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去看了《長津湖》,怎麼樣?
要說怎麼樣,不能直接下結論。因為,我們要從應該怎麼看談起。
不同的人,立場不同,方法不同,自然看法不同,得出的結論不同,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我的立場是無產階級的立場,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閱讀此文者,需要先清楚的知曉這一點。
無產階級的立場要求民族國家反對帝國主義;要求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國家反對資產階級的所有國家,甚至反對國家主義本身。但你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東西都反對了,那就樹敵太多,反而做不到。我們的戰略要求我們,總是一步步來,一個階段確定一個階段的主要任務。這才符合形勢與政策的辯證法。
拿抗美援朝來說,當時的中國還不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未完成社會主義的三大改造,還屬於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啥叫新民主主義國家?那就是由共產黨領導,工人階級聯合農民(小資產階級),與民族的地主階級,民族的資產階級聯合統一起來,對內反對買辦大地主,買辦大官僚,對外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為其主要階段性任務。
但是,被趕出去的帝國主義,不甘心丟失中國這塊殖民地,被趕出去的買辦大地主大官僚蔣家王朝,是不甘心的。他們才在美國的聯合下,妄圖以朝鮮為跳板,嘗試著反撲。抗美援朝,性質類似蘇聯的紅白決戰。蘇聯當年取得勝利的時候,英國、美國、法國、日本等國,因為擔心共產主義者在俄羅斯建立政權,他們企圖推翻蘇聯共產黨的統治,所以在1918年-1920年間,支援沙皇的保皇黨、軍國主義者、自由民主分子和溫和社會主義者組成白軍,與蘇俄紅軍對立。
這是復辟與反覆闢的鬥爭。帝國主義和他們的走狗買辦官僚和地主們,妄圖復辟,那是絕不能答應的。
抗美援朝取得穩定的同時,1952年9月,毛澤東在一次中央會議上提出:“我們現在就要開始用10年到15年的時間,基本上完成到社會主義的過渡。”
為什麼預計需要這麼久呢?
這就是擔憂內外反對勢力的反撲。給這個過程留有餘地。
隨著抗美援朝的徹底勝利,使內外的敵人徹底喪失了反撲的勇氣,反撲的幻想。這就為我國的內部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謂發展,即我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前進。
“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新中國僅僅用了4年時間,就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使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跨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才是抗美援朝的最重要的收穫啊!
半封建半殖民主義,新民主主義,社會主義,這是向前發展。如果當時失敗了,別說社會主義不要想了,新民主主義都守不住,要倒退回去,重新回到半封建半殖民主義的社會。
抗美援朝的偉大意義,要從人類歷史發展的五個階段來看,才看的更明白。
四年時間,三大改造完成。這個速度,毛主席說,他都沒想到這麼快,這麼順利。
就像解放戰爭的時候,最開始的時候說,教員說我們要準備打一場“持久戰”,但只說時間可能會很久,並沒有明說大概需要多久,這一方面是由於形勢不明朗,根本無法準確預測戰爭時間表,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底氣”不足。
跟國民黨打了小半年之後,也就是1946年11月,毛澤東一改此前說法,明確提出了具體時間表,就是“短則3-5年,長則10年甚至15年(從1946年7月內戰爆發開始計算)”。
但是到了內戰爆發一週年的時候,1947年7月,毛澤東在黨內會議上公開提出了“對蔣介石的鬥爭用5年時間來解決(從1946年7月開始計算)”,一改之前的模糊不清的態度,而是準確提出了戰爭時間表。
真正讓教員等人對戰爭把握十足的,是1948年遼瀋戰役的大獲成功,“現在看來,只需從現時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如果從1946年7月開始算起,相當於把內戰時間調整到了3年半左右時間。
實際上,如果以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佔領中華民國“首都”——南京為內戰標誌的話,解放戰爭只花了2年零10個月左右。即使以新中國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為標誌,解放戰爭也只用了3年零3個月。
抗美援朝戰爭也是如此,一開始根本就不曉得能不能打贏,對要打多久,更沒有把握了。
第一次戰役,將敵軍從鴨綠江邊驅逐到清川江以南,殲滅敵方一萬五千多人。才找回信心,能打贏,能打下去。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也才算穩定了國內的軍心民心。這次只是試探性進攻,是為了保證首戰必勝,樹立信心的戰鬥。
第二次戰役,自願軍有了信心後,主動誘敵深入,東西兩線出擊,均予以敵方重創。“聯合國軍”傷亡三萬餘人,就此被迫退到三八線以南,聖誕節總攻勢化為泡影。這場歷時29天的戰役,徹底扭轉戰局,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戰略意義最為重大的一次勝利。
第一第二次戰役,打到了三八線,但能不能守得住這條線?
第三次戰役,為了回答能不能守住三八線的問題。戰略就是為了守住三八線,就必須打過三八線。打得過去,才能讓敵人知道,我守三八線是讓著你。我是有能力隨時打過去的。第四次戰役是對這一結果的再次確認。因為一次勝利不算,你反撲我再打敗,才算確認。
第五次戰役,是對總的結果的最終確認。是讓美帝國主義為代表的聯合國軍徹底從進攻轉為相持和防禦狀態。
五次戰役後,雙方大的作戰行動有以下幾次:
1951年8月18日-9月18日和9月29日-10月22日 聯合國軍和韓軍分別發動了夏季攻勢和秋季攻勢;
1951年10月30日至11月下旬間,志願軍發起區域性反擊作戰;
1952年10月14日-11月25日 上甘嶺戰役;
1953年5月13日 志願軍發動夏季攻勢;
1953年7月13日—27日 志願軍發起金城戰役(這是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最後一次戰役)。
但為什麼不稱之為大戰呢?因為後面的已經是區域性性質的了。
1953.2.7毛主席在全國政協一屆四次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時說:“這個仗要打多久時間,我看我們不要去做決定,過去是由杜魯門決定,以後是由艾森豪威爾或者美國將來的什麼總統來決定的。就是說他們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勝利!”
這段話我相信大家很熟悉了,是不是十分的威武霸氣?
但這是打出來,是一二三四五的勝利,還有後面每一次戰役的不敗,逐步樹立起來的。
信心,自信,絕不是天生的,既定的,一開始就有的。它來自於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失敗者的自信,那是唯心主義的自信。只有勝利者的自信,才是客觀實踐出來的鐵打的自信。
抗美援朝戰爭,從1950年11月4日-1953年7月27日,只用了兩年零八個月。這就是我們可以蔑視帝國主義,我們可以完全自信的資本。一切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這句話,只有打敗過這個紙老虎的人,才有資格自信的說,說了別人才會真信。
有人點評電影《長津湖》,還不夠自信,還需要敵人的認可和證明,我覺得是可以理解的。
電影是時代的脈搏,是歷史發展的聲音,是意識形態的反映。它是客觀現實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
這個階段播放長津湖,這是我們和美國的鬥爭現實的階段在電影上的反映,我們和美國的鬥爭,目前也就相當於第二戰役階段。中美的鬥爭,大家可以透過電影,很好的理解和把握。《金剛川》播放的時候,我們還是被動的防守,保證貿易鏈,資金鍊,產業鏈不被它搞斷。上映時間是2020年10月23日。大家可以理解為,從那時,我們正式入朝參戰。這才一年時間,我們就有了不小的進步。已經搞了兩次大的戰役了。不僅過了鴨綠江,走打過了清川江,還打到了三八線。
這就是我想告訴諸位的,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問題,看電影,就是要看發展階段和形勢。
等到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戰役以後,信心就會越來越大了。那時,根本不需要敵人的承認了。等到最後的上甘嶺戰役以後,我們就有資格說同樣的話了。“這個仗要打多久時間,我看我們不要去做決定,過去是由杜魯門決定,以後是由艾森豪威爾或者美國將來的什麼總統來決定的。就是說他們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勝利!”
等到停戰協定再次簽署,我們就可以真正驕傲的說,“一切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了。
而我最想說的是,戰爭的這個勝利不是最大的目的,對於無產階級來說,社會主義才是目的。就像抗美援朝的勝利,沒啥值得高興的,畢竟咱們死了十幾萬工農的子弟,花了老百姓長千上萬的錢。值得高興的是,這個損失促進了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億萬工農子弟和父老鄉親,當家做主了,這個損失才是值得的。
現在的鬥爭也是如此。勝利是不是值得高興?要看犧牲是不是值得。如果這些巨大的犧牲,促進了社會主義的改造和發展,老百姓做了主人,工農得了好處,這個犧牲就是值得的,勝利才是值得高興的。
看不到社會主義,就看不到鬥爭的目的和意義。看不到犧牲的意義和價值。看不到為什麼高興或不高興!
總之一句話,無產階級,共產黨,一切要為社會主義,進而共產主義而奮鬥!
這應該是我們一切行為的全部目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