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0月下旬,對印自衛反擊戰爆發,中國人民解放軍藏字419部隊在克節朗河谷大破印度第7旅,殲敵1800多人,生俘其旅長達爾維准將。
克節朗之戰是一次大勝,解放軍僅僅半天就拿下河谷,後面的兩天都在抓俘虜,一共抓了1000多人。拿下克節朗後,解放軍收復邊境重鎮達旺,並向印度提出和談要求。印度政府氣急敗壞,拒絕中方的和談請求,立即向達旺河流域增兵。
中印之間的第二階段衝突在所難免,這就是1962年11月爆發的“西山口-邦迪拉之戰”。這場戰役中,解放軍419部隊和55師、11師對陣印軍5個旅11000多人,用出色的穿插迂迴再次獲勝,甚至讓印軍大部隊出現潰逃。
邦迪拉戰鬥算是對印自衛反擊戰的決定性戰役,此戰消滅印軍第4師,擊斃62旅豪辛旅長,讓印度國內的“鷹派”徹底收斂。
那麼,邦迪拉之戰是怎樣進行的?印度軍隊為何無法破解解放軍的迂迴穿插?此戰對中印雙方又有什麼影響?
一、中國點到為止,印度卻來勁了
克節朗戰役結束後,中國依然希望印度可以和平談判,周恩來總理提出《和平解決邊界問題三項建議》,但是印度完全不接招。印度總理尼赫魯宣佈印度全國進入戰爭狀態,取消軍人休假,並組織兵力援助德讓宗-西山口-邦迪拉地區。
印軍用直升機空運彈藥去前線,對解放軍陣地進行密集轟炸,造成我軍傷亡。同時,印度調動5個旅北上,防守“德讓宗-西山口-邦迪拉”戰線,這支11000人的大軍裝備精良,重炮和坦克應有盡有,比解放軍的裝備好很多。
印軍62旅編制最大,下屬5個營和2個炮兵連,共3300人在西山口布防;第65旅兩個營1500多人在德讓宗佈防;第48旅4個營,加上兩個炮兵連2500人在邦迪拉布防。此外,印軍第4師的師部擺在新德讓地區,第4師吸取了克節朗戰役失敗的教訓,把67旅放在後面作為預備隊,防止解放軍突破防線。
“德讓宗-西山口-邦迪拉”這些地方連成一線,是個頭在西北,尾在東南的通道。印度軍隊把裝備坦克和重炮的62旅頂在前面,從它往後軍隊數量依次減少,就像一條“鐵頭蛇”。
在總參謀部制定戰略的劉伯承元帥強調:對付印度的長蛇陣,“砍頭”、“破腹、“斷尾”是唯一的辦法。“砍頭”的部隊要硬,要能打硬仗,敢於犧牲;“破腹”和“斷尾”的部隊要機動靈活,穿插敵後造成敵人恐慌。
二、解放軍穿插貝利小道,破印度長蛇陣
在戰前,為了讓解放軍的炮兵到達前線,解放軍鐵道兵7個營和1000多民工連夜趕修,僅僅16天就打通了從錯那到達旺的簡易道路,把三個炮兵團調到了達旺。
“砍頭”任務交給瞭解放軍第55師,第306、308、540炮兵團對其進行火力支援。在藏區長期作戰的藏字419部隊三個團負責“破腹”,他們剛在克節朗戰役大顯神威。最後是11師32、33兩個團,從幾乎不能通行的“貝利小道”穿插德讓宗,進行“斷尾”。
解放軍的戰術出爐了,印度方面則對於自己被穿插的威脅毫不在乎,他們知道“貝利小道”的存在,但是派出去的偵察兵告訴上級軍官那條路根本無法行走,大隊人馬不可能通行,於是印軍只放了一個排30人在山頭駐守,撤銷了大部隊對“貝利小道”的監視。
11月13日,印度軍隊在藏南東部的瓦弄地區進攻解放軍,印軍準備全面開戰。中央軍委向西藏軍區司令張國華下令:在印軍於瓦弄發難時,西線應趁熱打鐵,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區擊垮印軍,讓印度知難而退。
解放軍第11師星夜兼程,步兵輕裝上陣,炮兵肩扛炮彈跟隨,花了6天時間穿越“貝利小道”,走到了德讓宗和邦迪拉公路之間的班登。11月18日凌晨,解放軍55師在炮兵的支援下猛攻印度62、65旅,邦迪拉戰役正式開始。
11師迂迴部隊在開戰後切斷公路,同時55師進攻德讓宗和西山口,“蛇頭”的印軍首尾難顧。
德讓宗-西山口有3000多印軍,在解放軍55師的猛攻下向南逃竄,結果被11師32、33團在班登擋了回來,最後被全殲。第4軍軍長考爾讓駐紮邦迪拉的48旅分兵支援德讓宗,這支部隊僅僅200多人,開著4輛坦克,拖著2門火炮去支援德讓宗,此時德讓已經被解放軍攻下,這支部隊走到半路就被解放軍圍殺。
11師32團進攻新德讓,33團南下進攻邦迪拉山。
這座高山海拔3600多米,南邊是邦迪拉鎮,印軍在這裡部署了兩個營及兩個炮兵連,共1500人,有8門火炮。11師33團戰士們於11月18日下午進攻邦迪拉山主峰,33團3營步兵在機炮連的支援下衝山頭。
印軍居高臨下,對解放軍展開火力壓制,攻山部隊出現較大傷亡。3營7連、8連傷亡幾十人,班排幹部大量犧牲。
下午4點,7連由“衝鋒槍排”打頭陣,接近了印軍佔領的主峰,7連戰士田景坤自告奮勇,拿集束手榴彈冒著機槍火力炸掉了印軍的機槍暗堡,終於讓7連攻上邦迪拉山主峰。
18日下午5點,33團3營7連和8連,配合機炮連基本消滅了印軍,解放軍佔領邦迪拉山。印軍在邦迪拉山戰鬥裡戰死100多人,受傷40多人。解放軍33團3營傷亡54人,其中15名戰士壯烈犧牲。
三、印軍第4師覆滅,考爾中將被革職
11月19日凌晨,解放軍進攻邦迪拉鎮,鎮上的印軍48旅根本沒有勇氣組織防禦,馬上開始潰逃,坦克、加農炮都完好丟在陣地上。
印度第67旅旅長古爾比斯.辛格在半個世紀後回憶那場戰鬥,他用“驚弓之鳥”形容自己的部隊,簡直是一聽到什麼動靜就都以為是解放軍追來了,嚇得直哆嗦。
當時第4師的師部新德讓已經被解放軍佔領,第4師指揮官們杳無音信。自己帶著克什米爾第3營來支援時,路上是潮水般湧來的潰軍。印軍下級建制被打散,士兵各自為戰,辛格只能讓48旅殘兵和自己的部隊一起行動。
67旅和48旅的殘兵兵合一處,在魯帕高地防禦。解放軍33團在11月19日晚間進攻魯帕高地,印度軍隊幾乎立刻失去鬥志,向南逃往查庫。11月20日晚上,解放軍進攻查庫,消滅了第48旅殘部,整個印軍第4師至此全軍覆沒。
第二階段的戰鬥裡,印軍死傷和被俘200人,大量士兵逃入深山,直到戰爭結束後才一一回國。
11月20日,西山口-邦迪拉戰役勝利,也就在當天,中央軍委下令停止追擊。因為解放軍11師已經打到中印“傳統邊界”上,再往南就是印度阿薩姆邦,如果中國軍隊進入阿薩姆,那國際上的聲音就會變調。
此戰印軍5個旅傷亡慘重,傷亡和被俘5060人,幾乎失去了所有重武器。解放軍傷亡702人,其中225名戰士壯烈犧牲。
就在邦迪拉戰役結束時,東線的瓦弄戰役也基本結束,解放軍殺到了“傳統邊界”的金谷底,也停止了進攻。印度總理尼赫魯向全國講話,告訴印度民眾北線戰爭失敗,印度首都新德里居然出現了恐慌。最後是解放軍主動撤軍,並釋放戰俘,印度人才把心放了下來。
不久後,開戰前雄心勃勃的第4軍軍長考爾被尼赫魯撤了職,印度這次正面作戰卻被打得無還手之力,軍方和政界都看清楚和中國的差距,兩國終於肯坐下來談判了。
文/商學野
參考資料:
1、《完勝邦迪拉》,陳小瑋
2、《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片段回憶》,賀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