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閱讀素養”這個概念很模糊,不是很清楚,正好最近讀的論文也是和這個話題相關的,所以今天瑞爾素質成長中心小瑞就來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英語閱讀素養。
首先,根據葛教授的理論模型,英語閱讀素養由淺入深分為“理解、運用、反思”三個層次。
也就是說,判斷一個學生是否具備英語閱讀素養,要看他能不能:1)理解所讀內容 2)對這些內容加以運用 3)就這些內容進行反思。
至於閱讀素養的高低,就要看他理解、運用和反思的程度了。
但這三個標準畢竟還是很抽象,在實際使用中,我們還需要更具體的任務來檢測學生是否真的能理解、能運用、能反思。
所謂“理解”,指的是學生既要能夠按照要求查詢相關資訊從而明確文章的主旨和細節,又要根據這些資訊進行直接的推論。
所以在考試中,我們最常遇到的閱讀理解題目,就是主旨提煉、細節查詢和簡單推斷這三種。
在此基礎上,還會有綜合推斷題,這就涉及到“運用”層面的素養。
理解了文章的基本資訊後,學生需要更進一步,理解“資訊鏈”,也就是文章內部的組織邏輯,說得再簡單一點,就是:
這篇文章是怎麼寫的?
用了什麼樣的結構?
什麼樣的手法?
什麼樣的語言形式?
更重要的是,作者為什麼要這麼寫?
這種任務對學生來講難度是比較大的。因為它的綜合性比較強,需要學生整合文中的觀點和資訊。
正因為缺少整合的過程,學生得到的都是零碎的片段,自然無法做到更高級別的反思。
所謂“反思”,是要求學生在識別文章體裁的基礎上,判斷作者的寫作目的,並從這個目的出發,評價相關的資訊、提煉自己的觀點並學習作者使用表達手法。
但可惜的是,我們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經常容易忽略掉這些維度。
當前的閱讀教學,常常呈現出碎片化、割裂式、膚淺式和功利化的特點(湯雲翔《課外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思維品質的培養》,2020)。
很多老師習慣於把閱讀文本當作語言學習的材料,而不是閱讀材料。
不去梳理文章的資訊和深層邏輯,而是關注表面的語言專案,把語義和語境生硬地割裂開來,把閱讀課,上成了詞彙課或者語法課。
久而久之,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印象就是詞和語法,認為學英語只需要背單詞和記語法,意識不到閱讀的真正價值和意義。
拿到閱讀材料,只知道用題幹裡的關鍵詞去找答案,選完ABCD就覺得萬事大吉,對文章本身講了什麼內容,怎麼講的,為什麼要講,完全沒有興趣。
語言學習若不能教會學生從語篇中獲取資訊和意義,只關心做題,必然會走向失敗,因為這樣的學習註定是枯燥無趣的。
即使學生迫於考試的壓力耐著性子堅持下來,一旦考試結束,也就想立馬逃離這種束縛,對閱讀不會再有任何的興趣。
如果一個學生,既不會閱讀,也不願意閱讀,那自然也就談不上閱讀素養。
更重要的是,從語言學習的角度來說,只有完成了這樣有效的輸入,學生才有可能實現課標要求高質量的輸出。
也就是說,閱讀素養的提升反映到語言學習上,最終會帶來寫作素養的提升。
我們平時總抱怨學生作文寫得差,其實反思一下,根本原因可能在於,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並沒有以輸出為目的去進行輸入。
如果只教過學生詞和語法,沒有教過文體、組織結構和具體的語言表達形式,學生是不太能夠寫出真正的好文章的。
因此,閱讀課不好好上,除了影響學生的閱讀素養,同樣影響他們的寫作素養。
如果讀和寫都不行的話,英語怎麼可能學得好呢?
所以,為了讓英語學習真正發生,我們很有必要好好思考平時的閱讀教學,設計有效的閱讀活動,上出深度、上出水平。
瑞爾素質成長中心,以雙語為載體,從多維度點燃孩子閱讀的好奇心,幫助孩子們探索不同世界的精彩,從而開啟孩子快樂的英語閱讀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