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這句話直譯過來,我們會不太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有子說:“信接近於義,言而有信。恭接近於禮,遠離恥辱。因為不失去親情,就可以說是宗族。”
所以關於這句話的解釋,我的理解是,有子說:講信用要符合於道義,我們才需要言而有信。講信用是件好事,但是也不是要一味地對任何人都講信用,比如我們面對敵人,要是也講信用,那就會害死很多好人。孟子曾說:“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也是闡述這個道理。言必行,行必果是對小人行為的要求。而對於其他人,我們要看是否符合大義,不符合我們就可以不必言而有信。
恭近於禮,遠恥辱也。我們同樣認為恭敬是好事,但是需要禮來約束,否則就讓人恥辱。因為恭敬需要一定尺度,一旦走入另外一個極端,那就是諂媚,讓人感覺恥辱。放眼望去,那些趨炎附勢、溜鬚拍馬的小人,哪一個不是恭恭敬敬的。這樣講,我們就會理解了。
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因”其實是姻親的意思,我們認為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維繫,大多需要經常走動,才可以。所以會有遠親不如近鄰之說。其實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處理家族關係時,就算是姻親,也要經常性走動,禮尚往來,這樣即便是姻親,也可以處成宗親一樣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