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所取得的第一次的偉大勝利。
絕大多數人都將抗美援朝的勝利歸功於軍事鬥爭的成果,但實際上抗美援朝的勝利離不開軍事與政治鬥爭的共同作用。
談判是這場戰爭當中起了極為重要的核心之一,其作用不單單是對於朝鮮戰爭的結束,乃至於延申到結束以後的後果,中美雙方在板門店的談判都給後世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1951年,中美開啟了對於停戰問題的首輪談判,這場談判持續兩年多的時間。
談判期間,在談及議程中的第二項有關軍事分界線的問題時,唇槍舌劍中,我方談判代表下了秘令,卻不想耳尖的美方翻譯聽懂並悄悄洩了密。
一、談判的大背景
朝鮮戰爭的初始,自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與作戰以後,美軍的態度是依舊無比張狂的,其並未將中國與北朝鮮的軍事力量放在了眼裡。
然而在入朝作戰的頭一年,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的聯合作戰就讓美國人大跌跟頭,特別是1951年春夏之間的幾次大規模作戰,使得美國人在後來不得不考慮在談判桌上解決問題。
在第一到第五次戰役中,美軍的損失已經大大超出了其原本的預計。
五次戰役將美軍趕回了三八線附近,每次戰役美軍的損失平均約為兩萬人,按照美軍第八集團軍的速度來計算,美軍連續不斷地北進則需要七次大規模的攻勢,花費六個月的時間到達鴨綠江。
拿一次戰役需要損失兩萬人來計算,美軍可能還需要損失十四到十八萬人,這人口上的重大損失,是美國方面所無法接受的。
從物資上來看,戰爭持續一年以來,美方的資金消耗已經高達一百億美元,直接導致1951年美國的軍費開支達到了六百億美元,意味著美國每個人需要負擔三百多美元。
從人口上看,其兵力從戰爭初期的四十二萬人增長到了七十萬人,可與中國的作戰仍然感覺兵力上的匱乏,聯合國軍中的英法等國更是表明態度不再增派軍隊。
此時的美國才認識到:朝鮮戰爭是個無底洞,這場戰爭是極為不划算的。
加之蘇聯方面並沒有捲入朝鮮戰爭的跡象,這讓美國對進一步加大對於朝鮮戰場的投入充滿了後顧之憂。
杜魯門回憶這段經歷的時候說道:“我從來沒有忘記,美國的主要敵人是蘇聯,只要這個敵人還沒有捲入戰場而在幕後操控,我們就絕不會浪費自己的力量。”
二、美軍無奈下尋求談判
彼時的美國自然已有從朝鮮戰場脫身的想法,從朝鮮戰場中脫身,有兩個途徑:
其一是透過戰爭取勝,取得預期目的,進而結束戰爭。
其二便是透過談判來尋求停戰。
第一個途徑在美軍看來已然是不可能了,朝鮮戰爭的第一年裡,“聯合國軍”屢屢受挫,戰場上局面出人意料,美國政府方面對於戰爭勝利已經不抱期望,當前連三八線頂住都是一個難題,更不要談取勝。
而僅剩下的便是談判這一策略了,然而如何和中朝政府取得聯絡又成了一個問題。
彼時的中美兩國並未有外交關係,因而根本沒有正常的溝通渠道,為向中朝傳達停戰資訊,美國為此費了好大的勁。
最後,美國方面想到了蘇聯,想透過蘇聯做美國與朝鮮的工作。
透過非官方渠道,美國找到了蘇聯駐聯合國大使馬立克,進而將訊息傳給了中國與朝鮮。
1951年的6月23日,馬立克在聯合國新聞辦的廣播節目中說了這麼一段話,其中最為表達蘇聯態度的是:蘇聯人民認為,第一個步驟是交戰雙方應當談判停火與休戰,雙方將軍隊撤出三八線。
1951年的6月25日,在中國的《人民日報上》,有這樣一段文字:毫無疑問,作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第一個步驟,馬立克的提議是公平而合理的。
看到中方的態度後,美國對談判立刻迫不及待了起來,在透過電文交涉後,雙方最終決定在1951年的7月10日進行首輪談判。
雙方的首輪談判在開城舉行,出席此次談判的有朝方的人民軍參謀長南日將軍,朝方司令部參謀長李向朝將軍,我方的鄧華、解方將軍等。
三、傲慢的會談
在談判正式開始以後,美韓兩方對於談判的態度實際上都是極為傲慢的。
特別是美國在朝鮮戰場上的軍事最高領導人李奇微,儘管事實上美軍確實遭遇了慘敗,然而其在失敗面前仍然保持著傲慢狂妄的姿態。
李奇微打自心裡拒絕談判。
在他看來裝備一流的美國絕對擁有重新打到鴨綠江邊的力量,儘管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在談判之初,李奇微還特意表示,自己有確鑿的證據證明:中國人正在調兵遣將,準備決戰。
為此,李奇微向聯合國軍隊下達了“不要鬆懈戰鬥意志”的特別指示,為保持己方的談判優勢,美軍加大了對於志願軍後方供應線的轟炸,也因此,就在雙方談判的過程中,持續不斷的戰鬥仍在發生著。
毛主席對美軍的所作的軍事部署也早有預料:“同他們講和是不容易的,美帝國主義者很傲慢……提高警惕,必須準備對付在談判前及談判期間,敵軍對我軍的大規模打擊,達成其逼迫我軍訂“城下之盟”的目的。”
美軍傲慢與失誠的談判態度,實際上導致這場談判本該持續的時間大大延長。
美軍的談判代表喬埃在後續回憶時提到:“預計只要兩個月就能夠結束的談判,出人意料地持續了兩年之久,雙方為此付出了數十萬將士傷亡的代價。”
四、談判的核心:軍事分界線
朝鮮的停戰談判共有五項議程,分別為:透過議程;確定軍事分界線;實現停火休戰的具體安排;關於俘虜的安排;向雙方有關各國政府建議事項。
其中關於軍事分界線問題的談判,可以稱的上是停戰談判中最為核心也最為精彩的一大談判過程。
美方與外方都有著停戰意向,而同時都希望在最有利己方的條件下停戰,有關軍事分界線的討論便成為了最關鍵的問題。
中朝方面的態度十分明確,將三八線作為軍事的分界線。
然而美方電文中也表示過這一觀點,在談判中,其又對此堅決否決,甚至提出將分界線劃分到志願軍和人民軍後方數十公里的地區,企圖不戰而勝地奪取大約1.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對此,朝中方面自然是堅決否決。
美國甚至找了個極為不要臉的理由,“地面的戰線無法彰顯其軍隊實際的力量”,因為“聯合國軍”具備海空軍的優勢,透過他的空軍和海軍力量可以控制幾乎北朝鮮全境,因此他在軍事分界線的問題上,談判要考慮到其海陸空軍的潛力……
如此不要臉的理由自然是堅決站不住腳的,朝鮮方面的代表南日反駁道:
“你們的形勢這般有利,為何不在海陸空的掩護下到達你們曾經到達的平壤、元山一帶呢,而是一直撤退到了漢江以南?……
你們只是透過海空軍毫無人道的狂轟濫炸,勉強維持了你們地面部隊的現狀,否則,你們的地面部隊早不知撤到什麼地方去了,這種荒謬的理論根本站不住腳。”
美方聽完後竟也是沉默的無言以對,但是其談判代表又像個小孩子般耍起了賴,美方代表喬埃又提出:朝中方的地面部隊優勢巨大,甚至這種優勢還會擴大,因此,美方需要一定深度的天然防禦陣地。
這種說法又和此前的說法相矛盾了,南日將軍又反駁道:
“你們這兩種相互衝突的理由不覺得可笑嗎,你們剛剛提到海空軍強需要補償,然而現在你們又承認你們的陸軍弱,也需要補償……不管你們強弱你們都需要補償,這難道不是一種失去理智的瞎說嗎……”
美軍在談判桌上沒有合適的理由,悻悻而歸,談判最終只能告一段落,其轉而想要透過飛機大炮的手段達到自己的談判訴求。
8月22日,美國的軍用飛機炮轟了朝中方談判代表團的住所,隨後即發動了猛烈的夏季攻勢與秋季攻勢。
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抵禦住了美方的猛烈進攻,美韓在兩個月的時間裡,以傷亡十萬餘人的代價,僅僅奪取了陣地646平方公里,與預期想要達到的1.2萬平方公里相去甚遠。
五、自討苦吃的美軍
戰場上討不到便宜的美韓再次要求進行談判,談判重新開始以後,美國人態度比以前都要平和了些。
幾番辯論下來,中方誠意地提出了一個新的解決辦法:以雙方的實際接觸線為軍事分界線,並且以分界線兩側兩公里確定為非軍事區的南北側。
華盛頓的首腦也已經等不及了,用艾奇遜的話說:“他們對朝鮮戰爭的熱情已經到了無可再低的地步。”
他們收回不合理的理由,指示李奇微同意以目前的戰線作為最後的分界線。
在而後的談判中,美方代表就如同癟了氣的氣球,他們開始最後的掙扎:“總不能你們說什麼就是什麼吧,也應該要考慮考慮我們的意見。”
在最終確定提案的時候,美方掙扎著在提案中增加了“有效期三十天的限制”,也就是停戰協定三十天內沒有完成簽字,那麼將雙方當時的接觸線確定為臨時分界線。
這一條件的新增並不是沒有理由,美方自然也打著自己的算盤,其目的便是妄想在這一期間能夠透過攻勢,再次改變這一實際接觸線的位置。
在雙方達達成協議以後,雙方的參謀人員邊便開始對實際接觸線的校定。
這一校定工作是極為困難的,其中的變數較多,尤其是兩方正在談判的同時,前線的炮火仍然是一刻未曾停息。
雙方都想佔到便宜,而其中的接觸線的爭議區域更是多得數不勝數。
接觸線周圍的任何一座山頭、一條小溪,在地圖上是密密麻麻的黑點與曲線,可能昨日這個黑點、這條曲線還在你方的手裡,到了今天就已經到了我方的手裡。
在確定中部戰線的一些高地的歸屬問題時,我方與美方的更是互不相讓。
“你為什麼將線劃到這裡?這是我方的陣地。”我方談判代表解方疑惑地質問道。
“我很榮幸告知你,它現在已經在我們的手中了。”美方代表穆萊有些得意地笑道。
聽完這話,解方不再爭辯,小聲地對身邊的參謀說道:“過了今晚,這個地方仍然還是我們的。”
可不料,敵方耳尖的翻譯凱瑟吳是個華人,在聽到了個大概後,會後,他連忙對美方的談判代表轉達:“他們一定想要進攻。”
美方當即對該山頭加強了防備力量,以防志願軍的夜襲。
然而到了夜裡,這個小山頭終究還是落入了志願軍的手中,第二天解方在談判桌上忍不住得意一笑。
我軍就是在這寸土必爭的分界線態度上,及時把握戰線上的各種情況,使得實際接觸線朝著對我軍有利的方向不斷前進。
邊打邊談判的情況下,歷時四個多月,雙方的軍事分界線以及非軍事區才終於達成了最終的協議。
美軍在談判桌上的無賴行徑可謂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多年接觸的經驗已經告訴我們,對待美國以德服人可是行不通的,真正的實力是使得其服軟的關鍵。
若是我軍沒有先見之明,恐怕這談判還不知道要持續到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