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聽人說過舊時候和平縣城有兩大奇觀,一是:水缸倒扣鋪成的“奶姑峰”,
一是王陽明在和平峒立縣前“駁龍筋”,今天,我與李樂明、黃錦標、黃國文、陳福初等先生,驚喜地在雅水村看到了“和平龍峽脈”禁碑。
“龍脈禁碑”歷經數百年風風雨雨,仍默默地守護在肖屋崗這條龍脊之上。
據說當年王陽明平叛池仲容農民起義後,覺得粵贛邊陲這荒蠻之地,要想達到長治久安,必須建制立縣,方可保稷安民。
王陽明主意一定,立即四出勘查可以立縣的風水寶地,他細瞄這裡的龍脈走向,以圖圈定縣衙立基地點。
他覺得和平峒的羊子埔,背倚龍山,前臨浰水,面朝東山聳翠,左青龍,右白虎,滔滔江流繞半城,他決意在此處立.縣,而且縣名就取和平峒之意,定為“和平縣”。
王陽明悅意和平立縣,勘查和平縣的龍脈頗費一番心血,他探得和平縣的龍脈西接九連,急行幾十裡逶迤到五花嶂,再經熱水合棟,繞道雅水,直貫九子崗,最後到羊子埔河口落穴。
可這鬼斧神工的“三吉六秀”之龍脈,誰知瀉落雅水村旱塘面時,明顯被溝壑阻斷,躍不上至肖屋崗。王陽明被這橫來一穴搞得十分頭痛,經三天三夜苦思冥想,最後他施用“吞甲法”,用瓷碗連疊當作龍脊,
他命人擔來百十擔“古鬥菜碗”,乘著星稀月黑,人不知,鬼不覺,悄悄地在這深垇,將古鬥菜碗延伸埋藏到肖屋嶺崗,並在半坡用青磚刻一碑記,警示村民不得墾土挖溝,不得肆意破壞風水,碑曰:“龍蘊五花嶂,氣貫和平峒,深垇龍峽脈,萬世呈昌隆。大地龍脈,大地所藏,軍民人等毋忘保護。左僉都御史王陽明立”。
和平立縣後,百業興旺,雅水村成為熱水、浰源等地進入古驛道的必經路口,村民在雅口村口處設茶園,建“文昌閣”,在肖屋山坡上立一“華光廟”,完善古驛道的功能設施,使之每日掮客似雲,車水馬龍,貨如輪轉。
再後來,有雅水村的鄉賢黃海澄先生,與大善人葉金福先生斥巨資糾集村民,擴寬修鋪這條古驛道黃金線路,為方便客商往來,還在半道修築“石澗亭”,此善舉推動了和平縣城發展。
世事茫茫,歲月悠悠,“龍脈禁碑”在這肖屋崗靜臥300多年。
清咸豐元年,有贛南遊匪竄擾和平城廂鎮,遊匪探得”龍脈禁碑”,以為龍脈埋藏之處必有大量金銀財寶,於是不擇手段挖龍筋,因尋不到寶,賊人連磚刻也憤而打碎,他們的惡行遭城廂鎮街坊和雅水村民圍堵,賊人落荒而逃。後村民稟報知縣馮光亮,馮知縣立即俱文,命手下刻石立碑,碑曰:此係縣龍峽脈,下禁開墾,上禁㙲塞水溝,以致崩壞,違者稟罪,通邑合禁。
自碑鎮於肖屋山崗,和邑五穀豐登。四海昇平,商賈雲集,百業興旺,九連山下文風盛,浰江兩岸稻粱肥。人們感念先賢立縣之福德。
近年,縣新自來水公司在肖屋崗立廠,曾有村民在荊棘叢中見到“龍脈禁碑”,他不太經意,從未與他人說起這世間難得一見的龍峽脈風水碑。
目前,連和古驛道的發現和文化傳承,正在升溫,雅水村委也迅速行動,劈斬橫路荊棘,架設小溪木橋,他們邀我前往探秘,無意間聽到村民說起這“龍峽脈碑”,我意興漾然,即與雅水鄉賢黃錦標先生,村委黃國文等跋坡斬棘,地氈式鋪開搜尋,後有一幫雅水村聞訊而來的青年,大家不怕蟲咬,不怕簕刺,最終在樹叢下發現這曠世古碑。
此碑寬40公分,高60公分,黑油石質地,鑲在磚砌碑座上,碑面光亮,刻字清晰,可惜碑面中間被人擊碎裂有多道縫隙,好在尚能看清內容。
這種“龍脈禁碑”,是我平生第一次見識寶物。縱觀碑刻立意,足見風水學影響之深,己浸入到官民骨髓,也可見王陽明先生對“和平立縣”情有獨鍾的情懷,在這讚歎之餘,我心頭湧起對王陽明先生“格物致知”的崇敬!# 陳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