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讀史源歷史專欄第2580期。1996年,時任我國國防部長的遲浩田上將到美國訪問,美方的接待人員中包括海軍陸戰隊司令查爾斯上將。有意思的是,在抗美援朝戰爭的長津湖戰役中,曾在志願軍27軍任職的遲浩田,與查爾斯上將的父親有過對壘。當時老查爾斯是陸戰一師的副師長,該師師長是大名鼎鼎的奧利弗·史密斯。
查爾斯將軍對遲浩田部長動情地說,他的父親始終對長津湖那支中國軍隊難以忘懷,並且使用了“飛機封不住、坦克大炮擋不住、冰天雪地和大軍壓境都不怕”來形容志願軍,稱讚“這支部隊不得了”。遲浩田上將聽後很高興,但卻沒有告訴對方:這支部隊是來自中國的第三野戰軍王牌部隊,強大是自然的。其實也不用遲浩田講,美軍透過自己的調查研究,早已經解密多年了。長津湖一戰,美軍知道了“三野”的厲害。而作為老三野的一員,遲浩田將軍的內心一直以此為榮。
其實不光查爾斯父子,志願軍擁有強大戰鬥力幾乎是美軍高階指揮官的共識。朝鮮戰爭時的聯合國軍第一任總司令麥克阿瑟,在朝鮮戰場上有一段虎頭蛇尾的經歷,仁川登陸似乎要把他推上扭轉戰爭乾坤的神壇,在軍事生涯的晚期再創造一個奇蹟;而隨後志願軍的參戰以及連番重擊,又使得麥克阿瑟灰頭土臉,最終被調離崗位,他的生涯收尾並不那麼精彩。
多年之後麥克阿瑟說出一段耐人尋味的話,既有自嘲的成分,也是客觀評價:誰想和中國陸軍打仗,那麼他一定是有病!一向驕傲自負的麥克阿瑟能這樣講,可見美軍已經在朝鮮戰場充分領教了中國軍隊的厲害,並且懂得尊重這個強硬的對手。美軍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擁有世界上最強的陸海空軍,戰時的分析總結能力極強。
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美方對中國的各支參戰部隊有了詳盡的資料和實際戰力分析。我國軍隊雖然名為“志願軍”,但命名是從多種因素綜合考量的,中國的入朝部隊事實上就是解放軍的正規精銳力量,來自之前的主力野戰軍。美方的評估中也有明確的結論,對於各野戰軍的戰力分析也比較準確。
在美軍的報告中,中國軍隊的第三野戰軍和第四野戰軍的戰鬥力最強。而對於三野在戰場上的深刻認識,很大程度上就來自於第二次戰役東線的長津湖之戰。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投入的作戰部隊,最早期的主力是來自四野的13兵團,也就是主席未雨綢繆,在1950年中期就開始組建的東北邊防軍。四野在東北地區有深厚的根基,所以東北邊防軍的基幹部隊都是四野出身。不過東北邊防軍的第一任司令員卻不是來自四野,而是三野的粟總。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抗美援朝的早期設想就是由三野和四野的官兵擔任主力,準備入朝與聯合國軍較量。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上文提到的地緣因素,東北與朝鮮接近,四野的元素非常濃厚。而粟總如果身體無恙,能夠率軍入朝的話,他的嫡系基幹部隊三野大軍,也是必不可少的,勢必會入朝作戰。另一方面,我軍面對當時整體實力強勁的美軍,還是個從來沒有直接交過手的強敵,需要派出國內最強勁的陸軍部隊才有望取勝。因此在軍委的規劃中,三野和四野這兩隻解放戰爭中的鐵拳,自然是頭等主力。
第四野戰軍被很多朋友認為是我軍最強主力部隊,這支大軍有著朱毛紅軍、也就是中央紅軍的清晰脈絡。四野在解放戰爭時期的負責人林總、政委羅帥也都曾是八路軍115師的主要領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四野被認為是“根紅苗正”的人民軍隊王牌主力,總兵力曾突破150萬人,無論實力和規模都非常強大。三野的硬體實力也許略遜於四野,但正因如此,三野的發展歷程反而更加令人敬佩。
中央紅軍於1934年開始長征後,有小部分部隊和地方武裝留在南方進行遊擊戰爭,後來三野的軍事統帥粟司令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南方八省游擊隊到抗戰時發展成為了新四軍的基幹力量,解放戰爭初期的華中野戰軍由粟總統領,是後來三野的一半主力。三野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山東解放軍,由八路軍115師的一部分(羅帥和陳光帶到山東的部隊),加上黎玉等人發展的山東縱隊組成,逐漸成長為抗戰時期非常強大的我軍正規軍力量,解放戰爭中組成山東野戰軍,由陳老總統領。隨著解放戰爭形勢的變化,華中和山東兩部解放軍合併,也就有了陳粟大軍,即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
從解放戰爭中整體作戰思路而言,東北確實是重中之重,有著我軍最精銳力量和血脈的四野大軍進軍關內,推動全國解放程序,這是一條主線。而出乎軍委和很多人意料的是,三野在陳粟首長的帶領之下,從一支並不是最被看好的“偏師”、戰略牽制力量發展成了王牌大軍,打出的著名戰役是解放戰爭中最多的,甚至比四野還要出彩一些。在這期間,粟總的軍事才華也得到了極大的顯現。
49年解放戰爭後期第三野戰軍有4個兵團,原本一、四、六、九縱是老華野的四個王牌縱隊,後來分別在4個兵團當中領銜。為了承擔攻臺第一梯隊的尖刀任務,第9兵團透過整合,將第20軍和27軍都吸納進來,也就是原華野一縱和九縱、葉飛縱隊及許世友縱隊。9兵團成了三野的最強兵團,由宋時輪司令員統領,積極準備渡海攻臺。
第9兵團原本下轄4支軍級部隊,總兵力近20萬人,後根據作戰需要調整為三個軍的編制。其中20軍和27軍都堪稱三野最強的部隊之一,26軍實力同樣不俗,在解放戰爭中久經考驗。在當時全國的所有兵團級別部隊裡面,三野9兵團的實力絕對位居前列。
正當老蔣隔海顫慄,我軍解放臺灣為期不遠之時,朝鮮戰爭爆發,美軍將艦隊橫亙在臺海,悍然阻撓我國統一事業。軍委暫時推遲了攻臺計劃,第九兵團卻沒有閒置,15萬精銳大軍不久後被調往朝鮮戰場上對付美軍。此時的敵人恰恰是推遲解放臺灣的主要阻礙因素之一,因此三野將士見了美軍,可以說比任何兄弟部隊都要眼紅。
1950年的長津湖戰役,令美軍充分認識到三野的強大力量,知道了這個來自中國的王牌戰略方面軍的厲害。第9兵團是三野的最好代表,在長津湖戰役中將美國最精銳的陸戰一師以及第七師的部隊打得極為狼狽,逼出了對方一直視為恥辱的海上大撤退。並且在此之前,第9兵團還成建制消滅了美軍主力第31團,也就是人們熟知的北極熊團3100餘人。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敵軍上校團長麥克萊恩被27軍官兵擊斃,而繼任的費斯中校還沒來得及被正式任命,也被我軍打死了。這樣成建制地消滅美軍主力團,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有且只有一次,此戰績不是來自四野的部隊,而是來自三野。連續戰死兩位指揮官,令美軍蒙受了奇恥大辱,徹底記住了長津湖的這支中國王牌部隊,也有了開篇時美國海軍陸戰隊司官查爾斯對遲浩田上將講的那番話。
具有悲壯色彩的是,第九兵團入潮任務緊急,後勤物資、尤其是指戰員冬裝嚴重不足,在長津湖戰役取得勝利的同時,也有3萬餘人凍死、凍傷。出戰即巔峰,兵團此後基本喪失戰鬥能力,錯過了隨後的幾次大戰役。長津湖戰役後聯合國軍被打到三八線以南,同時我軍自身也受到了重創,9兵團以驚人的犧牲代價贏得了朝鮮戰局的重大轉折。
幾十年來,美軍對三野和9兵團印象深刻。這支中國王牌部隊創造了朝鮮戰場上三個令人無法忘卻、也不能忘卻的紀錄:全殲美軍團級作戰部隊、單次戰役傷亡最大(5萬餘人)、長津湖一戰出現3個“冰雕連”。這都體現了中國軍人的戰鬥力和榮譽感,以及不畏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令敵軍膽寒不已。
“史源歷史專欄”由中國近現代史作家運營,專注於黨史、軍史、戰史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歷史全貌,帶來精彩歷史細節。歡迎關注@史源歷史專欄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