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藝桐
如果您到過抱犢寨旅遊,相信一定會被“南天門”兩根通天大柱上一副274個字的長聯所吸引,在欣賞遊玩的同時,更是被其傳達出的氣勢和氣魄所感染。這副長聯就是康永恆1992年的佳作,作為抱犢寨景區的一名工作人員,康永恆把自己對楹聯的熱愛和對故鄉山川的眷戀,一齊凝結在這副長聯中。
康永恆在抱犢寨景區工作已有28年,本職工作之外,他於詩詞楹聯創作及鹿泉歷史文化研究用力尤勤。特別是楹聯創作方面,曾獲得首屆中國對聯巔峰對決邀請賽冠軍、首屆中國楹聯蓮花獎最佳聯手、2010年度中國對聯創作獎金獎等榮譽;2014年被命名為全國“聯壇十秀”之一。日前,記者見到了這位筆耕不輟的“痴聯人”。
作對聯開啟文學之門
“我從小就喜歡唐詩宋詞和古典文學,常常把自己的文學靈感記在一個小本子上,閒得沒事兒就寫寫詩歌、散文,不時地細細品味、反覆修改。”1986年冬,河北省迎春徵聯活動啟動。也許是因為骨子裡活躍的文學細胞,得到訊息後的康永恆第二天就把自己精心創作的一副對聯寄到了活動組委會。“我那時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但正是年輕人的勇氣為自己打開了文學之門。”
記者瞭解到,談及自己的成長過程,康永恆最難以忘懷的就是自己的恩師——中國對聯學創始人陸偉廉。“恩師是一位性情耿直的人,十幾年來致力於聯學的理論研究。早些時候我們就靠寫信聯絡。我經常把自己新創作的楹聯寄給他審閱,老師也會把一些還未發表的手稿寄贈給我,我在創作過程中逐漸愛上這項文化瑰寶。”有了老師的指導,康永恆的對聯創作功底更加紮實,對生活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據瞭解,國慶前夕,石家莊市橋西區勞動公園正式開園迎接遊客,康永恆受邀為公園內“匠心亭”創作楹聯並受了到人們的好評:“大匠巧於心更忠於事,良材貴在用而不在藏。”這副文化氣息濃厚的楹聯,優美而富有思想性。
用對聯抒發人生感悟
“道本無言可說,事當盡力而為。”這副鐫刻於鹿泉區抱犢寨風景區的楹聯,文辭簡潔,洞達哲理,不但深受遊客喜愛,還藉著遊客的宣傳而在網路上傳播,成為了很多人的“座右銘”,它也是康永恆引以為驕傲的代表作品之一。
談及對聯的創作,康永恆表示,“立意”是一副對聯的核心,境界宏遠、寓意深刻、語近平凡、發人深省是對聯創作的基礎。“對聯派生於律詩與駢體文,雖然較母體更短小精悍,但創作所需要的學識、思想、語言功夫並不比詩詞低。此外,對聯更多是與書法結合出現在廟宇、廳堂、會場等場合,有著非常廣泛的實用性。”
為了找尋創作靈感和收集對聯佳句,三十多年間,康永恆走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創作了三千多副楹聯佳作,許多作品還被國內的風景名勝區及城市公園書刻張掛,成為了風景中的“風景”。
讓楹聯成為文化特色
身為全國“聯壇十秀”之一,康永恆還為時代楷模、優秀黨員、先進人物寫詩撰聯,其作品被髮佈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黨建》等雜誌中。他談到,2014年為首次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活動所撰寫的楹聯:“國破當年,痛何慘也?惡寇忒猖狂,屠城血涴秦淮赤;祭隆此日,恥勿忘之,同胞宜惕勵,隔海妖興風雨多。”作為新華社電訊稿中頭條作品釋出,頗受關注。
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他提出了楹聯創作的“稱境說”和“起、鋪、墊、收”四字訣,他還透過網上教學,向喜愛楹聯藝術的人傳授創作經驗,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對聯創作這個群體中來。
“這幾年,隨著新媒體的大行其道、社會徵聯活動的風生水起,楹聯文化愈發成為群眾性的、大眾化的文學形式,也逐步讓更多人看得見、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傳得開。令人欣慰的是,我國的對聯界人才輩出,很多青年人的作品也都令人刮目相看。”康永恆表示,寫對聯不是華麗辭藻的堆砌,而是有感而發。今後,他將繼續用一副副膾炙人口的對聯把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表達出來,讓更多人瞭解自己的家鄉和祖國。
【來源:石家莊日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