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就人才減少、生孩子以及剩男剩女等問題,給出了一套方案,對當下依然有指導意義:
一、人才問題:減輕年輕人的生活壓力。
二、生孩子問題:早婚,男女發育不足,晚婚,生育必定少,規定法定結婚年齡。
三、剩男剩女:到了婚嫁年齡遲遲不成婚的,父母有罪;倡導減少彩禮(六禮)數額。
背景
春秋時期,諸侯之間紛爭不斷,人口消耗巨大,而最能體現一個國家強大的特徵就是人多。
當時,年僅二十一歲的孔子已經進入魯國的政府部門,當上了公務員,主要是負責調查人口。領導季平子早已認可這位年輕後生的實力,所以給他定了一個更高的KPI:三個月內我要你拿出一個增加魯國人口的詳細章程。
孔子做事向來腳踏實地,他曾為了學習音樂,卻沒錢請老師,偷偷去做吹鼓手,後來竟然不小心成為樂隊的首席,在婚禮的隊伍最前面表演,差點把看熱鬧的老媽氣昏過去(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是一位戰功赫赫的貴族將軍,而在當時吹鼓手被認為是下等工作)。
注:君子六藝包括禮、樂(音樂)、射、御(駕車)、書、數等六科,春秋時期若要出人頭地,需要掌握這幾個基本技能。
總體方案
孔子接到上級領導的任務後,立馬投入工作,擼起袖子開始幹,展開調研、分析,不出十天就提交答卷。
總體概括為五點:1、輕賦稅,2、輕徭役,3、慎刑戮,4、倡節儉,5、定婚嫁
孔子解釋說,稅賦重,人們吃飯都成問題,當然會逃離;被拉去做壯丁、刑罰過重,同樣使人恐懼,只有跑路;同時提倡生活節儉,否則巨大的開銷也會使生活艱難,只能選擇流離他鄉。反之,做到以上四條,天下人才都會蜂擁而來。
定婚嫁
生男育女是增加人口的根本,定婚嫁就是最重要的手段,早婚男女發育不足,導致後代不健全,貽害無窮,晚婚生育必定減少,同樣不可取。男子應該在20-22歲成婚,女子應該在20歲成婚。
具體措施:到了結婚年齡,不結婚的,要治父母的罪。
婚禮花費巨大,不少人因為沒有“六禮”錢,無法成婚,所以應大力倡導節儉。(國家曾建議財力不宜超過10W)
六禮,婚姻儀禮,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六個環節。
納采,男方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若答應,男方則要備禮前去求婚。類似於相親訂婚。
問名,男方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古人結婚更在乎生成八字,只有男主才在乎女方長相。
納吉,男方將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後,在祖廟進行占卜。判斷生成八字合不合。
納徵,男方家以聘禮送給女方家。給女方彩禮。
請期,男方定婚期,備禮告知女方,雙方意見要統一。
親迎,婚前一兩天女方送嫁妝,次日新郎帶領迎親隊伍到女家迎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