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漢英目視前方,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年輕時候的孫漢英。
1950年 11月到1952年6月,從21歲到23歲,孫漢英經歷的這段抗美援朝戰爭,是他一輩子難以割捨的記憶,其中的長津湖戰役更是銘刻在心底的烙印。 10月2日,92歲的孫漢英膽囊手術剛拆完線,就在84歲老伴王培芳等家人的陪同下,到電影院觀看了熱映的《長津湖》。影片中一幕幕令人揪心而動容的場景,彷彿讓他身臨其境地回到了71年前的崢嶸歲月。
無所畏懼 志願軍讓美軍碰了釘子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孫漢英所在部隊 26軍 77師從南方撤回到山東微山湖。1950年10月底,部隊緊急進行戰前動員,號召戰士們去東北,準備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匆忙中,每個戰士領到了一身棉衣,坐上“悶罐火車”到了撫順東梅河口,從臨江越境進入朝鮮。
“我們的20軍、26軍、27軍,11月5日進入朝鮮後,就和美軍三個師及李承晚部隊幾個師在東線戰場開戰了。一開始,26軍留在鴨綠江邊做預備隊,20軍和27軍率先出戰。 ”孫漢英回憶說,“美軍想早點回國過他們的聖誕節,但是既然中國軍隊來了,就不會讓他們的陰謀得逞。中國軍隊一到朝鮮,美國軍隊就碰了釘子,不得不放慢進攻節奏。美軍陸戰一師是參加過一戰、二戰的王牌軍隊,但是我們不怕,雖然沒有先進的武器,也能把他們打得頭暈眼花,四處亂竄。當時我們先換上了朝鮮人民軍的衣服,胸章和帽徽也不帶漢字,讓美國人分不清打他們的是中國人還是朝鮮人,摸不著規律。 ”
白天潛伏,晚上果斷出擊。 “白天,我們經常一整天都趴在山上潛伏,一旦誰動一下,被美軍發現了,就會遭到飛機大炮的攻擊。白天潛伏,晚上出擊,是我們的主要策略。 ”孫漢英告訴記者,美軍的裝備確實精良,除了原子彈沒用上,把能用的新式武器基本都用到了朝鮮戰場上。白天,成群的美軍飛機在空中盤旋,輪番地毯式轟炸,甚至比《長津湖》電影裡呈現的飛機還要多。即使美軍飛機飛得再低,志願軍也不敢貿然開槍反擊,怕暴露目標。敵方猜到了我方的心思,變得更加肆無忌憚。有時看到飛機快要貼著地面飛行,志願軍也一聲不吭,一動不動地潛伏著,即使被打傷,也強忍疼痛不能動。
晚上打仗和白天一樣激烈,槍打得冒火,子彈發亮,從身邊閃過。槍林彈雨中,如果沒被打中,戰士們就繼續奮力向前追擊。心有所向,無所畏懼,逃出生天,就能看到黎明的曙光。有一次,孫漢英發現了敵人隱蔽的位置,剛架好機槍,就被一個炮彈震倒了。為了不錯失良機,他趕緊爬起來接著打。這場戰鬥結束後,孫漢英才發現炮彈皮把幾層衣服都打透,幸好當時穿著大衣、棉衣、毛衣,揹著彈夾。還有一次,炮彈皮削過孫漢英的頭頂,他顧不上滿臉鮮血,繼續投入戰鬥。
鬥智鬥勇 乘勝追擊打掉敵人囂張氣焰
“美軍氣焰囂張,一邊嗷嗷叫,一邊開炮打我們,把我們氣壞了,也找機會打掉美軍的坦克,殲滅他們。我們用普通子彈和手榴彈根本打不穿坦克,就把四五個手榴彈捆在一起,扔到坦克上。山路很窄,前面的坦克炸停了,後面的跑不動了,我們就一鼓作氣,衝上去打掉很多坦克和汽車,但也犧牲了不少戰士。 ”孫漢英說,敵方後撤時,我方的體力消耗很大。敵方有坦克和汽車,而我方只能一直跑步追擊,所以急中生智想到了上山攔截、“彎道超車”的辦法。我方的戰士們從山上像坐滑梯一樣往下滑,一衝到底,拼命追趕,竟然比開車的美軍率先到達了目標公路邊。我方乘勝追擊,敵方只能狼狽地往水路逃竄。
“雖然我們最大的炮是兩人扛著的60炮,每人一把小手槍,只有班長和副班長才有衝鋒槍,而美軍都是自動化武器,但是當我們殲滅了美國陸戰一師的一整個團後,美軍變得緊張起來。 ”孫漢英和戰士們越戰越勇,準備等待上級的命令衝鋒,和敵人拼了。但隨後得到的命令是撤回,因為天亮了,美軍的飛機很快就要來了,還有燃燒彈、大炮、坦克……
百折不撓 切斷補給吃雪和生土豆
美軍飛機轟炸我軍的運輸車輛、橋樑、公路,導致我軍後勤補給無法供應到前線,出國時每個戰士領到的幾斤炒麵和乾糧很快就吃完了。冬天的朝鮮天寒地凍,志願軍經常一連幾天找不到吃的喝的,只能抓雪往嘴裡填,潤潤嗓子,《長津湖》電影裡的饅頭和炒麵,孫漢英後來都沒有見到過,幸運的時候能找到凍土豆。有一次,志願軍發現了一個土豆地窖,下去檢視裡面確實有土豆,於是每人排隊領到了三個土豆。生土豆凍得很硬啃不動,但是志願軍揣在懷裡如獲至寶。如果能找到隱蔽的地方點個火,給土豆加熱,絕對可以算得上是一頓美味佳餚。煙熏火燎,志願軍的臉上不用化妝,就比《長津湖》電影裡的戰士還黑。如果找不到適合點火的地方,志願軍就只能啃生土豆充飢。
“我們沿途找東西吃時,有個戰士餓急了,趴在地上用手掏東西。我湊近一看是馬糞,雖然很髒,卻被這個戰士當成能填飽肚子的救命寶貝。 ”孫漢英的眼神時而堅毅,時而溫和,“一旦能找到糧食補給的倉庫,我們就打起十二分精神,趁著深夜,每人扛一袋40斤重的糧食來回跑200公里翻山越嶺,每人能分到半斤糧食。戰士們都盼望著等戰爭結束以後,如果能平安回國的話,第一件事就是買個燒雞吃。 ”
毅然決然 留下遺書重回戰場抗敵
戰火紛飛的長津湖戰役,在孫漢英的記憶中,是一場又累又餓又冷的艱苦戰役。食不果腹的志願軍在-38℃的冰天雪地裡穿著薄棉衣,行軍追擊累到虛脫。有些戰士一頭倒下,再也沒能爬起來跟上隊伍,很快就會凍成“冰雕”。“我們每個人扛三四十斤重的行李,我還扛著21斤重的機槍。衣服裡頭出汗了,外頭卻結冰了。一路行軍,減員兩三成。每一天,我們的戰士都在減少,令人心痛。 ”孫漢英皺起眉頭,聲音哽咽了。有很多次,他感覺自己快不行了,卻又一次次咬牙堅持了下來。中國軍人的頑強意志,非常人能及,他們是當之無愧的“鋼鐵戰士”。身上的棉衣穿破了,臉上髒得黑乎乎的,戰士們互相看著對方的樣子,忍不住笑了。
在殘酷的追擊戰中,戰士們的腳出汗後和鞋凍到一起,走兩步就容易滑倒,走到半山腰又滑回起點。作為副班長的孫漢英,當時排在隊伍最後面,“兩隻腳很快就凍麻了,已經感覺不到冷,手裡提著的鞋也早就結成冰塊,沒法穿了。指導員發現後,給我一雙應急的單鞋。 ”孫漢英凍壞了左腳後跟和十個腳趾甲,還有兩個戰士被凍得截肢。無論遭遇怎樣的犧牲與痛苦,所有戰士沒有一句怨言。孫漢英回國後左腳後跟因凍壞被切除。休養三個月後,他留下遺書,做好了犧牲準備,義無反顧地重回朝鮮戰場。
浴血奮戰 謹慎識破敵方陰謀詭計
“上甘嶺在五聖山下,我們連隊就駐守在上甘嶺,美軍為了搶佔這個戰略要地,用飛機、大炮不停地轟炸,一個小山頭落下了上千發炮彈。白天,志願軍躲在地堡裡,晚上出來修地堡,挖戰壕,很多戰士被炸死在地堡裡,來不及被挖出來,永遠埋在了裡面。 ”孫漢英回憶說,駐守期間除了要應對敵方密集的火力,還要鬥智鬥勇識破敵方的陰謀詭計。 “美軍天天襲擊我們,突然有一天飛機沒來、炮也不打了,什麼響聲都沒有了。一連好幾個小時沒動靜,我們心裡都犯嘀咕。有人懷疑敵方那邊出了什麼狀況,是逃跑了嗎?還是故意設下陷阱,誘導我方深入?我們報到團裡,團領導帶著偵察員前來察看,但一時難以確定敵情。 ”
到了晚上,我方點起火來,但敵方還是沒有行動。 “平時敵方發現我們的一個人影都會連續射擊,絕不放過,現在怎麼能沉住氣,按兵不動呢?太不尋常了。 ”第二天依然如此,於是我方派出幾名偵察員靠近打探敵情,孫漢英所在的連隊也派出一個組作為掩護。偵察排長火眼金睛,發現敵方的碉堡裡有人,果斷確認了其中有詐,八成是想讓我方放鬆警惕,從地堡裡出來後再精準打擊。果然,隔天之後,敵方加強火力猛攻,成千上萬發子彈和炮彈飛來,好在我方早有準備,大大降低了損失。
難以忘懷 回撤歸國路上遭遇襲擊
1952年,從得知即將隨部隊回撤歸國的訊息起,堅強的孫漢英多次落淚。行軍至楊德地區時,孫漢英接到任務,收容連裡沒有掉隊的戰士。 “夜晚,我們的卡車為了躲避一個水坑,亮了一下車燈,被美軍的飛機發現了。聽到有飛機我們趕緊隱蔽起來,美軍扔下三枚炸彈,聽著像是在隊伍剛走到的地方。我趕緊跑過去看,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我的入黨介紹人——韓排長。 ”孫漢英的心揪在了一起,“韓排長身上血肉模糊,一隻胳膊炸沒了,他喊著我的名字,說自己快不行了,讓我保重。這三枚炸彈,奪走了九個戰士的生命。 ”
“我們遇到的第二次轟炸是在白天,美軍的飛機沿著馬路發射,我隱蔽在一塊大石頭邊上躲過一劫,但這次又犧牲了6個戰士。 ”令孫漢英難以釋懷的是,可親可敬的戰友們身經百戰活了下來,就在快要回國與家人團聚的最後一段路程上,卻遭此劫難,不幸犧牲在異國他鄉,無法落葉歸根。
英雄凱旋 回到鴨綠江邊熱淚盈眶
出國作戰,由於志願軍對朝鮮的地形、氣候、語言都不熟悉,各方面遇到了很大困難。“抗美援朝戰爭是不對等的戰爭,在敵我殊死較量過程中,志願軍在裝備落後、補給被切斷的惡劣情況下,憑著頑強的毅力和強烈的愛國精神,把敵人一口氣趕到了三八線以南。志願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使美軍遭受了沉重打擊,這場保衛世界和平、保家衛國戰爭粉碎了美國獨霸世界的陰謀,籠罩世界的陰雲被驅散,這是偉大的勝利。 ”孫漢英自豪地表示,“即使沒有吃的喝的,硬打,把美國王牌軍隊打怕了,讓美國人知道中國人惹不得。抗美援朝戰爭犧牲了那麼多戰士,換回了國家的和平,也是值得的。 ”
1952年6月,在朝鮮作戰近兩年的孫漢英和戰士們凱旋,回到鴨綠江邊。船行至江心時,孫漢英熱淚盈眶地看到對岸迎接他們的祖國人民,回家的感覺真好!孫漢英回國後,到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深造,離休後被安置到青島市,即現在的退役軍人事務局軍休服務中心第一分中心。剛離休時,孫漢英還擔任中心老管委主任的職務,為戰友們繼續奉獻餘熱。如今他的記憶力大不如前,但對抗美援朝戰爭的刻骨經歷,依然能講述得如此清晰。
心潮澎湃 坐在電影院裡淚流滿面
看了《長津湖》這部熱映電影,孫漢英和家人深受感動。影片中,看到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馬上就要回國的宋時輪將軍,向長津湖方向脫帽致敬,向犧牲的戰士們表達心底的敬意和不捨;看到連長抱著炸彈與敵人同歸於盡,奮不顧身;看到敵人到了跟前,潛伏的戰士卻不開槍,原來是一個連隊的戰士全都凍成了“冰雕”……觀影的孫漢英和老伴淚流滿面,老伴貼心地遞給他一張紙巾。
“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我很難受,心裡哭不得、叫不得。雪下得那麼厚,我們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很多戰士凍死、餓死,戰鬥力損失很大。我們全營出國時有六七百人,最後集合清點人數不到三百人。有些戰士犧牲了、失蹤了,再也找不到了,再也回不了家。 20軍和27軍傷亡很大,26軍就被調上來支援。我們原先140個人的連隊,只剩下二三十個人,回國後我只見到三個人。 ”說到這裡,鐵骨錚錚的孫漢英禁不住流淚了,“從來沒有遇到過這麼苦的時候,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部隊才不怕苦、不怕死。我們在戰場上,腦子裡什麼都不想,紅著眼往前衝鋒。在裝備這麼差的情況下敢於硬打,任何一個國家也戰勝不了我們中國軍隊!人在陣地在,人和陣地同存亡。山頭只要有我,哪怕有一個人活著就不能丟,丟了也必須要奪回來。 ”
如您所願 親眼見證盛世一生無憾
孫漢英從軍以來,先後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上海戰役和抗美援朝戰爭,多次負傷。解放上海戰役期間,他所在的三野八兵團26軍77師231團6連1班榮立集體一等功,個人榮立二等功,國內戰爭期間榮立個人三等功四次。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他參加了上甘嶺戰役、長津湖戰役、金化北阻擊戰、五聖山阻擊戰等,期間因完成朝鮮行軍任務榮立三等功。
孫漢英有一個兒子和四個女兒,如今四世同堂,生活幸福美滿。他珍藏的軍裝上,掛著一排排耀眼的勳章。 “看到我們的國家現在越來越好,從富起來到強起來,在世界上了不起了,我很高興。祝祖國越來越強大,人民越來越幸福。能活到今天的盛世,我一生無憾。 ”孫漢英目視前方,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觀海新聞/青島晚報首席記者 張譯心 攝影宋新華
■深讀一點
長津湖戰役是朝鮮戰爭拐點
據資料記載,在長津湖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三個軍,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與武器裝備世界一流、戰功顯赫的美軍第10軍,於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鮮長津湖地區進行了直接較量,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迫使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這次戰役,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志願軍在東西兩線同時大捷,一舉扭轉了戰場態勢,成為朝鮮戰爭的拐點,為最終到來的停戰談判奠定了勝利基礎。