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微信公眾號“鈞正平工作室”
傘兵,也稱空降兵,是指以傘降、機降方式投入地面作戰的兵種或部隊。
對國人而言,關於傘兵最深刻的記憶是2008年,汶川地震。
因道路損壞嚴重,喪失通訊聯絡,地面救援部隊難以抵達位於震中地帶的茂縣。為了儘快救援受災群眾,憑著“沒有辦法也要創造辦法”的狠勁兒,在沒有地面指揮引導、沒有地面標識、沒有氣象資料的情況下,解放軍15名傘降隊員冒著生命危險從4999米的高空完成驚天一跳,創造了人類傘降史上的奇蹟。15名傘兵成為第一批挺進“孤島”茂縣的救援力量,也為了解災區情況,準備後續救援工作提供了可能。
15勇士的故事也使得傘兵這一光榮、值得尊敬的兵種走進了大眾視野。
但近段時間以來,“傘兵”竟然成了不少人上網吐槽、罵人的“諧音梗”。因為想要表達真正意思的詞語過於粗鄙,通常會被網路演算法遮蔽,加上自身詞彙量的匱乏,一些人便透過“諧音”替換字詞的方式來表達原本想要表達的詞彙。
或許“發明”這一用法的人在一開始並無主觀惡意,但將“傘兵”一詞作為粗鄙詞彙的網路“替代詞”,卻是在事實上對“傘兵”這一光榮的英雄群體造成了“汙名化”的傷害。
網路語言以其強大的創造力和豐富多樣的形式而受到大眾喜愛,但語言的使用並不是無邊界、無底線的,隨意解構、歪曲語言的本意不僅是對語言規則的一種破壞,更是對網路環境的一種汙染。除了“傘兵”之外,還有許多詞彙,諸如“同志”“小粉紅”“小姐”“戰狼”等,都在網路時代背上了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汙名化”含義。
對傳統或者是經典概念進行解構和再創造,並從中找到消解權威的快感是網路亞文化擁躉的一個愛好,這本來無可厚非。我們不反對網路用語的新銳表達,不反對網友對詞彙的大膽創造,但是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用崇高事物的名稱去指代低俗事物,反對將本不該褻瀆的詞語解構甚至“汙名化”。
過度解構所導致的“汙名化”在任何一個社會領域都是非正義的。在“汙名化”現象中,受到損害的除了汙名承受者本身之外,看似置身事外的汙名圍觀者反而是汙名化現象的真正受害者。因為“汙名化”的背後,實際是對話語權力的解構。對汙名施加者而言,汙名承受者只是他們施加汙名行為的中介,其最終目的在於改變汙名圍觀者的認知,進而影響其行為。
原本中性甚至是褒義的詞彙在“汙名化”之後,就會不斷髮展成為人們諱莫如深、羞於提起的貶義詞,這看似只是語言領域不足掛齒的小問題,但如果不及時制止,儘早糾正,對語言的解構甚至“汙名化”就會愈發氾濫,形成一種難以遏制的潮流,以至於成為一種難以在短時間內加以消除的文化偏見。
無論什麼時代,語言文字都是最為活躍的要素之一。語言傳達著人類社會最細膩的情感,文字記錄著一個時代的風起雲湧,並與之同頻共振。可以說,語言文字折射並記錄時代,同時也為時代所重塑和改變。而我們作為語言文字的使用者與創造者,在使用語言的同時也被語言所塑造。
崇高概念的“汙名化”、表達的粗鄙和娛樂化如果成為一種常態,我們所根植的文化距離被解構也就不遠了。
來源: 共青團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