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賣小哥王威以高考623分的成績被西南財經大學錄取,訊息釋出後立刻上了熱搜。
為什麼他的錄取會引來上億網友的關注?
因為他已經26歲了。
在接受採訪時,王威說出了自己的經歷。
第一次高考時,他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中國農業大學。
但讀到大四那一年,他感覺自己的專業未來沒什麼出路,而且老師授課的方式也讓他提不起學習的興趣,於是他開始沉迷打遊戲。
遊戲成了他的精神食糧,讓他無法自拔,最終,他做出了退學的決定。
退學後,王威輾轉於北京、廣東、湖北多地工作,因為只有高中學歷,又沒有特殊技能,所以他選擇做一名外賣騎手。
有一次,他到了送餐的大廈卻發現停電,為了爭取時間,他一口氣跑到30多層,送完後他累到有一躍而下的念頭。
經歷了4年打工生涯,他體會到,唯有讀書,才能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權。
2020年他決定再次參加高考,這次,他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專業,重新進入了大學殿堂。
《顏氏家訓》有言:
“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
讀書,永遠都不怕晚。
因為現在的你,永遠是未來日子中最年輕的你。
讀書,能讓你擁有治癒生活困苦的勇氣和底氣,能推動你向更好的人生靠近。
讀書,可以使我們形成正確的三觀
曾聽過一句話:“如果一個人不讀書,他的價值觀就只能由親朋好友來決定,因為他沒有別的知識獲取渠道。”
自媒體作者張涔汐分享過一個故事。
她讀大學時有一個要好的同學,出生於農村,父母沒怎麼上過學,哥哥自小也不愛讀書,初中畢業上了中專,然後就去工作了。
然而這位同學卻和家人截然不同,從小特別愛讀書,工作以後也保持著讀書的習慣。
在她身上找不到一點兒小家子氣。
她的思維觀念和家人也有著明顯的區別。
她更像是一個從書香門第出來的大家閨秀,知書達理。
張涔汐曾經問她:“為什麼在你的思維三觀裡很少看到原生家庭的影子,很少受到父母的影響?”
她說:“因為我從小就愛看書,我的很多思維、觀念都受看過的書影響,知道父母哪些觀念是對的,哪些是錯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
人生沒有白讀的書,每一頁都會慢慢形成自己的三觀。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正如最近很火的羅翔,他是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也是刑法學研究所所長。
他接受訪談時,大家對他最多的評價就是:三觀極正。
大家都知道羅翔喜歡讀書,而他的性格和三觀的形成與轉變,也和他讀的書有關。
以前,他的口頭禪是:“關我什麼事?”
他對身邊的人很冷漠,這種冷漠對映到工作上。
以前他會看不起身邊的同事,覺得他們能力不行,遇到同事工作有小失誤,羅翔會毫不留情面地指出來。
有一次,他讀了《卡拉馬佐夫兄弟》這本書,他開始意識到:
每個具體的人都是不完美的,但真正的愛,肯定是發生在具體的人身上的。
這讓他開始反思,其實能關心身邊具體的人,是件了不起的事。
羅翔在他的書裡寫道:
“我是一名湖南人,從小我就為生為湖南人而驕傲。我瞧不起一切外省的人與事,也對外省人不屑一顧。”
但讀書,讓他改變了這種偏見。
當一個人的三觀被改變後,你為人處世的方式也會發生改變。
而人生每一個選擇都有可能改變你的人生軌跡,所以別讓不讀書侷限了你的思維,限制住了你的想法。
讀書,讓你的心靈變得開闊,讓你知道何為真,何為美,何為善。
讀書,使我們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林語堂曾說:“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以時間和空間而言,是受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錮的。”
一個不讀書的人,他的認知和理解會比較膚淺,常常會被自己所認知的世界束縛。
一個常讀書的人,他對事物的理解不會那麼單一,而是豐富而立體的,因為讀書讓他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這讓我想起了廢品回收員張泉的經歷。
張泉在國外讀完了本科和碩士,回國後在金融公司做分析員,後來轉行成為一名廢品回收員。
很多人從事廢品回收,都是隻為餬口,張泉卻對廢品回收有另一番獨道見解:
“之所以選擇從事廢品回收行業,是因為看好產業的發展前景,未來將在該行業繼續深耕,充分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謀求更好的發展。
“而且從宏觀來講,這也是為環保做貢獻,資源回收的市場規模很大,而且收入也還不錯。”
言語中,他對廢品回收有著與旁人不一樣的看法。
總經理曾評價張泉:
“他在這個崗位上,做得比99%的員工都要好,周圍的客戶也非常認可。”
大家都以為廢品誰都能做好,但張泉有更深刻的認識:
“收廢品也要主動出擊,誰的態度好,誰就能贏得客戶,跟汽車、房屋銷售一樣。希望能夠依託現在這個公司的平臺,到其他城市開一個分公司,推廣廢品回收行業,為社會做更多的貢獻。”
看吧,這就是降維打擊,沒有底層認知體系的人,連基本的反應都來不及,就已經被別人擊誇了。
張泉每天工作長達14小時,月收入正常都能過2萬,早上5點出門,深夜才回家,這已經是常態。
雖然累,但是他卻看到這份工作給他帶來的機遇。
旁人只看到他在砌牆,但他覺得是在建一座城市,這就是眼光的不一樣。
“無論是驅趕迷茫,還是對抗平庸,讀書都是最簡單也最實用的方法。”
深以為然。
因為書中的知識會一點一點地改變你,讓你有更多的力量去衝破面前的障礙。
心中有書,腳下有路。
你讀過的每本書,走過的每條路,時間都會給你相應的回報。
讀書,讓我們有更多的選擇權
曾在網上看過一個影片,一位記者在工地上進行採訪,她問了一個面板黝黑、汗流滿面的小夥子:
“如果可以回到以前的話,您最想回到幾歲呢?”
當時豔陽似火,這個小夥子放下手裡活說道:“想回到上學那會兒。”
記者問:“為什麼?”
小夥子說:
“因為在工地太累了,如果能回去能好好學知識,就能不再受苦了。”
這句話聽著就讓人心酸。
在本該讀書的年紀選擇安逸的人,最後都後悔了,因為沒有學歷,所以失去選擇的權利。
人生沒有彩排,不會給你機會重來,讀書無疑是改變命運最好走的路。
其實,按成本計算來說,讀書絕對是回報率最高的一種投資。
有一名男孩,他一直是山中耀眼的學霸,拿到的獎狀可以貼滿屋子。
他的生活環境從小就很艱苦,他家窮到什麼程度呢?老鼠打了洞,泥巴直接落在他床上。
在他的回憶裡,最開心的事情有兩件:
一是能在煤油燈下讀書寫作業,雖然煤油燈的光很暗,但還是讓他心生歡喜;
二是抓到的黃蟮,沒有被父親賣掉換酒和肉。
因為時常交不起學費,他經常被老師約談。
夏天光腳走在路上,冬天只有破舊的薄衣服,這就是他的一年四季。
雨果說:“當命運遞給我一個酸的檸檬時,讓我們設法把它製造成甜的檸檬汁。”
壓垮駱駝的那根稻草並沒有將他壓倒,他以堅韌不拔的意志,保研進入了中科院,跟隨博導宗成慶學習。
現在這名男孩,在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做一名人工智慧實驗室的高階研究員。
他就是黃國平。
前半生的刻苦學習,讓他用自己的雙手改變了不堪的命運。
一個人腳下書本的厚度,將是他人生的高度。
聽過一句話:“每一本書都像一扇任意門,你想去哪裡,都由你自己決定。”
所以,無論是什麼年紀,請堅持讀書,因為在閱讀中,你會獲得想要的人生。
跟朋友聊天時,我問他:“你覺得人生最可悲的事是什麼?”
他說:“是人生沒有選擇權。”
沒有選擇的權利,只能做著流水線上的重複工作;沒有選擇的權利,所以只能讓工作來選擇你。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努力讀書,不是為了跟別人拼成績,而是為了將來自己有選擇的能力。
努力讀書,不是為了大富大貴,而是有權利選擇更優秀的朋友,而不是等別人來選擇自己。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點個“贊”,你在書本上付出的努力,都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得到獎勵。
作者:展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