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力學研究所近日在國際期刊《Lithos》上發表了高階變質帶中淡色花崗岩成因相關研究成果。
阿爾泰高階變質帶發育大量淡色花崗岩脈,巖性主要為白雲母-石榴石二長花崗岩和石榴石-白雲母英雲閃長巖。已有研究查明瞭該地區紅柱石型變質作用的時間,高溫低壓麻粒巖變質作用的時間,以及阿爾泰地區退變質作用的時間。而本次研究獲得的淡色花崗岩脈的形成年齡與該地區高階變質作用的時間基本一致。
研究結果顯示,淡色花崗岩含有較多的富鋁礦物(白雲母和石榴子石),大多數岩石的A/CNK比值大於1.1,為典型的S型花崗岩。大多數淡色花崗岩樣品的CaO/Na2O比值明顯小於0.3,表明其可能來自變泥質岩源區;部分高CaO/Na2O比值的樣品可能來自變砂岩源區。岩石的高Rb、低Sr特徵以及較低的K2O/Na2O、Na2O含量和Al2O3/(MgO+FeOT)比值也表明大多數樣品來自變泥質岩。所有花崗岩樣品具有較高的Rb/Sr比值,且與Sr和Ba具有明顯的負相關性,表明淡色花崗岩主要是變泥質岩在無水條件下經歷白雲母脫水熔融形成的。淡色花崗岩脈和同時期的超高溫變質作用共同反映了阿爾泰造山帶在二疊紀可能具有持續的高熱流,對於理解阿爾泰造山帶二疊紀構造-熱演化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胡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