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編者按】
新華日報》釋出後,引發讀者極大興趣。不少讀者對攝影師鄒健東定格歷史的敏銳和顏紅英奮勇支前的壯舉深表感佩,也對《我送親人過大江》照片背後的時空背景和歷史細節頗感興趣。在鄒健東之子鄒毅先生和南京渡江勝利紀念館的幫助下,我們把鄒健東1949年跟隨解放軍三野8兵團20軍59師橫渡長江前後的照片和回憶加以整理,拼就一幅《我送親人過大江》背後,解放軍和支前群眾魚水交融、團結一心的“連環畫”,以饗讀者。
“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團結一致戰勝敵人”。長江北岸的老百姓歡迎人民解放軍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揚中夾江南岸遠處有低沉的炮聲,天空有縹緲的硝煙。村莊上的人民沒有戰火的憂傷,臉上露出深情的笑容,歡迎人民解放軍。部隊整齊寧靜地等待上船過江……”
——摘自鄒健東《背景真情和生命力》
渡江戰役時,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總前委以及有關黨政軍機關十分注重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黨政軍民擰成一股繩,充分發揮人民戰爭的威力。在華中局和中原局的直接籌劃下,廣大人民群眾不分男女老幼,以極大的熱情投入支前。他們夜以繼日地碾米磨面、籌集糧草、趕製軍鞋、搶修船隻、鋪路架橋、開渠疏河、運送彈藥,掀起了一個規模宏大的群眾性支前熱潮。據統計,短短三四個月間,籌集船隻8000餘艘,動員船工19000餘名。軍民同舟共濟,齊心協力奪取渡江勝利。
渡江戰役前,江蘇省泰州市永安洲的群眾夾道歡迎我第三野戰軍20軍59師參戰部隊。
解放軍渡江部隊和船工們一起認真檢查木船的質量,瞭解每一隻船的抗風浪能力。
“……指戰員和民工們在小河港岔進行渡江作戰練習,學掌舵、搖櫓、游泳、駕帆船,迅速靠岸登江堤攻佔敵人防禦陣地。船工們認真修船補洞,把木船修得更加堅固,經得起大風大浪的衝擊……”
——摘自鄒健東《渡江戰役留下永恆的鏡頭》
船工指導解放軍划船、掌舵
待命出發的英勇舵手
一聲令下,船工們一起演練升帆和落帆的快速動作
渡江船隻戰前準備
船工在進行渡江前的準備工作
主動提出為“先鋒連”第一船指戰員撐船渡江的老船工。他在江中歷經幾十年大風大浪,勇於戰勝風浪和危險,是位了不起的大膽、堅強的民工戰士。
1949年4月21日黃昏,解放軍渡江部隊指戰員與船工們,按照作戰方案登船待命,做好渡江的戰鬥準備。
解放軍佔領揚中後需迅速渡過這條夾江,追擊幷包圍向杭州逃跑的敵軍部隊。當地民眾主動划船,來到夾江送解放軍戰士到南岸。
“到了夾江北岸,部佇列隊等待過江,江中從西向東過往許多小船,如秋雁一字形‘飛’來。船上整整齊齊坐著全副武裝的解放軍。船工們一槳緊似一槳,只想著快快將親人送向南岸,殲滅敵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搖船的小姑娘,看上去只有十六七歲。為了快點把解放軍送過江,她迸發出全身的力氣,使勁搖櫓,背後的大辮子隨著動作前後搖擺,充滿了力度和美感……這一天,在我軍渡江的波瀾壯闊的畫面上,小姑娘留下的背影成了最美的一瞬間。”
——選自鄒健東《情繫歷史瞬間——百萬雄師過大江解放南京》
《我送親人過大江》
“在揚中快步行軍到夾江時,我看到一位飼養員為了保護樹木不被戰馬啃傷,小心地在樹幹上包上軍毯……我隔著水渠選了一個角度,拍下照片後跑步趕上部隊。多年以後,我看到一些地方濫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立刻又想起當年那位飼養員的行動,深深為之感動。那位飼養員在給樹包軍毯的時候,可能沒有想到過‘環保’之類的問題,他長得什麼模樣我已經記不清了,但那“穿”著軍毯的樹卻始終令我難以忘懷。”
——選自鄒健東《情繫歷史瞬間——百萬雄師過大江解放南京》
“穿”軍毯的樹,為防戰馬啃傷樹皮
特別鳴謝鄒健東之子鄒毅先生、南京渡江勝利紀念館
拍攝:鄒健東
整理:金亦煒
編輯: 白雪
本文來自【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