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軍歷史上,不少優秀的將領都曾創造過頗為精彩的戰例,但在解放戰爭中,由丁盛將軍在衡寶戰役中率一個師貿然出擊,竟陰差陽錯攪亂桂軍三十萬大軍的戰例,卻找不出第二個例子,堪稱無法複製的戰爭奇蹟。
那是在1949年秋,林彪率第四野戰軍發起了衡寶戰役,全力追擊由“小諸葛”白崇禧統率的數十萬桂軍。
白崇禧知道麻煩大了,調集手下的全部精銳,擺出一副要跟我軍進行決戰的架勢。
雖然我軍此前連戰連捷,但林彪此時也不得不慎重,決定讓部隊暫作休整,查明敵情後再進軍。
林彪素來治軍嚴明,部下執行其指令向來是不打折扣的,沒想到這次卻出現了一個意外情況。
由丁盛率領的四十五軍一三五師由於此前打仗太順手“剎不住車”,再加上電臺故障等原因,與軍部失去聯絡,未得到暫停攻擊的命令,仍然繼續高歌猛進,竟一口氣越過了衡寶公路,穿插到了桂軍腹地。
也就是說,區區一個一三五師,貿然闖入了桂系三十萬大軍佈下的“鐵桶陣”。
按理說來說,一三五師這無異於自投羅網,號稱“小諸葛”的白崇禧坐擁重兵,分分鐘可以像捏死一隻螞蟻一樣置一三五師於死地。
但當他看到一三五師所處的位置後,不由得大吃一驚——這支不怕死的共軍部隊恰以一把尖刀,竟無比精準地紮在整個桂軍防線的中樞神經上。
白崇禧氣得暴跳如雷,不得不將原來部署好的陣型打亂,讓他手下的第七軍、第四十八軍各出動二個師夾擊一三五師,再命一七六師兜過去抄其後路。
換言之,他調動了五個王牌師,旨在一口吞掉“不知天高地厚”的一三五師,務求速戰速決。
當丁盛弄明敵軍的動向,得知自己的部隊已經冒冒失失闖進三十萬大軍的縱深時,也不禁驚訝莫名。
下一步怎麼辦?是迎難而戰,是築陣堅守,還是迅速撤退?
壓力全部壓在了丁盛身上,但面對這樣的絕境,這位素有“丁大膽”之稱將軍經過冷靜分析後,做出了一個完全契合其綽號的決定——既不撤,也不守,就要是跟敵人硬剛到底!
因為丁盛考慮得很清楚:撤,不但根本無望突圍,反而有可能遭到敵人重兵伏擊;守,當時一三五師附近的地形無所依託,不可能守得住。
只有堅決出戰,才有可能在重重圍困當中覓得一線生機,正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
白崇禧原本以為派出五個王牌師合擊共軍一個師,簡直易如反掌,可結果卻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或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激發了一三五師全體將士的求勝慾望和戰鬥力,或許是桂軍五個王牌師都不把對手放在眼裡,竟任由一三五師在敵群中左衝右突,將桂軍的防線衝了個左支右絀、陣腳大亂!
不可否認的是,一三五師在一系列困難重重的苦戰、血戰、死戰當中也付出了不小的傷亡代價,打得極為慘烈。
但這樣一來,整個戰局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林彪這位極具決斷力的主帥,得知桂軍防線出現莫名其妙的異動後,斷定是“擅闖禁地”的一三五師在攪局,當即命令四野三路大軍馬上結束休整,迅速向南全線出擊!
有意思的是,本來已經有些支撐不住的一三五師,得知主力全線出擊,頓時士氣大振,又變成切斷敵人逃路的阻擊部隊。
此後,四野各路大軍勢如破竹,如狂風掃落葉一般勇猛出擊、連戰連捷,而桂軍則兵敗如山倒。
到了10月10日這個對於國民黨來說頗具諷刺意義的日子(“雙十協定”簽訂之日),一三五師四〇五團竟在亂戰中端掉了第七軍軍部,另外殲滅了該軍三個特種營,讓這支素有“鋼七軍”之譽的王牌軍就被剜掉了“大腦”。
第二天,衡寶戰役正式結束,共俘敵三萬多名,桂系鋼七軍、一百軍、一二二軍均遭遇潰敗。可以說,一三五師創下了一個陰差陽錯攪亂三十萬敵軍的神奇戰例,成為一個無法複製的戰爭奇蹟。
劉伯承元帥獲悉此戰經過後,忍不住拍案叫絕:“好一個腰斬七軍!”
也正是由於這次神奇的指揮,使得丁盛從此名聲大震。六年後,他成為新中國開國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