個主意。
隨後,他們竟邀請來了兩位日本畫家來幫忙。來到天安門之後,他們偵察了一番之後,定下了最初的設計,他們決定在十根大紅柱中間掛上八盞大紅宮燈,一週之後,這兩位畫家就完成了設計圖。
隨後,張志祥便將設計圖拿給周恩來檢視,最終,周恩來一眼相中八盞宮燈,當時在設計圖上還要在進水橋欄杆佈置繡球,見此,周恩來要求刪除繡球,他認為這些東西只是為了突出城樓的,繡球沒什麼必要,大會的會場不僅要喜慶也要嚴肅。
在周總理的意見上,兩位日本畫家決定大紅燈籠儘可能地大,但他們找遍了整個北京城都沒找到他們那麼大的燈籠。
眼看時間只剩下十天了,其中一位畫家只能自己想辦法,決定找一位扎燈藝人自己做燈籠。
那怎麼才能找到扎燈的藝人呢?這就很簡單了,明清時期,北京城有著很多技術高超的扎燈藝人,於是他們來到了故宮,直接查閱清宮檔案找到了一位還健在的藝人。
於是,他們找到了這位七十多歲的扎燈藝人,而當這位老人第一次見到這麼大尺寸的宮燈設計圖,隨後,老藝人在城樓上轉了轉,經過一番思考之後,直言:如此大的宮燈也只能在城樓上做,否則會抬不上去。
於是,在老藝人的指導下,工作人員將材料報上了城樓準備開始製作。宮燈上的圓託找幾位做木工的老藝人做,而兩位日本畫家負責製作宮燈的雲頭和製作流蘇。
他們在城樓上待了整整三天三夜,沒有休息過一刻。最後,終於在開國大典的前一天,製作好了八個大紅燈籠。
隨後,他們找來了好幾個戰士,準備將燈籠掛到城樓上,但他們折騰了好一會兒還是掛不上,最後只能另想辦法,將燈籠掛在橫架,再砸兩個鐵環,才終於掛好了燈籠。
這兩個日本人對於燈籠有著深入的研究,在中國多年的生活中,也瞭解研究了不少中國的燈籠,不過,從總體上看,燈籠的主體仍是日本“丸提燈”的改進放大版。
當八個燈籠掛好的時候已經是開國大典當天的凌晨了,周恩來在凌晨三點經過驗視之後,表示驗收透過。
在這之後,這八個大燈籠一直在天安門城樓前掛了45年,直到1994年才被摘下,而後來換上的燈籠也採用了這樣的設計。
如何成為天安門城樓設計師
可能也有很多人好奇,為什麼製作天安門城樓上的燈籠要找兩個日本人。
其實,為開國大典制作燈籠的是小野澤亙和森茂。小野四十多歲,是一位日本左翼畫家,而森茂三十出頭,兩人都先後畢業於日本的美術專科學校。
其實在日本東京的時候,小野的生活也還算不錯,有著一定的成績,創辦了東京漫畫研究所,但由於日本鎮壓左派,使得他六次被捕。
這樣的情況之下,小野無法在東京正常的生活,於是在1939年他來到了中國的北平,成為了華北交通雜誌《興亞》的編輯,隨後也在《北京漫畫》《華北電影》擔任編輯。
1945年,中國抗戰勝利之後,他決定留在中國,隨後就來到了解放軍去的張家口,成為了抗敵劇社的“臺柱子”,還擔任了歌劇《白毛女》的舞臺設計。
為了宣傳《白毛女》,小野還畫了一幅特大版的宣傳畫,得到了《晉察冀日報》的高度評價。
相比小野,森茂來中國的時候年紀比較小,在小野的影響下,於是在他14歲的時候就來到了中國。
1949年,森茂就來到了《晉察冀日報》下屬的廣告公司,“白毛女”牌香菸的商標就是他所設計。
1949年2月,森茂和中菸廠的負責人來到了石家莊,在繪製廣告圖的時候,收到了小野的邀請信,於是,森茂和華北軍區政治部電影隊來到了北平。
隨後,抗敵劇社改編為了華北軍區政治部文工團,蘇凡擔任舞美隊的隊長,而這兩位畫家就成為了他手下的干將。
來到這裡之後,雖然他們兩個是日本人,但實際上卻非常努力,工作也很認真,對於每個設計都非常地認真。
由於他們來到中國是親眼所見中國的解放戰爭,所以他們不管在哪裡,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他們走到哪裡畫到哪裡,那本素描本上都畫下了他們的所見所聞。
而能夠成為開國大典天安門城樓的設計師,這並不是很意外,由於他們的長相和中國人長相出入不大,所以當時參加籌備開國大典的人也並不知道,有兩位穿著解放軍軍裝的卻是兩名日本人。
在他們的日記中也記錄了他們成為設計者時的心情,那個時候的深夜他們也還在忙活,小野設計的是整個城樓的正面,他們在木板上也貼上了紅色的布料,上面用金箔做了立體的星星。
而蘇凡始終都在爬上爬下地忙著,生怕遺漏了什麼,天安門城樓上的工作完工之後,已經是凌晨兩點了,整個北京場內只有他們的腳步聲,就這樣他們三個結伴回家了。
但躺下睡著還沒一會兒,蘇凡打電話將他們叫了起來,說周恩來總理去驗收了,有些東西需要改一下,所以他們來到了周總理的面前聽取意見。
周總理發現城樓正面的裝飾有點像越南的國旗,而且毛主席的畫像也有些不合適,因此,三個人趕緊準備,開始為毛主席的畫像補顏色。後來,完成工作之後,周恩來總理也已經驗收合格。
見到毛主席
稍微休息了一會兒,他們帶著籌備委員會的布帶來到了天安門城樓前,穿越中間的們,直接從樓梯走了上去。
這個時候,他們看到了一行人從天安門走了過來,而這一行人就是我們的國家領導人,毛主席為首,後面跟著朱德、周恩來、劉少奇等人。
看著這些領導人,小野和森茂也回憶道,當時的他們很是激動,心咚咚咚地跳著,但不一會兒,蘇凡就喊他們下來,於是他們兩個人飛快地跑下了樓梯,走到了西側的國賓席。
兩人見到毛主席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他們應該在哪裡比較合適,所以他們來到了小野所設計的國賓席,他們兩個遠遠地看著毛主席一行人開始一個又一個地出現在了城樓上。
而蘇凡也扶著欄杆陪同在各位領導人的身邊,此刻,他們的心中有一個疑問,這位年輕的隊長,站在這麼多領導的身旁,會以怎樣的心情來看待這沸騰的廣場呢?
回憶當時的情景,他們歷歷在目,還記得一位穿著中山裝的人走出了中間的em,過了橋之後,和廣場上的哨兵說了幾句話,隨後看看了周圍,又走到了離他們幾米遠的地方,在巡視周圍,而這個人就是周恩來。
很明顯,在凌晨三點的時候他已經查收過這次的工作了,但他現在又下來重新看了一圈,也並沒有發現什麼問題,所以當時這兩位日本畫家很是激動,這說明修改過後的毛主席畫像是沒有問題的。
在他們的注視下,毛主席和朱德兩位領導人一前一後地沿著城樓的古磚梯道最先登上了天安門城樓。
林伯渠宣佈開會之後,在《義勇軍進行曲》的樂曲聲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員開始就位。兩位穿著人民解放軍軍裝的日本畫家,在音樂的演奏下,盯著緩緩升起的國旗,這才重重地舒了一口氣。
隨後,國家領導人毛主席莊嚴地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一時間,毛主席洪亮的聲音響徹雲霄,整個北京城,整個中國洋溢著喜悅的氣氛。
與此同時,閱兵也是開國大典的一項重要內容,那天,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在總指揮聶榮臻的陪同下,乘坐閱兵車檢閱了受閱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以雄壯的陣容展現在國人的面前,成為了開國慶典上榮耀的一幕。
傍晚時分,天安門廣場上的燈籠全部亮了起來,在熱烈的禮炮聲中,群眾遊行開始了,他們依次按照順序,高呼著:“中國共產黨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央人民政府萬歲!”
直到晚上九點半,群眾遊行才結束活動,隨後他們分別從東城和西城的街道緩緩進入了北京城內,一時間,整個城中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這個時候,兩位日本畫家也準備離開天安門,往家的方向走去,在路上,小野說了一句話,森茂也深有同感,“我是很滿意的。”聽到這句話,森茂頓時熱淚盈眶,因為只有他們兩個才能理解彼此的心情。
從來到中國之後,兩個人走遍了中國的各個地方,也在速寫本上畫下了他們走過的每一個地方,雖然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充滿著敵意,但這兩位日本畫家卻是“例外”。
他們經歷了中國的解放戰爭,深知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的不易,雖然他們是日本人,但他們身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裝已經表明他們已經成為了中國的一分子,時刻牽掛著中國的發展和未來,和中國人民共呼吸共命運共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