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至今,一共有12人擔任過國防部長,在國防部這樣一個肩負著國防動員、軍事外交等重要職能的部門,肯定是需要一個瞭解軍事、熟悉軍隊的人來領頭,所以一般來說國防部長的軍銜也不會太低。
事實也的確如此,前面4任都是開國元帥,後面7任都是上將軍銜,1965年我國曾經取消過軍銜制,1988年再恢復時已經不再設元帥及大將,所以上將也是實授最高的了。這麼看來,我國的國防部長軍銜基本都是最高級別的。
不過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第五任國防部長耿飈,別人都是高級別軍銜,他卻是連軍銜都沒有,就顯得非常獨特。
但他並不是不熟悉軍旅,相反他在我軍的成長過程中是出過大力的,在軍隊中他的威望也很高。後來只是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暫時調換了工作崗位,這才與軍銜失之交臂。
不管身處哪個職務,耿飈都做得極其出色,對子女的教育也是一樣,4個孩子每位都成才了,對了,耿飈還是我軍有名的武術高手!
耿飈1909年出生,是湖南醴陵人。他的父親耿楚南是清末著名的武術大家,曾被清廷挑選為大內侍衛,受賞了一對虎頭雙鉤,還擔任過慈禧的侍衛。
不過後來侍衛隊解散,耿楚南就回到了家鄉。他常常行俠仗義,頗得鄉親們的尊敬,又因那對御賜的雙鉤,獲得了“雙鉤大俠”的美稱。
在這樣的家庭下成長,耿飈自幼深受父親影響,不但將武藝都盡數學了來,而且也擁有了一顆俠義之心。若是在古代,靠著拳腳功夫,他們家肯定能吃喝不愁。
可惜清末洋人的船堅炮利打開了大清的國門,尤其是八里橋一戰,清軍擁有著絕對的人數優勢,對陣英法聯軍卻遭遇了慘敗,這讓很多人認識到肉體凡軀無法跟槍炮相比,所以民間習武的人變得寥寥無幾。
為了生存,耿家父子只能做些體力勞動來謀生。
在耿飈7歲那年,全家為躲避饑荒跑到了湖南常寧縣,此後就在這裡定居。耿飈13歲時,為了給家裡減輕負擔,他去了常寧水口山鉛鋅礦當童工,雖然他年紀小,但是有功夫底子在,幹活比一般人要快,賺的錢也比其他工人多。
當時共產黨的工人運動已經發展到了常寧,耿飈在接觸了馬克思主義後,思想上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由此開始積極參加工人運動。他曾經憑藉良好的身手潛入國民黨兵工廠秘密運出一批槍支,壯大了水口山工人赤衛隊,為革命增添武裝力量。
他在醴陵、瀏陽都展開過游擊戰爭,還擔任了瀏、醴游擊隊隊長,1930年率游擊隊加入紅軍,由此開始新的征程。
此後中央蘇區的歷任反“圍剿”耿飈都有參與,他敢打硬仗、惡戰的作風很受中央賞識,因此在艱難的長征中,由他擔任團長的紅四團成了中央紅軍的開路先鋒!
這個任務不可謂不艱鉅,先鋒往往要奔赴最險要之境,傷亡通常也是最大的,但中央讓紅四團來擔任這個先鋒,也證明對紅四團的信任與看重!
耿飈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長征中最慘烈的湘江戰役,他衝殺在最前,當時進行了特別殘酷的肉搏戰。在這種近身搏殺中,他的武藝有了用武之地,手持大刀在敵人中左衝右突,硬是為大軍殺出了一條血路。
事後毛主席還特別寫信給耿飈表示感謝,為什麼呢?就因為紅四團在湘江戰役中阻擊了敵人15個團!減輕了其他兄弟部隊的壓力,讓大部隊得以儲存更多力量!
遵義會議後,中央明確了毛主席的正確領導,耿飈也升任為紅1軍團第1師參謀長,由此他的戰爭生涯就與“參謀長”結下了不解之緣。
抗日戰爭時期他擔任過129師385旅副旅長兼參謀長、晉察冀軍區副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察冀野戰軍參謀長、華北軍區第2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這個華北軍區第2兵團還有另一個稱謂叫做楊(得志)羅(瑞卿)耿兵團。
總之耿飈在我軍的建設發展過程中,也做出過巨大的貢獻。本來他在解放戰爭後期是兵團參謀長,副兵團職,如果他1955年參與授銜的話大機率是中將。
之所以耿飈後來沒有軍銜,是因為1950年初周總理特別欣賞他,點名要他去了外交部,此後的20來年裡,耿飈都在外交部門工作,脫離了軍隊當然就無法參與授銜了。
不過耿飈對此毫無怨言,他是我國派駐西方國家的第一位大使,加強了中國與瑞典、丹麥、芬蘭、巴基斯坦、緬甸、阿爾巴尼亞等國的經濟往來,毛主席對此極為稱讚:耿飈敢說真話,反映真實情況,是個好大使。
1978年耿飈擔任了國務院副總理,3年後又擔任了國防部長,雖然他沒有軍銜,但他從軍時期的英勇表現讓所有人都很敬服。
在這個職務上,他全心全意地推動了軍隊的現代化建設、創立了特種警察部隊,可以說我們能擁有現在的強大軍事力量,也有耿老的一份功勞。
1991年,耿飈離開了領導崗位後回到了抗戰時期戰鬥過的甘肅慶陽。當地人得知來了大官,紛紛跑到耿飈的招待所外訴說不滿,黑壓壓的一片,怎麼勸都不願走。
耿飈耐心地聽他們說完,心中悲痛不已。隨後他將當地官員召集到一起,並沒有嚴厲批評,而是向這些‘父母官’講了一個故事:
50年前,耿飈時任385旅副旅長,當時就率部駐紮在慶陽。有天某位戰士損害了當地群眾的利益,按照八路軍的紀律,旅部要將其槍斃。
附近百姓知道後,也是黑壓壓的來了一群人,為這個違紀的戰士求情。耿飈對鄉親們說,八路軍是講紀律的,有人違反就一定要受懲罰。
耿飈說完,老百姓紛紛跪下,哭著說共產黨都是好人,這次就饒了那名戰士,讓他戴罪立功,上前線去多殺幾個鬼子!耿飈一個一個去拉,口中還反覆說明八路軍的軍紀,但老百姓一個也沒有起來。最終,耿飈流著淚接受了群眾的要求。
這個故事說完後,耿飈頓了頓激動地大聲問道:現在,我要問問你們這些人,要是犯了事,老百姓還會替你們求情嗎?
這個問題直擊心靈,全場鴉雀無聲。不管是那時,現在也值得很多人捫心自問。
從“耿飈之問”中,我們也能看出這位老革命家的心境一直沒有變過,有著如此高尚的品德,教出來的子女當然也各個都是人傑!
長女耿瑩出生於1939年,她小時候就跟著父親上過戰場,見過生死的她性格也特別堅毅。曾在地質隊、北京製藥廠工作多年,因為對醫學的喜愛,她考取了北京中醫院的研究生。
後來耿瑩又拜師學藝,在畫畫方面很有造詣,年僅7旬時,見中國文物被嚴重破壞,便建立了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致力於保護中華文化。
長子耿志深出生於1942年,出生地就是在甘肅慶陽,不過他在1999年就去世了,留下的資料非常少,和妻子王延存生下耿岱、耿巍兩子。
耿巍如今是中國人民大學文藝復興研究院公共事務部部長,也很優秀。
次子耿志遠出生於1946年,1965年考入了清華大學物理系,大學畢業後為了兒時的夢想選擇了參軍,成為一名光榮的海軍。
退伍後轉業去了北京光電技術研究所、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工作。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經濟趨勢的衝擊下,有很多人選擇下海經商,耿志遠也跟隨時代潮流下海打拼,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他還擔任過中國緬甸友好協會會長,加強了兩國之間的民間交往。如今的耿志遠致力於慈善事業,幫助過很多有需要的人。
次女耿焱1948年出生,是一個妥妥的學霸,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英語專業,後來去了美國哈佛大學留學,成功拿到了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碩士學位。
她當過翻譯、做過編輯,但她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所以最終選擇了教育行業,在香港城市大學、南昌大學都教過書,如今還是南昌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名譽院長、教授。
父親不忘初心,子女無人從政,這樣的革命家庭,非常值得我們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