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考古專家們來說,墓葬既是研究古代社會生活的一扇視窗,也是發現和探索未知歷史的一座寶庫。在湖北曾侯乙墓中,專家們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其中還有一些造型怪異的東西,就連考古專家都不知道有什麼作用,例如碗形穿孔器就是其中之一。究竟是什麼樣的神奇用品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您揭秘吧。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78年2月,湖北隨州城郊在擴建房屋時,有人開山炸石發現了一座古代墓葬,經考古專家確認為戰國古墓,並在後期的發掘過程也確定了墓主人的身份,即曾國國君曾侯乙。曾侯乙墓規制宏大,墓穴東西長約21米,南北寬約16.5米,深度約13米,佔地面積將近300平方米,並且出土了數以千計的各類珍稀文物。
在眾多的隨葬品中,不僅有迄今為止最大的青銅編鐘,還有儲存完好的紅漆木大棺,以及青銅鑑和龍鳳玉佩等青銅器和玉器隨葬品,同時還有800多件各式各樣的木器漆,如透雕漆禁,漆木桌床和漆木樂器,以及大大小小的漆木酒具,無一不令人感到驚奇。然而,專家們也出土了一些陌生器具,比如碗形穿孔器。
碗形穿孔器顧名思義就是碗狀器具,並在內側有許許多多的穿孔,孔徑約1-2毫米之間,然後在外沿上有四個大孔,孔徑約1釐米。這樣的碗形穿孔器有6件之多,它們都出土於墓穴東耳室,而且每件大小都一致,內外側都呈現褐色,不過既沒有漆胎,也沒有紋飾,看起來一點也不驚豔亮眼,甚至還感到十分普通。
考古專家們都納悶了,一時間也說不上來碗形穿孔器究竟有什麼用,不過有的專家表示,碗形穿孔器或許是過濾東西的器具,如同我們今天用是漏勺或篩子一樣。對於這樣說法,初看上去也合理,畢竟碗形穿孔器有密密麻麻的小孔洞,但仔細一想也不對勁,因為有的孔洞被還被竹籤堵住了,顯然不是用來濾篩東西。
在進一步的研究過程中,有專家發現了類似於碗形穿孔器的東西,即秦始皇陵出土的銅馬車上馬匹的佩戴之物。秦始皇陵的四馬銅車造型栩栩如生,而且四匹馬的作用也不同,中間兩匹是服馬,左右為驂馬,服馬在直道上拉車,驂馬在彎道上拉車並掌控方向。值得注意的是,驂馬的頭上戴了配飾——馬纛,而服馬卻沒有,這就說明了驂馬比服馬更加高貴,也更加重要,因為馬纛是馬匹地位的象徵,就如同人戴的官帽。
纛原本是古代的軍旗,後來變成帝王車輿之物,如果將纛放在馬上,則表示是帝王的座駕。由此,考古專家們聯想到了曾侯乙墓出土的碗形穿孔器,認為它就是一件戰國時期的馬纛,表示為曾侯乙拉車的馬匹。
仔細觀察碗形穿孔器,其直徑倒扣在馬首上剛好吻合,完全就是按照馬首定製的。上文提到,碗形穿孔器側邊有穿孔,專家推測這是用於繫繩的,將碗形穿孔器固定在馬首上,防止在馬匹奔跑的時候掉落。這樣還沒完,還需要再準備一些竹籤,並在竹籤一端繫上絲織品的綵帶或者旗幟,再將這些竹籤插在碗形穿孔器的小孔上。就這樣,一件馬纛就大功告成了,當馬匹奔跑起來時,頭頂上的旗幟飛揚,就如帝王的英姿。
頭戴馬纛的馬匹自然就不一般了,走在街道上人們遠遠看到馬纛飄揚,就知道是帝王或國君來了,早早地做好避讓準備。如果是兩個國君偶然相遇,他們還會情不自禁的攀比和炫耀各自的馬纛,並以此來獲得榮耀和內心的滿足感,要是自己的馬纛沒有別人的好還會惱怒,然後下令工匠製造最奢華的馬纛或其他配飾。
在經歷一波三折之後,專家們最終還是弄明白了碗形穿孔器的作用,也給了它一個正式的名稱,即碗形穿孔馬纛。其實,文物名稱和作用有密切關係,如果弄錯了作用,也就無法正確命名;如果命名錯了,也無法得到其正確的作用,所以考古也是個求真的過程,讓我們對古代社會器物,能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參考資料:
《曠世絕響——擂鼓墩曾侯乙墓發掘記》作者:嶽南,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