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過來人的經驗文,關於數學、關於物理、關於課本的複習、關於基礎知識的掌握。
特別是課本的複習,總感覺課本上的東西都會了,為什麼一考試才發現並沒有。
就像你顯現出來的自己與真正的自己並不完全一致,課本上的知識有時候並不是你看上去的樣子,大的知識模組裡,總有些縫隙需要你自行腦補,如何腦補?下文裡有提及。
01
我的數學偷懶真經
我身在“牛班”,卻不是“牛人”。
同班同學裡做題比我快的有之,鑽題比我深的有之,然而高考考場上比我分高的卻少之又少。
如果說我有什麼特別之處,那就在於我是個地道的“懶人”。
因為“懶”,我不願苦苦掙扎於題海;因為“懶”,我總是拼命地尋找捷徑。
事實證明,“數學是門可以走捷徑的學科,不會“偷懶”的學生是與高分無緣的。懶”也有一定的方法,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偷懶真經”。
少題海多精題
“偷懶”的第一要任就在於減少複習的負荷量。
數學最大的負荷是永無止境的題海。開學伊始,我便整理出一個大體的概念框架,並利用已有的做題經驗對應框架進行知識點篩選,刪除要求低的和已掌握的,突出重點和難點。這樣在第一輪複習大家都埋頭做題之時,我便早早地跳出了題海。
省下時間只是手段,把精力花在研究“精題”上才是目的。
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兩大類“精題”:一類是涵蓋了多項考點的“母題”,一類是同一題型中頻率較高的“錯題”。
經驗表明,對這兩類題的反覆研究和提煉大大提升了我學習數學的效率,為短期內成績攀升打下堅實基礎。
少抄書多翻譯
文科數學的一大特色,就在於你可以透過有效的總結來代替無盡的習題。總結並不代表一味地抄公式抄概念,而應該用自己的語言和做題經驗歸納出針對自身的解題技巧,這也就是我所謂的“翻譯”。
事實上,高三一年我花在總結上的工夫與做題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從總結中萃取出的一本針對性極強的“翻譯”小冊子最終成為我數學攻堅的不二法寶。
少動手多動腦
高三的任務很重,文科每天的作業量足以把手寫到抽筋。
為了“偷懶”,我在動筆做題之前總先瀏覽一遍題幹,遇到會做的題絕不浪費筆墨,遇到相同型別的題也只綜合起來做個思路比較即可(當然前提是計算和格式能過關)。
這個習慣不僅為我省去了大量無意義的勞動,更讓我獲得了從更高層次上審視題目的機會,從而加強了對許多考點的縱深理解。
少粗心多自信
粗心大意是大家在數學學習中難以繞過的一大障礙,然而粗心只是表象,追本溯源仍是不夠熟練。
不熟練並不意味一定要用題海來補救,慣於“偷懶”的我選擇了用“翻譯”來解決問題。
審題不細的現象背後,或許是忘了分母不能為零,或許是記不清反三角函式的定義域。總之,導致粗心的原因無非幾類,稍作總結便可悉數在握。
心態的調整亦無需花費額外的精力。我所採取的措施是在臨考一個月時找來近三年的高考試題,在規定的時間內細做一遍,並將答案寫在捲上。
抄答案的過程有利於對格式和細節進行查缺補漏。由於大多數的試題都在一輪輪複習中零星地遇到過,因而三套試卷整體感覺偏易,從而可以達到降低高考恐懼感,增強自信心的目的。
數學是文科制勝的關鍵,捷徑是數學制勝的法寶。我的“四少四多捷徑法”的核心就在於極強的自我針對性。只要找對路,你的高三旅程一定能迎來真正的“鳥語花香”。
02
怎麼看書怎麼複習基礎知識
什麼叫基礎知識?高二那年,沒有退路的我,也在瘋狂的探索。
也想抓住哪根救命稻草似的渴求方法,我知道再這麼下去我學習會一直平庸下去,我要改變那種不進不退的局面!
可是,周圍,毫無學習方法的概念,去網上搜,也只是一堆空話套話,雖然失望,但也認識了兩個字“基礎”。
大家都知道,書上說的簡單,考得卻難,對麼?那怎麼看書呢、怎麼複習基礎知識呢?
以物理為例。
還記得那時把桌子拉在角落,把桌面全部清空,一張白紙,腦子裡面只想一個問題。一個斜劈,上面靜止放置一個木塊,這個木塊受幾個力?可以說兩個:重力以及斜劈對木塊的作用力;或者說三個:重力、摩擦力、支援力。再深一點,斜劈受幾個力?可以說是三個:重力、地面和木塊對斜劈的作用力。再深一點,斜劈受地面對它的摩擦力麼、地面對斜劈的支援力是多少?再深一點,如果對木塊施加豎直向下的力,地面對斜劈的作用力又是多少?再深一點,如果這個豎直向下的力很大,木塊會滑動麼?再深一點,如果這個力改變方向,那木塊以及斜劈的受力情況又是怎麼樣?再深一點,就是系統牛頓第二定律。再深一點,就是微積分了,那就免了。
上述那些是什麼?不是書上某句話的死板記憶,不是某些公式定理的機械練習,是一步步的探索,是一步步的深化、加強、鞏固,是高中力學大部分同學的共同軟肋!
這些基本問題,又有多少能搞得很透徹的?再難的題目,也是能一步步分割成上述微小的問題。
當你同上述方式去弄清了一系列問題或者某一個重點模型時,你會感覺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充實感、喜悅感和成就感,你會發現,原本漏洞百出不堪入目的知識體系在一步步向銅牆鐵壁蛻變!
其實,整個物理學都是建立在經典力學,或者從其中衍生而出的,不管是相對論還是量子力學,都是如此。
物質的本質是運動,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因為有力,世界才在發展,不管是微觀世界還是宏觀世界。
學好力學,學好受力分析,後面的更重要的電磁學便變得很輕鬆。
高中物理其實不就那麼多模型麼? 兩塊金屬板,一個金屬球從中穿越,分析其運動,變點花樣就是加上電場,最多就是再加上磁場,分析其運動軌跡以及方程,再變點花樣就是電場和磁場強度是週期變化的,這個模型,不知道出過多少題目了。
抓住主幹知識,抓住核心物理模型,花幾小時去研究去鑽研,所獲得的,將會比別人渾渾噩噩學幾天的收穫都多!
所以我說,大家心裡要樹立一個概念,大部分人都是在以蝸牛的速度靠著三年的積累進步緩慢的向高考前進,你若能以兔子的速度充實過好每一天,哪怕你只用一年的時光,也能將他們遠遠超過!
所以不要在意現在的自己基礎如何,相信自己是兔子!是別人不知道的流星!
03
Think, think, think
強化基礎。由於高考的出題特性,基礎紮實、認真細緻的考生,可以依靠基礎題很輕鬆地拿到約 75% 的分數。有了這 75 %墊底,再差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應該從最簡單的填空題、選擇題練習起,每天做個20題,慢慢會發現基礎有很大提高。我從高一數學從未及格,到最後高考得高分,靠的就是這種弱智方法。畢竟,高考中間基礎題佔大部分,而難題因為分步記分,前幾步的基礎分還是可以拿下的。
構建腦內地圖。典型的“文科”科目學得好的人,腦內會有一幅形象化的地圖。各種文字、圖片、影片資料都串聯其中,隨時可以查閱。
不斷翻閱、研究教材,自然而然可以把所有線索串聯起來。考試時用流暢的文字表達即可。“文科”科目近些年來考試活化,光靠孤立背誦知識點、寫許多字覆蓋知識點,已經很難做出題目來了。
Think, think, think,不斷反省自己的學習方法,不斷探索,不要被限定在舊方法或者老師教授的方法的框框裡面。
例如高考作文有許多正規化,老師可能會給你們“模板”。但你仔細研究這些高分作文,無非就是“起承轉合”四步安排恰當,“表裡、奇正、詳略”得當,然後你就可以透過 mindmap 的方式列出作文提綱:起承轉合各多少篇幅,說哪些內容?內容如何安排?這一秘密武器,既顯得很酷,又可以在考試中間拿下高分。但不思考,是得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